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縣苧麻

達縣苧麻

達縣苧麻,四川省達縣特產。該縣境域所產苧麻具有色澤均勻,有光澤,手感柔軟,斑疵少,銹腳短的特點,市場行情很好。

生產情況

達縣是中國國家級首批苧麻生產基地縣,是中國苧麻之都。為充分發揮苧麻的產業優勢,達縣於2006年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了國家苧麻標準化示範區。建立了三個千畝以上的苧麻母本繁殖園,建成苧麻標準化生產示範鄉鎮5個。到2009年,苧麻示範種植面積達到了1.8萬公頃,年總產量4.86萬噸,總產值4.374億
達縣苧麻植株達縣苧麻植株
元,示範農戶人均苧麻收入729元,全縣基本形成了從管村片區—渡市片區—河市片區—趙家片區環型百里苧麻產業帶。
2010年,該縣苧麻播種面積16005公頃,總產量26411噸。百節、馬家、趙家、碑高、雙廟、草興等六個苧麻基地鄉鎮,以四川省財政廳優質高產苧麻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專項資金實施苧麻品種改良工程,完成品改16712.17畝。翻挖劣質麻16800畝,套種蔬菜4500畝。碑高鄉石佛廟村實施苧麻科技示範進村行動,完成高產示範種植及配套綜合技術300餘畝,資金20萬元,完成苧麻冬管150畝,品種改良150畝。6月3日在百節鎮魁子岩村召開了苧麻機械打剝技術現場會,參會人員150餘人,推廣苧麻機械打剝機12台,利農牌手工打剝器140套,促進了苧麻的生產發展。產品加工方面,達縣以智鵬麻紡廠為龍頭企業,對原麻進行精加工,提高苧麻附加值。2005年1~7月加工原麻3000餘噸,實現工業總產值1.4億元,銷售收入1.23億元,創匯135.54萬美元,稅金219.42萬元。產品遠銷到歐美、日韓和港台等國家和地區。

生物特性

苧麻是中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作物,是中國國寶,中國的苧麻產量約占全世界苧麻產量的90%以上,在國際上稱為“中國草”。苧麻為蕁麻科苧麻屬,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宿根年限可達10-30年以上。

主要用途

苧麻葉曬乾後含有20.5-23.8%粗蛋白質和較多的維生素,是良好的牲畜飼料,苧麻根可藥用,有止血、散淤、解毒、安胎等功效。苧麻桿表皮可加工製作苧麻紡織用苧麻纖維,其纖維中間有溝狀空腔,管壁多孔隙,並且細長、堅韌、質地輕、吸濕散濕快,因而透氣性比棉纖維高三倍左右,同時苧麻纖維含有叮嚀、嘧啶、嘌呤等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適宜紡織各類衛生保健用品,因此苧麻纖維具有良好的穿著服用性能,是一種優良的紡織原料,被公認為“天然纖維之王”。苧麻織物具有粗獷、挺括、典雅、輕盈、涼爽、透氣、抗菌等優點,其優越性與獨特風格是別的纖維無法比擬的。它與棉、絲、毛或化纖進行混紡、交織,可以彌補上述四大纖維的缺陷,達到最佳織物功效。

種植環境

苧麻適宜種植在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土壤以土層深厚、疏鬆、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性好,PH值在5.5-6.5為宜。達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類型。氣候溫和,熱量豐富,四季分明,春早夏長秋短冬適中;降水充沛,縣境緯度較低,地面獲得太陽輻射熱量較多。東距太平洋不遠,夏季季風從海洋帶來大量水氣,受南低北高地勢抬升和秦嶺、大巴山阻擋,容易形成地形甭,陣水多集中夏季。冬季受西北乾冷季風影響,空氣乾燥雨水少。同時北部高山使寒潮入侵強度減弱。全縣氣溫1952至1985年平均氣溫17.2℃,高於緯度相近的成都0.9℃,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2℃至4℃。達縣土壤類型中,水稻土類全縣面積62.33萬畝,占耕地57.8%,蠢色土類全縣面積43.81萬畝,占耕地40.63%,質地較適中,通透性好,易於耕作,膠體吸收容量大,保水保肥力強。適宜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