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學校序曲

作者在本曲中運用了所有的現代音樂手法,但其和聲法和旋律法及樂曲形式卻細緻地恪守了古典形式。 《造謠學校》原始古英國劇作家謝里丹的喜劇。 最後的尾聲是以序曲開始的主題而至終曲,這些處理手法完全沿襲了古典序曲的形式。

美國作曲家巴伯在柯蒂斯音樂學院畢業時的作品,完成於1932年,1933年在費城首演。3管編制。作者在本曲中運用了所有的現代音樂手法,但其和聲法和旋律法及樂曲形式卻細緻地恪守了古典形式。這種創作技法十分引人注目。
《造謠學校》原始古英國劇作家謝里丹的喜劇。樂曲從暗示著喜劇內容的非常快而活潑的快板主題開始。儘管作者以發展全曲的同一主題來謀求主題的統一,仍採用與D小調為中心的第一主題相對,呈現出民歌風格的第二主題,這一主題的調性是關係調的F大調。再現部移調至第二主題以下的D大調。最後的尾聲是以序曲開始的主題而至終曲,這些處理手法完全沿襲了古典序曲的形式。而且,本曲帶有輕盈歡快的特點,不禁使人聯想到孟德爾頌的諧謔曲和序曲;其華麗的管弦樂及浪漫的氣氛又讓人想起理察·施特勞斯。
演奏時間8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