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導論

遙感導論

《遙感導論》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同時也是全國高等學校地理類專業公共核心課程教材。該書以較大的篇幅系統介紹了計算機遙感圖像處理的內容,並且在諸如地物光譜、多光譜成像儀、微波遙感、特別是3S(RS、GIS、GPS)集成等世界領先技術方面,注重適當引入。主要內容包括:遙感基本概念、電磁輻射和地物漢譜、遙感成像原理、遙感圖像特徵、遙感圖像分析的原理與方法、圖像信息的提取與分類處理、遙感的套用及實例、3S集成,以及新型遙感平台與感測器等,書後還附有遙感縮寫字母表和常用辭彙選編。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教材注重反映現代遙感技術的最新成果,結合經濟建設實際,注重反映遙感套用內容。全書以較大的篇幅系統介紹了計算機遙感圖像處理的內容,並且在諸如地物光譜、多光譜成像儀、微波遙感、特別是3S(RS、GIS、GPS)集成等世界領先技術方面,注重適當引入。主要內容包括:遙感基本概念、電磁輻射和地物漢譜、遙感成像原理、遙感圖像特徵、遙感圖像分析的原理與方法、圖像信息的提取與分類處理、遙感的套用及實例、3S集成,以及新型遙感平台與感測器等,書後還附有遙感縮寫字母表和常用辭彙選編。

圖書信息

ISBN: 978-7-04-007264-8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01)第029951號

作者:梅安新彭望琭 秦其明 劉慧平

版次:2001年07月

頁數:323

開本:787×960 1/16

字數:380 00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價:¥35.40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遙感的基本概念

1.1.1 廣義的遙感

1.1.2 狹義的遙感

1.2 遙感系統

1.2.1 目標物的電磁波特性

1.2.2 信息的獲取

1.2.3 信息的接收

遙感導論 遙感導論

1.2.4 信息的處理1.2.5 信息的套用

1.3 遙感的類型

1.3.1 按遙感平台分

1.3.2 按感測器的探測波段分

1.3.3 按工作方式分

1.3.4 按遙感的套用領域分

1.4 遙感的特點

1.4.1 大面積的同步觀測

1.4.2 時效性

1.4.3 數據的綜合性和可比性

1.4.4 經濟性

1.4.5 局限性

1.5 遙感發展簡史

1.5.1 無記錄的地面遙感階段(1608-1838年)

1.5.2 有記錄的地面遙感階段(1839-1857年)

1.5.3 空中攝影遙感階段(1858-1956年)

1.5.4 航天遙感階段(1957- )

1.6 中國遙感事業的發展

思考題

第2章 電磁輻射與地物光譜特徵

2.1 電磁波譜與電磁輻射

2.1.1 電磁波譜

2.1.2 電磁輻射的度量

2.1.3 黑體輻射

2.2 太陽輻射及大氣對輻射的影響

2.2.1 太陽輻射

2.2.2 大氣吸收

2.2.3 大氣散射

2.2.4 大氣視窗及透射分析

2.3 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

2.3.1 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

2.3.2 地表自身熱輻射

2.3.3 地物反射波譜特徵

2.3.4 地物波譜特性的測量

思考題

第3章 遙感成像原理與遙感圖像特徵

3.1 遙感平台

3.1.1 氣象衛星系列

3.1.2 陸地衛星系列

3.1.3 海洋衛星系列

3.2 攝影成像

3.2.1 攝影機

3.2.2 攝影像片的幾何特徵

3.2.3 攝影膠片的物理特性

3.3 掃描成像

3.3.1 光/機掃描成像

3.3.2 固體自掃描成像

3.3.3 高光譜成像光譜掃描

3.4 微波遙感與成像

3.4.1 微波遙感的特點

3.4.2 微波遙感方式和感測器

3.5 遙感圖像的特徵

3.5.1 遙感圖像的空間解析度

3.5.2 遙感圖像的波譜解析度

3.5.3 遙感圖像的輻射解析度

3.5.4 遙感圖像的時間解析度

思考題

第4章 遙感圖像處理

4.1 光學原理與光學處理

4.1.1 顏色視覺

4.1.2 加色法與減色法

4.1.3 光學增強處理

4.2 數字圖像的校正

4.2.1 數字圖像

4.2.2 輻射校正

4.2.3 幾何校正

4.3 數字圖像增強

4.3.1 對比度變換

4.3.2 空間濾波

4.3.3 彩色變換

4.3.4 圖像運算

4.3.5 多光譜變換

4.4 多源信息複合

4.4.1 遙感信息的複合

4.4.2 遙感與非遙感信息的複合

思考題

第5章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與製圖

5.1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原理

5.1.1 遙感圖像目標地物識別特徵

5.1.2 目視解譯的生理與心理基礎

5.1.3 目視解譯的認知過程

5.2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基礎

5.2.1 遙感攝影像片的判讀

5.2.2 遙感掃描影像的判讀

5.2.3 微波影像的判讀

5.2.4 目視解譯方法與基本步驟

5.3 遙感製圖

5.3.1 遙感影像地圖

5.3.2 常規製作遙感影像圖

5.3.3 計算機輔助遙感製圖

思考題

第6章 遙感數字圖像計算機解譯

6.1 遙感數字圖像的性質與特點

6.1.1 遙感數字圖像

6.1.2 遙感數字圖像的表示方法

6.1.3 航空像片的數位化

6.2 遙感數字圖像的計算機分類

6.2.1 分類原理與基本過程

6.2.2 圖像分類方法

6.2.3 圖像分類的有關問題

6.3 遙感圖像多種特徵的抽取

6.3.1 地物邊界跟蹤法

6.3.2 形狀特徵描述與提取

6.3.3 地物空間關係特徵描述與提取

6.4 遙感圖像解譯專家系統

6.4.1 遙感圖像解譯專家系統的組成

6.4.2 圖像處理與特徵提取子系統

6.4.3 遙感圖像解譯知識獲取子系統

6.4.4 遙感圖像解譯專家系統的機理

6.4.5 計算機解譯的主要技術發展趨勢

思考題

第7章 遙感套用

7.1 地質遙感

7.1.1 岩性的識別

7.1.2 地質構造的識別

7.1.3 構造運動的分析

7.2 水體遙感

7.2.1 水體的光譜特徵

7.2.2 水體界線的確定

7.2.3 水體懸浮物質的確定

7.2.4 水溫的探測

7.2.5 水體污染的探測

7.2.6 水深的探測

7.3 植被遙感

7.3.1 植物的光譜特徵

7.3.2 不同植物類型的區分

7.3.3 植物生長狀況的解譯

7.3.4 大面積農作物的遙感估產

7.3.5 遙感植被解譯的套用

7.4 土壤遙感

7.4.1 土壤的光譜特徵

7.4.2 土壤類型的確定

7.5 高光譜遙感的套用

第8章 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綜合套用

附錄1 近期衛星發射一覽

附錄2 近期地球觀測感測器概覽

附錄3 遙感常用英文縮寫、全稱及中文譯名

附錄4 遙感辭彙選編(英漢對照)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