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壁壘

進入壁壘

進入壁壘(Barriers to entry) 是影響市場結構的重要因素,是指產業內既存企業對於潛在進入企業和剛剛進入這個產業的新企業所具有的某種優勢的程度。換言之,是指潛在進入企業和新企業若與既存企業競爭可能遇到的種種不利因素。進入壁壘具有保護產業內已有企業的作用,也是潛在進入者成為現實進入者時必須首先克服的困難。

進入類型

按照進入壁壘的成因把它劃分為兩類:結構性進入壁壘和策略性進入壁壘 。

結構性

是指企業自身無法支配的、外生的,由產品技術特點、資源供給條件、社會法律制度、政府行為以及消費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壘

策略性

貿易壁壘貿易壁壘

即進入阻撓,是指產業內在位企業為保持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獲取壟斷利潤,利

用自身的優勢通過一系列的有意識的策略性行為構築起的防止潛在進入者進入的壁壘。

構成進入壁壘的結構性因素主要有規模經濟、絕對成本優勢、必要資本量、產品差別化、網路效應和政府管制等。

其它

規模經濟是指企業生產的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

在產業的市場需求有限 ,同時存在規模經濟的前提下,一個或少數幾個企業在最小有效規模進行生產並獲得經濟利潤,如果再有新企業以同樣的產量進入,則所有企 業都可能虧損。

必要資本量壁壘

必要資本量是指新企業進入市場必須投入的資本。

生產過程的資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資本量越大,新企業籌措資金越困難,其資本費用就比在位企業高,因此新企業進入市場的難度也就越大,這就是必要資本量壁壘。

絕對成本優勢壁壘

在位企業的絕對成本優勢可能源於以下因素:

在位企業通過專利或技術秘訣控制了最新的生產工藝。

在位企業可能控制了高質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應渠道。

在位企業可能控制了產品的銷售渠道。

在位企業擁有具有特殊經營能力和其他技術專長的人才。

進入企業在籌集進入資金時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資金成本。

網路效應或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費的外部性,即購買某種商品的消費者數量的增加將提高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從而增加了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

“直接的網路效應”:於消費某一產品的用戶數量增加而直接導致的網路價值的增大就屬於“直接的網路外部性”。

市場壁壘效應市場壁壘效應

“間接的網路效應”:隨著某一產品使用者數量的增加,該產品的互補品數

量增多、價格降低而產生的價值,這種網路效應主要是由基礎產品與輔助產品之間技術上的互補形成的。

“正反饋效應” :在硬體/軟體系統中,一種硬體的用戶基數越大,就意味著與這種硬體產品相兼容的軟體產品的需求越大,因而會吸引軟體產品生產商來生產兼容軟體,軟體產品的種類和數量就會增加,軟體產品的價格水平就會越低,這又會吸引大量的用戶購買這種硬體產品,使這種硬體產品的網路規模不斷擴大,而這又促使大量的軟體開發商為這種硬體產品提供配套軟體,這就是網路產品的“正反饋效應”。

正反饋效應的作用機制使潛在進入者,在存在直接網路效應的產品市場上可能很難獲得消費者和用戶的支持,因此,用戶基數的不對稱就成為網路市場上的進入壁壘。

在間接網路效應中,在位企業的硬體產品可能已經擁有大量的配套軟體產品,在正反饋效應的作用下,在位企業與進入企業在輔助軟體產品上的數量差異會迅速擴大。另外,轉換成本、培訓和學習成本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在位企業相對於進入者處於明顯的優勢,建立在用戶基數之上的輔助軟體數量上的不對稱成為存在間接網路效應市場上的主要進入壁壘。

產品差異化壁壘

產品差異:指產業內相互競爭的廠商所生產的產品之間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

在位企業的產品差異優勢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位企業以專利或技術秘訣形式擁有在優良產品設計方面的有效控制權,使消費者把控制權與優良的產品等同化,企業成了高品質產品的象徵,增加了消費者對該企業產品的偏好度。

在位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在定價和銷售服務等方面樹立了良好聲譽,增加了消費者對該企業產品的偏好度。

在位企業通過以往的廣告宣傳而建立的消費者忠誠以及對銷售渠道的控制,使得新進入企業在銷售成本上處於劣勢。

在位企業和新進入企業的產品質量的信息對消費者存在著不對稱性。由於消費者已經了解在位企業的產品質量,而新進入企業的產品質量對消費者來說是未知的,因此新企業就必須向消費者提供更高的銷售折扣率或比在位企業支付更高的單位行銷費用來吸引消費者試用自己的產品,新企業在生產和行銷成本上處於劣勢,從而限制了新企業的進入。

政策法律制度壁壘

如果政府認為一個產業中只適合少數幾個企業的生存,為避免過多企業進入引起的過度競爭,政府就會實行許可證制度來限制新企業的進入

策略性進入壁壘

策略性行為是寡占市場中企業通過對影響競爭對手選擇的資源進行投資從而改變競爭環境的行為。

常見的進入阻撓策略

過度生產能力投資

在很多產業中,企業調整產量是要花費成本的。為提高產出,企業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設備,投入必要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在位企業可在潛在進入者進入前進行過度生產能力投資,這些生產能力在進入發生之前是閒置的。一旦進入者進入,在位企業可利用已投資的閒置生產能力迅速擴大產量,實施鬥爭策略,使進入者蒙受損失。潛在進入者在觀察到在位企業所作的過度生產能力投資後,理性預期到自己進入後將招致在位者激烈的價格戰,自己無法從進入中獲利,因此會放棄進入。

乾中學:隨著企業所生產的累計產量的增加,由於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經驗的積累使企業生產的效率不斷提高,生產的平均成本下降。

提高競爭對手的成本。

在位企業採取策略性行為提高競爭對手的成本可以使自己獲得成本上的優勢,達到阻止進入的目的。

影響未來的需求結構,在位企業影響未來需求結構的策略性行為主要有三種:

產品擴散策略

提高轉換成本

利用長期契約鎖定產品需求

舉例分析

一、 行政性壟斷壁壘

以電信業為例,2000年9月25日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該條例共制定了8項重要管理制度:電信業務 經營許可制度、電信網間互聯調節制度、電信資費管理制度、電信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電信服務質量監督制度、電信建設管理制度、電信設備進網制度和電信安全保障制度。該條例雖然首次允許 私營企業經營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等電信增值業務,但又規定: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中國有 股權 股份不少於 51%。該條例不僅規定了電信業進入的門檻,還規定了電信資費的價格。這種帶有 計畫經濟色彩的行政型 行業壟斷導致社會福利損失很大。據估計,一張IP電話卡即使對摺出售,電信部門還能賺到15倍的利潤。中國電信IP電話國內長途 實際成本僅為0.08元,實收0.3元;國際長途實際成本為0.6元,但按 4.8元收取。這種高利潤,從 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會吸引很多的其他低利潤 行業的企業轉到電信行業中來,但實際情況卻不盡相同。由於國家對該 行業過多的行政干預,使其形成了較高的行業行政壁壘,使其他企業和社會力量難以進入這一領域進行 公平競爭,結果必然會造成產品質次價高,並限制行業的發展,對整個 服務業發展也帶來不利影響。

二、 規模經濟壁壘

規模經濟是影響 市場結構的重要變數,規模經濟的產量與 市場需求的相對規模決定了一個市場所能容納的廠商數量。 規模經濟越大,則在一定的市場 需求下,能容納的廠商就越少,市場的 集中度就越高。

測量 產業 市場壁壘高低的規模性指標,主要包括: 經濟規模與市場總規模的比例、必要資本量、產業和企業專利特許數量、銷售金額占經濟總成本的比重等。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植草益提出了利用經濟規模障礙高低來測量 產業進入壁壘的方法:

規模障礙係數d=(最優規模/ 市場容量)×100%

植草益提出的測量標準是:當d=10%25%時,該產業為高度 規模經濟障礙;當d=5%9%時,該產業為較高規模經濟障礙;當d<5%時,該產業為中等或較低程度規模經濟障礙。

第二種測量方法是利潤率水平 指標。 貝恩提出的測量分類標準是:當銷售價格比平均 費用高10%時,新企業仍難以進入的 行業,是高壁壘產業;當銷售價格比平均費用高6%8%時,新企業仍難以進入的行業,是較高壁壘產業;當銷售價格比平均費用高4%時,新企業仍難以進入的行業,是中壁壘產業;銷售價格高於平均費用1%2%,新企業就容易進入的行業,是低壁壘產業。

從黑龍江省服務業來看, 規模經濟壁壘在壟斷型服務 行業的表現較為突出;在當前 經濟發展中,一個地區僅靠發展傳統的餐飲娛樂性 服務業,是很難對經濟發展發揮較大帶動作用的。一些新興 行業因經營特點,本來就需要一定的 規模經濟性,如果政策上對各種 民間資本的進入加以限制,將加劇這種壁壘的作用,阻礙其本身及整個經濟的發展。

三、 必要資本量壁壘

必要資本量是新企業進入市場所必須投入的 生產經營資本。不同 產業的必要資本量因技術、生產、銷售等方面的要求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必要資本量越大,籌集資本的難度也越大,新企業進入的資本“門檻”也越高。以黑龍江省金融保險業為例,金融保險業以資金作為資本,該 行業需要的資金數目遠遠大於其他行業。能進入該 行業的企業必須有充足的資金實力作為後盾才能夠運作。

表1.2002年黑龍江省 金融機構資產狀況表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2002年《黑龍江金融年鑑》

從表1可以看出,黑龍江省 金融業的資產額全部超過10億元, 工商銀行的資產額更是超過1000億元。也就是說,如果其他企業要想進入該 行業,資產總額至少要達到過億元。這么高的 資本量壁壘可能是中小企業所望塵莫及的。

而電信業本身屬於 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 行業,決定了其擁有較高的資本壁壘的同時也擁有較高的 技術壁壘。如寬頻接入技術實用化以ADSL為代表的XDSL技術,以其客觀理性、低成本,並依託國內現有的龐大固定電話用戶線資源,成為主要運營企業主推的寬頻接入方式。採用乙太網承載技術的VSDL技術,是用於為用戶相對密集的地區提供短距離的高速數據介入業務,已逐漸引起業界的重視。為了挖掘現有網路的潛力,更好地提供增值業務套用,各大電信運營企業都在積極進行各類增值業務 網路技術的開發或套用,如IP視頻、MPLSVPN、瀏覽媒體等。可以說,在這個 行業中,誰率先擁有了最新的、最優的技術,誰就擁有了競爭 市場份額的法寶。而其他企業若要進入該 行業,這些專利、技術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而相對於上述 行業,社區服務業、餐飲娛樂業等等,這些行業所需的資金、技術都相對較少,因而新企業進入該行業的壁壘就相對較小。

四、 區域壁壘

區域壁壘是指,由於 行業所在的 區域經濟、教育文化程度、交通條件、歷史原因等外在的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所造成的 行業進入壁壘。相對來說,直轄市、省會城市、 經濟特區同其周圍的市縣相比經濟發展速度要快一些, 行業也相對較為齊全,行業轉型的機會較多,相對的進入壁壘也比經濟落後地區低。下面以黑龍江省保險業為例,進一步說明區域壁壘對 行業的影響。 表22003年下半年各壽險會員公司網點統計表單位:個

中國人壽 太平洋人壽 平安人壽 新華人壽 泰康人壽
哈爾濱 544 178 206 326 174
齊齊哈爾 340 44 48 108 87
牡丹江 401 196 98 190
佳木斯 184 40 62 100
大 慶 214 46 98 85
雞 西 399 18 47
鶴 崗 101 96
雙鴨山 37 164
七台河 38 14
綏 化 179 144 48
黑 河 217 24
伊 春 210 28
大興安嶺 139

從表2可以看出,黑龍江省保險業在各地區間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哈、齊、牡、佳等大城市占據了黑龍江壽險的大部分 市場份額,而經濟相對落後的雞西、鶴崗、雙鴨山、黑河等地區,不僅市場占有的份額少,甚至新華、泰康的保險公司在該地區都沒有設網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