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仙村

通仙村

通仙村,隸屬安寧市連然鎮,地處東南邊,距離連然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連然鎮的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安寧市8公里。東鄰思邑村委會甸苴村,南鄰縣街鎮耳目村,西鄰縣街鎮,北鄰沙漠邑村。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11戶,有鄉村人口1010人,其中農業人口1002人,勞動力70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59人。

基本信息

通仙村村莊遠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88 畝(其中:田671 畝,地417 畝),人均耕地1.08 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作物;擁有林地2103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2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 畝,主要種植李子、葡萄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48畝,其他面積22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除老甸房未通自來水以外,其他五個村民小組已通自來水,有 289戶通自來水,有22 戶飲用井水。有 311戶通電,有20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27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9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13戶。 該村到連然鎮的道路為柏油路;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23 輛,拖拉機23 輛,機車59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88 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63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不拾遺1.06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27戶。全村有 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6個自然村未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2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1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通仙村通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461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25 萬元,占總收入的33.08 %;畜牧業收入881 萬元,占總收入的19.1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726頭,肉牛13 頭,肉羊160 頭);漁業收入387萬元,占總收入的0.92 %;林業收入49 萬元,占總收入的1.08 %;第二、三產業收入1959 萬元,占總收入的42.47 %;工資性收入150 萬元,占總收入的3.25 %。農民人均純收入4378.17 元,農民收入以第一、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2 人(占勞動力的13 %),在省內務工 92人。

通仙村畜禽養殖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市。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59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4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葡萄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擁有企業11 個,專業合作組織1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 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30戶。

通仙村特色產業葡萄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 所,校舍建築面積456 平方米,擁有教師19 人,在校學生126 人,距離鎮中學8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6 人,其中小學生89 人,中學生37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 個、圖書室6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通仙村學校

人文地理

通仙橋位於安寧市駐地東南面,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4378.17元。到2010年將達到6000元。通仙橋村名的得來:該村的必經之路是橫跨螳螂川的一座青石拱。橋長44米,寬7米,三孔四個橋墩,解放前是到鳴矣河,八街、一六街以至昆陽,峨山、玉溪、易門等地通往安寧縣城的必經之橋,解放後修通安八路,此橋過往行人、車輛雖有減少,但仍是附近村鎮的交通要道,民間傳說,張果老騎著毛驢,曾通過此橋,所以橋名叫通仙橋。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力求達支5000元。新甸房位於安寧市駐地東南面,全村42戶,131人,土地承包地面積165畝,人均耕地1.3畝,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77元,到2010年將達到6000元。新甸房村名的得來:1930年,一支馬幫馱鹽經過,此處有一馬店,後來將此村取名新甸房。

通仙村古井

新農村建設

1、 產發展、生活寬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也是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發展無公害、無污染蔬菜,增大反季玉米的種植面積,重點扶持規模化種植農產30戶,在籽種、農藥、農用物資給予重大扶持,以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其他農戶規模化種植,全面提高農戶的質量和安定水平,逐步實現產品種植業化和規模化。 2、 風文明、村容整潔我村小組決心在原來的基礎上多渠道籌集資金,完善電視廣播室、科技培訓室書室、閱覽室、文化室樂輔導體育運動場地。村容整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外部體現,我們以規劃村民住房為起點,規劃我村山田讓村民住房為起點,規劃我們村山田讓村民建蓋房屋。村間道路硬化1414米,磚砌排水溝300米。

通仙村民居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通仙橋、小西邑、新甸房、麥地廠、老甸房、白甸6個村民小組由於村集體資金薄弱,難以啟動新農村建設。2、小西邑村尾礦壩的清理,影響農田的灌溉。3、因集體經濟薄弱,至今未對通仙橋村"蜈蚣橋"進行修復,對民眾的財產等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4、白甸村民小組主幹道及大橋的修復問題難以解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爭取啟動通仙橋、小西邑村小組新農村建設的村間道路及機耕路面的硬化。2、擴大勞動力輸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以第二、三產業帶動全村委會的經濟發展。3、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引進"名、特、優、新"品種種植。4、擴大"維娜莎"葡萄種植面積。5、在新甸房、老甸房小組建蓋規模養殖小區。

通仙村室內花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