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教育

過度教育

過度教育,指由於過分擴張教育,中等、高等教育畢業生數量的快速增長開始超過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求,受教育勞動力面臨著知識失業,或者從事了與學歷不匹配的工作,結果導致收入下降,教育資源被浪費了。也指施教者所實施的教育超過了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的需要,具體表現為教育內容、方法等超出了社會對同齡人的普遍要求,超出了學生生理、心理成熟程度及現有知識經驗水平;主觀方面指:教育超出了學生的興趣、志向等。

簡介

過度教育過度教育

解釋一:過度教育,主要是指由於過分擴張教育,結果使勞動者受教育水平超過其所從事的工作所要求的水平,水平較高的勞動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實現不了其職業願望而對所從事的工作不滿意,引起勞動生產率的下降。也指施教者所實施的教育超過了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的需要,具體表現為教育內容、方法等超出了社會對同齡人的普遍要求,超出了學生生理、心理成熟程度及現有知識經驗水平;主觀方面指:教育超出了學生的興趣、志向等。

解釋二:一些家長時時刻刻都把孩子當作教育對象,不斷地施以各種教育,搞得孩子和家長都疲憊不堪。對於此種現象,人們稱之為“過度教育”。

危害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度教育”和疏於教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但卻會造成同樣一種後果,那就是違背孩子正常的發展規律,給孩子的成長過程設定不必要的障礙。綜合來看,“過度教育”主要有如下幾種潛在的危險。

損害孩子的興趣

“過度教育”的方式或內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所能承受的範疇,而家長又多採取強制的方式來進行,久而久之,必然會激發孩子的厭煩情緒和抵抗情緒,最終使孩子的學習興趣受到損害。
傷害孩子的自信

孩子們在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之後,如果依舊難以達到家長的要求,那便會體會到越來越多的挫敗感,長期下去極不利於自信心的建立,並最終會影響良好性格與意志品質的形成。
扼殺孩子的潛能
在“過度教育”的環境中,孩子可能會學到一定的知識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卻在逐步喪失,主動學習的能力也難以得到培養和鍛鍊,於是潛能也在不知不覺中遭到了扼殺。
影響全面平衡發展

當一些家長在為自己“過度教育”成果感到欣喜和得意的時候,卻不知孩子在智力方面取得的成績可能是以情感、社會性發展缺失為代價的,孩子某一方面的發展可能是以犧牲其他多方面的發展為代價的,孩子的眼前發展可能是以損害長遠發展為代價的。

過度教育讓孩子成了啞巴過度教育讓孩子成了啞巴

破壞親子關係和諧
一方面,孩子對學習的反感往往會轉移到家長身上。另一方面,一旦孩子達不到家長要求的時候,家長便會遷怒於孩子。可以說,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對親子關係帶來巨大的傷害。

專家分析

對此,教育學博士陳濤娜認為,目前,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往往對孩子教育過度。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違背青少年身心發展和智力發展規律“教育過度”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物極必反,這種過度教育不僅不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有的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導致孩子心理畸形發展,對孩子的健康極為不利。在現實生活中,教育過度所產生的不良後果,有反向努力效應和信息過剩等。其實,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育,就是讓兒童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要解決教育過度的問題,惟一的辦法正如陶行知所說的那樣,解放兒童——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讓兒童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健康地成長。

雙語解讀

Excessiveeducation過度教育guòdùjiāoyù
Graduateswhostruggletofindajobbecausetheyareoverlyeducated.Pushedbytheirparentsto

studyformultipleuniversitydegrees,theyusuallyfindthejobmarketdoesn'thavemuchtooffer

candidatesoftheireducationalbackground.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