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文學

達斡爾族文學

達斡爾族文學包括原始氏族社會開始的民間(口頭)文學和從遼代開始的作家(書面)文學二部分。 達斡爾族的民間文學分散文體和韻文體二大類。

達斡爾族文學

正文

達斡爾族約 94000餘人(1982)。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一部分在清代被徵調落戶新疆東北達斡爾人鄂溫克鄂倫春蒙古等民族長期雜居,互相影響很大。其語言屬阿爾泰語蒙古語族,無文字。少數人懂蒙、滿、維、哈文,多數人用漢文。
達斡爾族的民間文學,主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體裁。韻文包括舞春達奧民歌扎恩達勒詞魯日格勒詞、祝詞、讚詞、史詩、薩滿跳神歌詞和禱詞等。舞春,是一種吟誦體的敘事詩,流行很廣,題材涉及勞動、愛情、軍事等等。達奧,格律較嚴。扎恩達勒,較為奔放,常在森林、野外演唱。韻文體,講究押頭韻和尾韻,有強烈的節奏感。散文包括神話、傳說和故事。民間傳說涉及民族的起源,族名、地名和古蹟的由來,歷史人物的事跡等。民間故事分神奇故事、社會生活故事、農民革命故事等。這些傳說和故事生動地反映了達斡爾人民的理想和願望。優美動人,流傳頗廣。
清代中葉以後,達斡爾族作家借用滿文進行文學創作,其作品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間流傳。流傳至今的作品,除部分散文外,尚有近百首詩歌,如敘事詩《赴甘珠爾廟會》、《在齊齊哈爾看戲》,都長達300多行。阿拉布旦就是這一時期傑出的文人之一。他一生中寫過不少散文、遊記和詩,有不少已經佚失。現在蒐集到的僅有20多首詩,其中較有影響的如《巡察額爾古納·格爾必齊河流域》、《蝴蝶花的煙荷包》、《四季贊》、《戒酒》等。清末民初年間,達斡爾族還有一個傑出的文人烏爾恭博(漢姓孟,名慶元,字同甫),除用漢文寫有《達斡爾民族志》外,還用達語滿文譯音寫了不少詩歌。其詩大部分都與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有直接聯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現了孟和博彥李陀巴圖寶音等一批文學新人。
達斡爾族文學與漢族文學的關係極為密切,漢族的《三國志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等古典小說,通過滿文介紹,被編成舞春在達斡爾民間傳誦。民間文學中長工嘲弄地主之類的故事,也明顯地受到了漢族故事的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