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扶貧

造血式扶貧

造血式扶貧,是區別於輸血式扶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通過扶貧能夠讓農民自己有能力擴大再生產的方式。在某種情況下,“輸血式”扶貧幫困固然重要,有時還很必要,但“造血式”救助貧困,尤其“直接造血式”扶貧辦法,無論是從眼前還是從長遠而言,脫貧率高,後勁足,因而更受農民歡迎。造血式扶貧比輸血式扶貧更能治本。

基本信息

簡介

造血式扶貧造血式扶貧
讓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直接給錢當然來得容易,可古語說:“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要想徹底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僅靠“輸血”扶貧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開發扶貧,“授人予漁”,幫助他們創造條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扶貧工作要從資金扶持向智力扶持、技術扶持、項目扶持等方面轉變,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特別要加大農村產業培植、加快提高農村勞動者綜合素質、加快農業技術推廣,要以項目為支撐著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方法

造血式扶貧造血式扶貧
“造血式”扶貧,就是“直接式”參與:直接到農戶家庭,直接到田間地頭。對於貧困村而言,不僅需要村民們轉變思想、提高認識,團結一致抓生產、出效益,還需要有關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劃布局上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扶貧計畫,幫助當地村幹部理清思路,制定好發展規劃,實事求是幫困難民眾選出一條致富的好路子;針對各貧困村的不同情況,找出標本兼治的辦法,在政策、產業、技術、信息、培訓等致富要素上有針對性地幫困扶貧。

如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位受助者所說,扶貧工作人員不僅資助了他30隻“扶貧羊”,還專門送來科學養羊書籍,吸收其參訓,安排他殘疾的兒子參加家電維修培訓。這種救助,提升了扶貧工作效率,提高了救助成效。

意義

造血式扶貧造血式扶貧
扶貧濟困,要做的不僅僅是解決貧困者一時的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掙錢能力和機會,提高困難人群的身體素質和教育水平。因此,扶貧濟困應把著眼點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授人以漁上,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積極推動行業扶貧、產業扶貧。

常言道:“輸血”不如“造血”,“富口袋”不如“富腦袋”,只有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以區域發展帶動扶貧攻堅,才能真正使貧困人口、尤其是深度貧困人口走上致富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