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節行銷

造節行銷

造節行銷是指一些企業自發將非約定俗稱的日子打造成節日來宣傳或促銷,如以天貓為代表的電商製造的雙十一購物節,成交量和收益十分可觀。然而,這種人為"造節"的行為往往會帶來一些問題,如支付系統崩潰、貨物短缺和價格虛高等。因此,參與"造節"運動的商家應該自覺遵守規定、兌現承諾,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管。

簡介

造節行銷造節行銷
造節,是電商慣用的一種行銷手段,在傳統節日之外,企業自發創造的“節日”“慶祝日”,在刺激消費、引起消費者的品牌關注度上,造節行銷讓眾多商家嘗到了甜頭。

光棍節,或者叫“雙11”,這個前些年還只是國人當做笑話講的一個日子,從2011年開始似乎成功上位為國內第三大情人節了,而對於恨不得天天都是節日的電商來說,這樣的日子自然不會放過。2012年11月11日零時起,一場以"11·11"光棍節為名義的網路搶購大戰拉開大幕,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商城天貓連創中國零售新紀錄。隨後,轟轟烈烈的“雙11”剛剛落下帷幕不久,“雙12”又聲勢浩大地襲來,這讓消費者“再淘寶就剁手”的決心又再度為“促銷、瘋搶”而動搖。

淘寶網並非獨自戰鬥。自其率先公布“全民瘋搶節”促銷後,其他電商也紛紛跟進,噹噹網京東商城國美網上商城等相繼推出一系列瘋狂造節促銷活動。“正妝蝴蝶節”,“超強奶爸節”——儘管我們已經擁有了各種千奇百怪的節日,但這兩個名字一定還是會讓很多人感到新鮮。從2014年三月到四月,京東接連發起了以這兩個節日為主題的行銷活動。而對於京東來說,6.18不僅是一年一次的店慶促銷,更是通過各種方式凸顯自己、削弱阿里的戰略核心。

積極意義

造節行銷造節行銷
電商節的產生與火爆說明,作為傳統市場行銷中常規的促銷手段——打折促銷一經與社會化節日、網際網路有機結合,就可能引爆發現與滿足客戶價值需求的新範式,它也為當今電子商務的發展新趨勢——社會化、娛樂化和超集成(或跨界集成)提供了一個具有‘中國現象’印記的範本。同時也充分說明,在網路社會環境下,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技術已‘深深嵌入了人性領域’,或者說反映了‘技術的人文本質’。所以,我們不僅需要有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更需要有網際網路思想。如果這種促銷方式能夠做到有序競爭、誠信經營,推動電子商務生態的協同、健康與可持續發展,並促進關聯產業服務水平與質量的提高,就可以說是利大於弊。”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電子商務系教授吳應良認為,“電商節”的出現,對於傳統市場的改變是帶來積極的作用的,被網友們看做是視覺疲勞了的網路促銷也有其“可貴”的一面。

誠然,我們不能全盤否定電商“造節促銷大戰”,起碼確實在這些促銷中有很多消費者用更少的花費買到了自己喜歡的產品,電商平台也在這些“節日”里拿到了平日無法想像的營業額,供應商同樣在這樣的薄利多銷中,賺取到了利潤,宣傳了自己的品牌。對整個市場來說,打破了過去那種一家獨大,消費者無從選擇的局面,競爭也更加激烈。而對電商企業來說,也的確有人從這些“促銷大戰”中脫穎而出,奠定了自己在行業的地位。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

發展建議

造節行銷造節行銷
對企業,或者說電子商務這個行業來說,如果沉迷於這瞬間的迷醉,無異於在服食慢性毒藥。“造節促銷”所帶來的那些“業績”短時間來看確實漂亮,但不客氣的說,這樣的“業績”是在消費自己過去的積累,同時也是在賭博自己的未來。

對電商來說,要想積累自己的口碑,需要平時在服務和產品質量上下大工夫去做的,通過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一些電商成功累積了自己的信譽,有了很多“忠誠”的回頭客。但在“造節促銷”大戰中,為了顯示自己比對手更下血本,對消費者更好,玩數字遊戲,玩缺貨戰略,然後非常輕易的就丟掉了這些回頭客,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或者以壓縮供應商的利潤為代價,去打一場“價格戰”,短時間供應商或許迫於一些壓力會跟莊,但長時間不賺錢的生意誰會做。如果只是想靠“造節促銷”來發展,玩的多了,會失去更多的消費者信任,會讓自己的供應鏈因為承受不住而斷裂,就像慢性毒藥那樣,等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

國內的電商們,想要在這個網際網路大潮中不被淹沒,或者想要將自己樹立成為燈塔,與其將精力和行銷的重點放在短暫的“造節狂歡”中,倒不如將更多的去改進自己的服務,完善自己的物流,用心打造一條雙贏的供應鏈,進而創造出獨屬於自己的模式,或許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避免“曇花一現”。飲鴆止渴,無異於慢性自殺,只有完善自己,才是電商持久發展的長明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