遙感科學

遙感科學是在地球科學與傳統物理學、現代高科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解釋

由於長期以來缺乏相應的基礎研究,以致對於一些基本物理定理、定律、概念在遙感像元尺度上的適用性不清,難以進行面狀信息與傳統點信息之間的轉換,導致百分之九十五的海量遙感數據無法有效利用。

介紹

二○○○年,973項目“地球表面時空多變要素的定量遙感理論及套用”立項,旨在進一步開展遙感科學及地球信息科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研究,並利用遙感的優勢解決實施精細農業和生態建設中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
遙感(Remote Sensing),從廣義上說是泛指從遠處探測、感知物體或事物的技術。即不直接接觸物體本身,從遠處通過儀器(感測器)探測和接收來自目標物體的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經過信息的傳輸及其處理分析,識別物體的屬性及其分布等特徵的技術。
通常遙感是指空對地的遙感,即從遠離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氣球、飛機、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等)通過感測器,對地球表面的電磁波(輻射)信息進行探測,並經信息的傳輸、處理和判讀分析,對地球的資源與環境進行探測和監測的綜合性技術。
當前遙感形成了一個從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間,從信息數據收集、處理到判讀分析和套用,對全球進行探測和監測的多層次、多視角、多領域的觀測體系,成為獲取地球資源與環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遙感在地理學中的套用,進一步推動和促進了地理學的研究和發展,使地理學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遙感信息套用是遙感的最終目的。遙感套用則應根據專業目標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遙感信息及其工作方法進行,以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遙感技術系統是個完整的統一體。它是建築在空間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生物學、地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的,是完成遙感過程的有力技術保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