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闌尾方

通腑闌尾方是由枳實、厚朴、大黃、白花蛇舌草等天然野生藥材配伍而成,具 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行氣通絡消積導滯等作用。

官網圖片官網圖片
通腑闌尾方是由枳實、厚朴、大黃、白花蛇舌草等天然野生藥材配伍而成,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行氣通絡消積導滯等作用。

通腑闌尾方簡介

【方劑名稱】通腑闌尾方【創始人】文玉忠
【藥材成分】枳實、厚朴、大黃、白花蛇舌草等苗嶺天然野生藥材配伍而成。
【性狀規格】苗藥飲片及藥粉,140g/付。
【主治疾病】慢性闌尾炎
【用法用量】一日一付,每日三次,每次一碗,(即早、中、晚各一碗,每碗約150~200ml),15付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1、服藥期間忌食辛辣肥膩之物,忌酒;
2、注意飲食衛生,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胃穿孔、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孕婦及有過敏反應者慎用。

慢性闌尾炎的概述

慢性闌尾炎是指闌尾急性炎症消退後而遺留的闌尾慢性炎症病變,常見有兩組症狀:一組為右下腹痛,腹痛性質為間歇性輕度絞痛或持續性隱痛,其發作常與飯後運動,過久行走和經期有關;另一組是消化道功能紊亂症狀,如噁心、噯氣、打嗝、腹脹、腹瀉、便秘等,若長期擱置不理則可出現消瘦、體重下降並長期忍受疼痛的折磨。

慢性闌尾炎的患病原因

1、由急性闌尾炎繼發引起
由於急性闌尾炎,因治療不徹底,使急性炎症轉為慢性;或因反覆發作,形成肉芽樣病理改變;或因急性炎症恢復後留下粘連、扭曲、管腔狹窄,甚至管腔閉塞等病理改變而引起慢性闌尾炎。
2、由闌尾糞石、闌尾寄生蟲等原因導致
病人從無急性發作病史,由於闌尾糞石、闌尾寄生蟲(蛔蟲、蟯蟲)或蟲卵(血吸蟲、蛔蟲)、闌尾過長或先天性粘連、淋巴組織增生,或因移動盲腸症和盲腸功能不良繼發闌尾徘空不良,進而引起慢性闌尾炎。

慢性闌尾炎的危害

1、引發闌尾穿孔、腸梗阻等疾病
如果急性闌尾炎未能及時治療,闌尾炎患者會發生闌尾穿孔、化膿,引起瀰漫性腹膜炎等嚴重合併症,死亡率較高,僥倖存活者因腸道粘連經常發生腸梗阻,闌尾炎患者會十分痛苦。
2、腹部或臍周圍隱痛
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是逐漸發生的上腹部或臍周圍隱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噁心或嘔吐,急性闌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發生瀰漫性腹膜炎後的死亡率為5~10%,由此可看出闌尾炎的危害很大。
3、導致急性闌尾炎反覆發作
急性闌尾炎經非手術治療或治癒後,可以遺留闌尾壁纖維組織增生和增厚,管腔狹窄及周圍粘連,這稱為慢性闌尾炎,易導致再次急性闌尾炎的發作。

解析詳細成分

枳實——止溏泄,消脹滿
苗族藥農於5~6月間採摘枳實幼果,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乾後入藥,性微寒,味苦、辛、酸。安胃氣,止溏泄,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等症。
厚朴——芳香化濕,行氣消積
生於苗嶺的山麓及路旁溪邊的雜木林中,味苦,性溫,歸脾、胃,大腸經。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等。與枳實、大黃同用,則泄實滿,是治療慢性闌尾炎不可或缺之良藥。
大黃——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生於苗嶺林緣和山腳下的草坡中,性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殺,調中化食,安和五臟,是治療慢性闌尾炎之要藥。
白花蛇舌草——消癰解毒,消炎止痛
生長於苗嶺岩石上,味微苦、微甘,微寒,消炎止痛、清熱解毒、消痛散結、利尿除濕,治療各種類型闌尾炎(包括慢性、急性、亞急性及闌尾穿孔並發腹膜炎)都有顯著療效。《物產志》:白花蛇舌草,治盲腸炎,又可治一切腸病。

使用方法

1、準備砂鍋一個,並洗刷乾淨;
2、先將藥粉倒進煎藥袋內,然後綁緊袋口,再把煎藥袋與藥材飲片一同置於砂鍋內,並加水約1500毫升(加水後煎藥袋可能會浮起,所以要把煎藥袋放在藥材與藥材之間),待藥材浸泡10分鐘後,直接進行煎煮;
3、煎煮時掌握好火候,大火煮開後轉為文火(即小火),煎約30分鐘即可;
4、將煎好的藥汁平均分為三碗,早、中、晚各服用一碗。

日常注意事項

一、日常生活宜忌
1.保持樂觀的精神面貌
憂愁、鬱悶、惱怒、悲傷等不良情緒,容易打破人的神經系統的平衡,導致神經失調。精神刺激的作用下,胃腸道發生痙攣、弛緩等,導致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可誘發闌尾炎。
2、注意溫度變化
注意季節、氣候變化,適時地添減衣物,天氣寒冷時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工作。
3、切忌盲目用藥
不能盲目使用阿托品,山莨菪鹼、東莨菪鹼、普魯本辛、嗎啡、度冷丁等解棄鎮痛類藥物,以免掩蓋病情及特殊體徵,延誤鑑別診斷,導致闌尾穿孔引起腹膜炎。
4、防止過度疲勞
應早睡早起,按時作息,生活有規律,因為過勞會使人體抗病能力下降而導致病情突然加重。
二、日常飲食宜忌
1、不宜飲酒,忌食生、冷、辛辣食品。少食油炸及不易消化食物。對於溫熱性質的動物肉如羊、牛、狗肉應該節制。
2、避免暴飲暴食,做到少食多餐。
3、適量飲水。既可以中和胃酸,減輕胃液對潰瘍面的刺激,同時還可補充因腹瀉造成的身體輕度脫水。
4、調節飲食結構,多吃素、少吃葷;多吃軟、少吃硬。
5、清熱、解毒、利濕作用的食物,如綠豆、豆芽、苦瓜等可適量食用。
6、軟麵條、爛粥、肉湯、雞蛋、魚類等柔軟的食物也可適量食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