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兒灣鄉

連兒灣鄉

連兒灣鄉地處甘肅省臨洮縣東北部,定臨公路60公里處,全鄉共轄11個行政村,121個社,353戶,15925人,全鄉總面積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224畝,人均4.6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1832元。轄區內自然資源豐富,定臨公路穿境而過,為鄉村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區位優勢比較明顯。在連兒灣鄉黨委、鄉政府“三種(種洋芋、種藥、種草)、兩養(養牛、養羊)、一輸出(勞務輸出),東部洋芋西部藥,畜牧產業帶全鄉”的經濟發展思路指導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鄉洋芋種植面積達到5.2萬畝,藥材種植達到6000畝以上,人均從洋芋、藥材中獲淨收入1300餘元,占人均純收入的71%。

基本信息

連兒灣鄉連兒灣鄉

連兒灣鄉地處甘肅省臨洮縣東北部,定臨公路60公里處,全鄉共轄11個行政村,121個社,353戶,15925人,全鄉總面積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224畝,人均4.6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1832元。轄區內自然資源豐富,定臨公路穿境而過,為鄉村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區位優勢比較明顯。在連兒灣鄉黨委、鄉政府“三種(種洋芋、種藥、種草)、兩養(養牛、養羊)、一輸出(勞務輸出),東部洋芋西部藥,畜牧產業帶全鄉”的經濟發展思路指導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鄉洋芋種植面積達到5.2萬畝,藥材種植達到6000畝以上,人均從洋芋、藥材中獲淨收入1300餘元,占人均純收入的71%。

概述

連兒灣鄉連兒灣鄉為農民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
連兒灣鄉的鄉黨委、鄉政府針對實際情況提出了“三種(種洋芋、種藥材、種草),兩養(養羊、養牛),一輸出(勞務輸出),東部洋芋西部藥,畜牧產業帶全鄉”的經濟發展總體思路,依託1.8萬畝的耕還林還草工程,發展畜牧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洋芋、藥材兩大支柱產業的種植規模,種植面積由2000年的2.5萬畝,突增至2006年的5.8萬畝,種植品種由原來的渭薯系列演化為隴薯系列、大白花、新大坪等八個品系的多原化種植結構,僅洋芋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的71%,洋芋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2%。在加大產業結構規模的同時,連兒灣鄉還建立了洋芋協會、藥材協會等一系列組織機構,同時針對農產品外銷難、貯藏難的實際情況,鄉黨委、鄉政府適時招商引資、籌集社會閒散資金建成了占地500畝的連兒灣鄉農副產品綜合市場及洋芋貯藏庫,通過洋芋的反季節貯藏,為農民增收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通過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連兒灣鄉經濟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全鄉社會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為連兒灣鄉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連兒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

連兒灣鄉連兒灣鄉捐資助學
連兒灣鄉黨委、鄉政府以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針對當地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民眾生產生活行路難、農產品外銷運出難、生活物資運進難、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確定2007年為“道路建設年”。為此,在積極爭取國家項目建設的同時,全鄉上下廣泛發動民眾投勞、投資、投物,採取推土機推、人工挖,人機結合的形式,拓寬新修通社道路,掀起了道路建設的高潮。共爭取到花漫路、冉潘路、大米路、羊廟路、翟家梁等5條村村通道路,全長28.2公里,資金169.2萬元,移動土方18.2萬立方米,鋪砂2.2萬立方米。特別是鄉村社廣泛發動民眾,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東升、大灣、翟家梁、連兒灣、王西灣、羊嘶川、花麻灣等村自行修建通社道路24條,長49.4公里,移動土方14.8萬立方米,投入勞力1.1萬個,推土機15台,籌資24.7萬元,不但使通村道路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使通社道路得到了很好的暢通,極大地改變了王西灣等村雨天進出難,不能行走的狀況,使民眾的洋芋、藥材等農產品能及時運出,生活必需品能及時運進,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了廣大人民民眾的好評。

連兒灣鄉屬於臨洮東部邊遠、乾旱山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加之歷史形成的對教育的投資欠缺,致使該鄉教育教學設施遠遠跟不上現代教育的需求,至今大部分學校使用的課桌椅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購置的,嚴重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正常運行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改變部分學校教學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連兒灣鄉黨委、政府向全鄉發出倡議,廣泛動員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公民關愛兒童,支持教育,捐資助學。捐款總額已達27840元,共購置學生課桌凳350套,全鄉15所國小350名兒童的破舊課桌凳可望得到更換。

經濟建設

連兒灣鄉連兒灣鄉
連兒灣鄉黨委把提升致富能人、產業化經營帶頭人和黨員整體素質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對其進行種植、養殖等科技知識培訓。按照“樹立一個,帶動一片”的工作思路,連兒灣鄉黨委培育了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典型,帶動了全鄉農民積極從事各種產業。花麻灣村中藥材種植大戶王建新,積極向周圍民眾傳授藥材種植技術,已帶動全社51戶農民發展藥材產業,二OO五年全社種植中藥材467畝,占全社耕地面積667畝的70%。“雙培雙帶”工程已使連兒灣鄉21名致富能人成為入黨積極分子,16名黨員、28名村幹部成為致富帶頭人。

在“雙培雙帶”工程的實施過程中,連兒灣鄉依託項目求發展,統籌規劃,讓黨員和致富帶頭人優先實施項目建設,讓貧困黨員和貧困民眾優先參與項目建設,花兒岔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羊嘶川村世行貸款暖棚養殖項目,為黨員幹部提供了發家致富的新路子,為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新的載體。花兒岔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積極走滾動發展的路子,為農民提供種植和養殖技術,等到兩年回收後另外投放給其他農戶,如此周而復始,帶動全村畜牧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另外,連兒灣鄉積極爭取項目,加大了對鄉村道路、農電線路、梯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徹底進行了改善。

通過“雙培雙帶”工程的深入實施,連兒灣鄉正按照“緊盯一個目標(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抓住兩個關鍵(深化產業發展規模、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推進五項工作(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社會事務)”的總體發展思路,以種植、養殖、運輸、勞務輸出為主導,以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產業開發為目標,加快全鄉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農業發展

連兒灣鄉連兒灣鄉運用膜側溝播技術種植馬鈴薯
連兒灣鄉海拔高、降雨少,水資源緊缺,但土地資源相對豐富。鄉黨委通過認真分析研究,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三種(種植洋芋、藥材、飼草),兩養(養羊養牛),一輸出(勞務輸出),東部洋芋西部藥,畜牧產業帶全鄉”的經濟發展思路,明確以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勞務輸出為主導產業。連兒灣鄉中藥材種植迅速發展,已逐步形成規模。連兒灣鄉種植中藥材467畝,占全社耕地面積667畝的70%,僅此一項,人均收入可達2500元。連兒灣鄉中藥材的種植形成了以花麻灣為中心的種植區,中藥材已成為當地民眾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三源村黨支部,利用耕地多,所產洋芋品質好、產量高等特點,大力發展洋芋種植,洋芋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的25%,洋芋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81%。據統計,全鄉耕地面積73224畝,其中洋芋面積種植50000畝,藥材種植面積6100畝,占全鄉耕地面的76.6%。

良種洋芋貯藏窖屬於半地下式拱形貯藏窖,具有冬暖夏涼、溫度和濕度自我調節的特點,該貯藏窖建成後,引進、兌換和示範推廣了良種洋芋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5號、隴薯6號等新品種300噸,解決洋芋種植戶的種子引進兌換難的問題,有效提升了農民的洋芋品質,使馬鈴薯產業步入了健康良性發展的軌道。這是臨洮縣通過興建貯藏窖、冷藏庫、氣調庫調節市場供給、穩定洋芋價格,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成功範例。

做好加工貯藏是馬鈴薯產業增效的關鍵所在,貯藏環節疲軟,產業發展就沒有強勁的保障。臨洮縣委、縣政府為了拓展市場功能,提升洋芋產業質量,穩定洋芋價格,實現旺吞淡補,在建成洋芋批發市場後,根據市場內洋芋收購棚存貯時間短和易凍的客觀現實,把洋芋貯藏設施建設作為提升洋芋產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動員企業、協會、大戶、農戶一起上,共建各類馬鈴薯貯藏窖達10.8萬眼,貯藏能力達35.2萬噸。騰勝等龍頭企業還積極嘗試與農戶簽訂訂單貯藏,以緩解外運壓力,保證企業原料供應,延長加工期,達到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位於臨洮東部山區的連兒灣鄉,由於洋芋的大面積種植和連年的豐收,極大地提高了民眾的積極性。縣上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協調連兒灣鄉政府動員民眾掀起了“深挖洞,廣貯薯”反季節貯藏的熱潮,縣、鄉兩級多方籌資,建成了投資140萬元的連兒灣農副產品綜合市場,建成可貯藏60噸的貯藏庫10個,大大提高貯藏洋芋的能力。該鄉的洋芋貯藏能力達3.2萬噸,形成了農戶、協會、販運大戶“三位一體”的貯藏模式。

相關詞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