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真觀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初一,通真觀主持道人汪乾一勒《奉旨禁革檀越碑》載:“……通真觀現有田種十八石五斗,載畝五十八畝七分九厘九毫,在忠里九甲太平戶當差,但許僧道經管,不準擅自售賣……”。 道光七年(1827年),有觀房40間,一進三幢,分前廳後殿,前廳置鐘鼓、關帝像,後殿置太上老君、華佗塑像,左右神龕鐫有二龍戲珠圖案。 土地改革中,觀宇分給8戶農民,神像摧毀無存。

通真觀 相傳通真觀始建於老觀沖(今天堂鄉),遷建於道觀山(今蓮雲鄉),後建於岳西縣城西10公里的朱屋鄉通觀村。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初一,通真觀主持道人汪乾一勒《奉旨禁革檀越碑》載:“……通真觀現有田種十八石五斗,載畝五十八畝七分九厘九毫,在忠里九甲太平戶當差,但許僧道經管,不準擅自售賣……”。道光七年(1827年),有觀房40間,一進三幢,分前廳後殿,前廳置鐘鼓、關帝像,後殿置太上老君、華佗塑像,左右神龕鐫有二龍戲珠圖案。觀內終年香火不絕。土地改革中,觀宇分給8戶農民,神像摧毀無存。現僅存殘匾一塊,禁碑一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