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魏都

”詩中表達出毛澤東對曹操的欽佩之意。 毛澤東十分喜歡曹操的詩。 在1958年11月召開的第一次鄭州會議上,毛澤東說:把曹操看做壞人,這是不正確的。

詩詞原文

《過魏都》
作者: 宋 鄭獬
憶把貂裘買玉壺,重來不敢解金魚。
當時曾謁將軍府,今日還乘使者車。
歌管漸非人去後,樓台依舊雪消初。
韓門弟子怊悵,淚滿朝陽耆舊書。
《過魏都》
作者:毛澤東和羅章龍 1918年8月
橫槊賦詩意飛揚,自明本志好文章,
蕭條異代西田墓,銅雀荒淪落夕陽。

注釋譯文

橫槊賦詩: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唐代詩人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中的“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更因為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稱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所以一說到“橫槊賦詩”,人們便自然會想到曹操,現今許多詩文也喜歡用“橫槊賦詩”或“橫槊”。
自明本志:《讓縣自明本志令》,曹操的文章。
銅雀:南朝 陳 張正見 《銅雀台》詩:“淒涼 銅雀 晚,搖落墓田通。”

詩詞鑑賞

詩中表達出毛澤東對曹操的欽佩之意。在毛澤東看來,曹操是中國古代少見的一位集政治、軍事、文學才能於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及曹操,讀史時多次點評曹操,並給予高度評價。

毛澤東評點曹操

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視察河南安陽,參觀殷墟。他對隨行人員說:漳河,就是曹操練水兵的地方。曹操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這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還在這一帶實行屯田制,使百姓豐衣足食,積蓄力量,逐漸統一北方,為後來晉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 
1954年夏,毛澤東在北戴河吟誦曹操《觀滄海》一詩後,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曹操是了不起1954年夏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詞中這樣寫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是毛澤東給曹操定論的名篇。寥寥數語,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的形象便躍然紙上。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正在莫斯科訪問。當晚,他請胡喬木、郭沫若到住處一道用餐,邊吃邊談中, 毛澤東首先提起《三國演義》的話頭,他們夾敘夾議,談得很熱烈。毛澤東忽然轉向翻譯李越然,問:“你說說,曹操和諸葛亮這兩個人誰更厲害些?”李越然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毛澤東說:“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謀,可曹操這個人也不簡單。唱戲總把他扮成個大白臉,其實冤枉。這個人很了不起。” 
1958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召集各大協作區主任開會,他在會上說,我們與勞動者在一起,是有好處的。我們感情會起變化,影響幾千萬幹部子弟。曹操罵漢獻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有道理的。毛澤東以這則故事 來告誡領導幹部不要脫離民眾,可謂恰到好處。 
1958年11月,毛澤東在接見河南安陽縣委書記時談到曹操,他說:“曹操這個人懂得用人之道,招賢納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還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發展農業生產。” 同月20日,毛澤東在武漢召開的座談會上又談到曹操,他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對曹操的評價是不同的。《三國演義》把曹操當做奸臣來描寫,《三國志》則把曹操當做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來敘述。他還說: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可是 因為《三國演義》又通俗又生動,所以看的人多,加上舊戲上演三國戲都是以《三國演義》為藍本編造的,所以曹操在舊戲舞台上就是一個白臉奸臣。這一點可以說在我國是婦孺皆知的。“說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統觀念製造的冤案。”“現在我們要給曹操翻案,我們黨是講真理的黨,凡是錯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 一千年、兩千年也要翻。” 
毛澤東十分喜歡曹操的詩。他有一次與身邊工作人員談話時說: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是真男子,大手筆。毛澤東和他的子女們的一次談話時這樣說過:“曹操的文章詩詞,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毛澤東不僅愛讀愛吟曹操的詩,而且在練習書法時也常書寫曹操的詩。《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就收入了兩首曹操的詩,一首是《觀滄海》,一首是《龜雖壽》。 
在1958年11月召開的第一次鄭州會議上,毛澤東說:把曹操看做壞人,這是不正確的。幾天后,毛澤東在武漢召集柯慶施、李井泉等座談《三國志》,說:《三國演義》是把曹操看做奸臣來描寫的,而《三國志》是把曹操看做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來敘述的。但由於《三國演義》通俗生動,看的人多,加上舊戲上演三國戲都是按《三國演義》為藍本編造的,所以曹操在舊戲舞台上就是一個白臉奸臣。現在我們要給曹操翻案。我們黨是講真理的黨,凡是錯案、冤案,都要翻。說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統觀念製造的冤案。這個冤案要翻。 
史學界聞風而動。郭沫若、翦伯贊等歷史學家紛紛發表文章,從而在1959年形成了一股為曹操翻案之風。1959年8月11日,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又說:曹操被罵了一千多年,現在應恢復名譽。從此,曹操被恢復了歷史名譽,京劇舞台上的曹操,在眉心添加了一紅點,以示是好人。1958年12月,毛澤東讀《三國志集解》中盧弼對《讓縣自明本志令》的注文時,針對盧弼對曹操的指責,寫了這樣一段批語:“此篇注文,貼了魏武不少大字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太白云:‘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此為近之。” 
古人說:“以古為鑑,可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作為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毛澤東對曹操情有獨鍾,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一反傳統的“通說定論”,對曹操進行全面解讀,對於我們今天治國理政仍具有借鑑意義。毛澤東之所以傑出,超然獨秀,舉重若輕,這和他篤志嗜學,潛心讀史,聯繫實際有很大關係。現在一些領導幹部,常為理政安民感到計窮力竭,願您從毛澤東點評曹操的故事中受到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