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

透納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1775-1851)英國畫家。擅長風景畫,以水彩技法景奇觀。代表代有《雨、蒸汽和速度》等。

人物介紹

威廉·透納
威廉·透納與約翰·康斯特布爾並稱為“真正使英國風景畫擺脫荷蘭、法國或義大利繪畫影響而走上自己獨立道路的兩個人”。
透納以善於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係而聞名於世,尤其對水氣瀰漫的掌握有獨到之處。他在藝術史上的特殊貢獻是把風景畫歷史畫肖像畫擺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納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後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紀晚期。然而,對透納所有藝術成就的認識則是更後來的事。
透納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即致力於繪畫形式與色彩的探索,人們從他後期那些大膽的習作中找到了印象主義和現代抽象繪畫的發端。透納的繪畫藝術到底具有哪些歷史意義?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首先需要機會。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一系列重要的展覽和美術館的陳列被展了透納各式各樣的作品,增進了人們對他的不斷認識。這類展覽和陳列,許多是由泰特美術館舉辦的。
透納生前立下遺囑將作品捐獻給國家,使得總計一百多幅油畫成品,數千幅速寫和紙本繪畫珍藏於泰特美術館的克勞館,該館也是國際透納研究中心,近年開展的一些國際交流項目,在新的文化語境中進一步擴展了透納的聲譽。

人物生平

成名之初

透納於1775年4月23日生於科文加登的梅頓萊因,父親是個理髮師。母親死於精神錯亂。他於1851年12月9
《米諾陶戰艦的傾覆》(1793年)
日卒與同地。透納10歲時已表現出繪畫才能,被送到一個叔叔那裡上學。在繪畫上他是個早熟的孩子。透納最初跟一個地貌色彩畫家湯瑪斯·馬爾頓學水彩,在父親理髮店的櫥窗中擺放和銷售作品。
透納很早就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個出名的畫家,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是一個很好的平台。1789年,十四歲的他進入皇家藝術學會學校學畫,第二年春天,即1790年的年展上,他首次展出了自己的水彩作品。不久,他父親退休離開理髮店,全力幫助他的兒子。1793年,透納建立了自己的畫室。傳統觀點認為,水彩僅僅是一種彩色素描,但是透納卻很快打破了這一陳套,創作了更有其實,更個性化的水彩作品,要讓水彩畫與當時皇家美術學院傳統上更重視的油畫的觀點分庭抗禮。1799年11月,透納成為皇家美術學院最年輕的候補會員,在十年時間裡,他展出了60多件作品,在批評界樹立了牢固的聲譽,為日後突飛猛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4歲,因他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破格接納為最年輕的會員。
他曾走遍義大利,最後才專心去描繪大海的光色和空氣的變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強度、雲彩和風雨的活動,在色彩上,他培養了一種具有浪漫主義感情的特殊手法、創新色彩,著對後來英、法兩國的印象主義運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透納自己曾說,描繪自然需要準確的觀察力,他的繪畫是他視覺經驗的準確體現,而透納的視覺經驗正是他長期細緻觀察大自然的結果。

現代大師的產生

戶外繪畫

1802年二十六歲的透納當選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正式會員,並在1807年成為學院的透視學教授。他強烈建議
《鄧斯坦博城堡》
皇家美術學院能夠設立一個風景畫接受的席位。1811年透納逾越他的份內職責,在皇家美術學院舉辦了一個題為《背景——建築和風景畫入門》的講座。在這次講座中他告誡學生們:“選擇、整合、濃縮自然之美及美術之妙,既是他這類風景畫家的職責,也是其他藝術門類的職責”。和當時其他英國畫家一樣,如約翰·康斯特布爾(1776—1837),透納也嘗試在戶外作油畫素描,就像五十年後的印象派畫家那樣。在大量的素描和水彩習作中,他記錄了自己對風景、光線和空氣狀況的體驗,從而為一批室內創作提供了基本的素材。

戰爭與和平中的不列顛

在透納成年後的22年中,英國一直在與大革命時期及拿破崙時期的法國交戰。1805年納爾遜勳爵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大敗法國艦隊,法國入侵英倫已不太現實,但英國的警備並未鬆懈,一直到1815年,拿破崙滑鐵盧戰敗,英國才稍感輕鬆。戰爭成了英國民眾心頭的大事,因此透納此時和其後的許多作品都瀰漫著戰爭的氣氛,皇家美術學院的年展是透納展示自己最重要作品的平台,但特拉法爾加之戰這一年,他並沒有送交作品,這在他的藝術生涯中也是不多見的,他把位於哈利大街上住宅的一部分改造為一間畫廊,這一年的作品就在這裡展出。透納這是在效仿雷諾茲韋斯特等前輩畫家,在倫敦市中心開設自己的畫廊,極大地提高了他作品的銷路和名字。此間,他在出版商那裡聲譽因《英格蘭南海岸的旖旎風光》的出版進一步得到了提升,這是第一個以他的作品為主的風景系列。透納的水彩不僅反映了戰時的英國,還反映了更為廣闊的英國生活圖景。

色彩的凱歌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透納的創作明顯轉向,隨後十年便是實驗與過渡的時期。最明顯的重要轉變是在色調上,即從自然寫實的色系轉向更加明亮更有力度的純色。這段時期透納在構思作品時,通常先要創作大量的習作,這些習作常被稱為“第一層顏色”。這一用原色構築畫面的手法似乎也解放了其油畫創作,引入更富有詩意的色彩處理手法。
在這些年中,他一直保持著高水平的創作,完成了大批風景畫。這些作品多是針對新興中產階級的懷舊情緒和愛國主義豪情而作,偶爾也流露出對盼望已久的英國社會政治改革最終到來的喜悅與激動之情。1815年後,滑鐵盧戰役為整個歐洲帶來了和平,英國人又可以重訪歐洲大陸了。接下來的三十多年裡,透納繼續著每年的寫生之旅,其足跡南至帕埃斯圖姆(1819年),西涉布列塔尼的威珊島(1826年),北抵蘇格蘭(1831年和1834年),東到維也納(1833年和1840年)。不過到了1817年8月,透納才自1802年之後第一次借戰爭結束的機會橫渡英吉利海峽踏上歐洲大陸。
透納在對光線的表現技巧上可謂爐火純青,他更注重營造光線在建築物或是自然景觀上的效果。特納表現日出日落的作品較多,這樣的畫面是一場場色彩與光的盛宴。儘管風景水彩畫在當時相比表現所謂高雅主題的油畫可謂地位地下,但透納能夠堅持在風景畫的殿堂中盡情發揮,將繪畫藝術推上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平台。

進入光中

進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一些批評家經常同聲指責道,透納的作品不論是題材還是風格都過於任性晦澀。他
《威尼斯風景》(1843 年)
那時已過了65歲,於是有人就把這些特徵歸於他的年齡,理所當然地將他晚年的作品貶為“從昏花的眼睛和草率的手中結出的果實”。甚至其他一些人在把這些作品貶為“純粹色彩狂熱的把戲”的時候也承認它們的抽象之美,俏皮地說它們倒過來看也同樣很好,或把它們形容為華麗的光線爆發。
透納堅持不懈地追求謎一般的帶有他獨特風格的目標,但幾乎是孤軍作戰。他的作品銷售不太好。從1820年透納由義大利歸來到1843年春天他展出了近一百幅油畫,其中只有四十幅很快就有了買主。透納對形體日益明顯的模糊處理在他1840年代的威尼斯風景畫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在這幾幅畫中他引入了一種更加克制和迷人的詩意,這與他大部分其他作品中那種崇高的野性形成對照。在這最後時期,他在那些最具幻想性的圖像中反覆地表現這種構圖程式,把一種直截了當的光線大歡慶帶入作品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這種激進力量在本質上還是基於他對克勞德·洛蘭的持久尊崇。
透納的著名作品雖然有幾幅《威尼斯風景》、《雨、蒸汽及速度》(“Rain, Steam, Speed”,1844年作)。
《雨蒸汽和速度》
等,但比這些作品更為人所熟知的是《軍艦德美勒爾號》。從透納的所有作品可以看出,表現著想要壓倒人的一種霸氣。常常在展覽會的前一天,他特意到會場去,注意地看陳列在自己畫近旁的其它畫的色調,再在自己的畫上塗以強烈的顏料,想壓倒其他的畫。因此有時候把整個構圖弄亂,不止一次受到批評家的嘲笑。象《軍艦德美勒爾號》,描繪在落日的海上,配置著已經屬於過去時代的帆船和新時代的汽船,想要表現歷史的感情;不過,當時它被作為只是亂塗顏料的作品,曾受到嚴厲的批評。
而《販奴船》則尤其表現了他藝術的成熟。
透納在晚年雖然成為有名的畫家,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但很難令人想像,卻是一個具有象偵探小說中那種雙重性格的人,有時象個可尊敬的紳士住在山下幽靜的邸宅里,有時卻象“一個老船工”住在偏僻地方的貧民窟里,穿著破爛的衣服,一面曬太陽,一面給貧民窟的孩子們信口開河地講“乘船的冒險故事”。而且他死後,屍體也發現在貧民窟一間骯髒的屋子裡。

成就及榮譽

如果你沒有看過那幅曾被英國人評為“世界十大名畫之首”的《戰鬥的泰梅萊爾號》,也沒有見過那幅曾拍
《奴隸船》
出2000萬英鎊天價的《珠玳卡島》,但也許聽說過國際上最負盛名的當代藝術大獎——英國特納獎。這項歐洲最權威的視覺藝術獎,便是以今天的主角透納命名的。
生於泰晤士河邊的透納,似乎天性里就有一種游吟詩人氣質。從17歲到70歲,他從未間斷過在英倫三島和歐洲遊歷、觀察和寫生。不但跑去法國領略拿破崙掠奪來的歐洲繪畫珍寶,更多的去處,則是鄉間、海邊、山野、湖畔……。感性、靈性加高產似乎一直是透納作畫的特質,他曾經在義大利短短兩個月中,便創作了1500多幅水彩速寫。有時還在畫上附註顏色,例如“土壤呈淺紅色、灰綠色,大海是藍色,陽光下薄霧和煦,葉簇明麗,陰暗處呈寧靜的灰色”等等。這些都極大鍛鍊了透納觀察自然物象微妙變化的獨特本領,也促使他後來形成以表現大自然中光線、霧氣、風雨、雷電等異常景觀為特色的藝術風格。當然,他的激情和技法也很快從水彩畫升華到油畫創作上。

生平年譜及大事記


透納文化及政治事件
1775約瑟·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出生於倫敦柯芬園。美國獨立戰爭開始(至1783年)。
1789透納成為皇家藝術院的學生。法國大革命開始;巴士底獄暴動。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1796透納在皇家藝術院展出首幅油畫作品《海上漁夫》(Fishermen at Sea)。
1797透納第一次到英格蘭北部遊歷,參觀了諾拉姆城堡。
1799透納當選為皇家藝術院助理院士,時年24歲。
與威廉·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在威爾特郡的芳特希爾逗留。
拿破崙在法國掌權。
埃及發現羅塞塔石碑。
1800透納的母親由於精神失常被送進伯利恆醫院。亞歷桑德羅·伏特(Alessandro Volta)發明了電池。
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法》(Act of Union)通過。
1801透納到蘇格蘭遊歷,從湖區返回。
1802透納當選為皇家藝術院正式院士。
首次遊歷法國和瑞士;研習羅浮宮的畫作。
英法簽訂《亞眠和約》(Peace of Amiens)。
1804透納的母親去世。
透納在哈雷街自己的畫廊首次舉辦作品展。
西班牙對英宣戰。
拿破崙在法國稱帝。
1807透納的《研究之書》(Liber Studiorum)第一卷,這是記錄其主要作品的一系列印刷品。
透納當選為皇家藝術院透視學教授。

1808透納初次在他最重要的資助者沃爾特·.福克斯(Walter Fawkes)在約克郡的芳麗宅第逗留。
1811透納作為透視學教授舉行了六次系列講座中的第一次系列講座。喬治三世(George III)患病,其長子成為攝政王。
英格蘭鄉間發生“盧德騷亂”;搗毀新機器。
簡·奧斯丁(Jane Austen),《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5透納在國家美術館展出了《狄多建設迦太基》(Dido building Carthage)。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戰役,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
1817透納在皇家藝術院展出《狄多建設迦太基》(Dido building Carthage)的姐妹作品《迦太基帝國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Carthaginian Empire)。
憑弔了滑鐵盧戰場。
滑鐵盧橋開放。
1819透納首次遊歷義大利。曼徹斯特彼得盧大屠殺;要求議會改革的11名抗議者遇難。
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出生
1822透納在安妮女王西街的新畫廊開業。
透納受喬治四世(George IV)委託繪製《特拉法爾加戰役》(the Battle of Trafalgar)的巨幅畫。
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在斯佩齊亞灣溺水身亡。
1827透納訪問了薩塞克斯的佩特沃斯,埃格雷蒙特伯爵三世(the third Earl of Egremont)(1751-1837)的家鄉。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路德維希·馮·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去世。
1828透納第二次遊歷義大利。
透納六次透視學系列講座中的最後一次。
透納開始為佩特沃斯的雕塑室創作委託作品。
惠靈頓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出任首相。
1829透納的父親去世。
透納開始與索菲亞·凱薩琳·布斯(Sophia Caroline Booth)居住在馬蓋特。
英國《天主教徒解禁法》(Catholic Emancipation Act); 允許天主教徒做議會候選人並擔任公職。
倫敦出現第一批公共馬車。
1834透納繪製議會大廈的火災。 議會大廈幾乎全部焚毀。
《濟貧法》(Poor Law)為窮人建立了勞動救濟所。
1837透納辭去透視學教授職位。威廉四世(William IV)去世,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繼位。
約翰·康斯特布爾(John Constable)去世。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霧都孤兒》(Oliver Twist)。
1838
倫敦國家美術館開放。
1839 透納展出了《戰鬥的“勇猛號”於1838年被拖往最後停泊處拆毀》(The Fighting 'Temé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
1840透納和拉金斯初次見面。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去世。
第一所女子藝術學校在薩默塞特宮成立。
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與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阿爾伯特(Prince Albert of Saxe-Coburg-Gotha)成婚。
英國建立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1843 拉斯金旨在為透納辯護的《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第一卷出版。伊莎貝拉二世(Isabella II)宣布為成西班牙女王。
1844 透納展出了《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鐵路》(Rain, Steam and Speed - 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
1845透納在馬丁·阿齊爾·希爵士(Sir Martin Archer Shee)患病期間擔任皇家藝術院代理院長。愛爾蘭土豆大饑荒。
1846開始以“阿德米拉爾·布斯”(Admiral Booth)的假名與布斯夫人在切爾西生活。
1851透納在切爾西的家中去世。 遺體葬於聖保羅大教堂的地下室中。世界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在倫敦水晶宮舉辦。

個人作品

《海上漁夫》
《海上漁夫》便是透納在皇家美術學院年展(1796年)上展出的首幅油畫作品。那時,21歲的透納已經憑他
《海上漁夫》(1796年)
的古典風格水彩地誌畫小有名氣,也頗受英國藏家喜愛。可年少心雄的他認為要確立畫家名聲,必要創作更成熟的油畫。
《海上漁夫》中漁船所在的位置是英國南部海岸線外的威特島。透納於1795年走訪過該島,畫了大量關於海岸的速寫和水彩畫並收錄於《威特島速寫集》。但少有人知道他曾悄悄創作下這樣一幅技法和質量都不容忽略的油畫。“船隻在海面上自然漂浮、搖曳,水波蕩漾,效果逼真。”當年在皇家美術學院展覽評論導讀中,這幅畫因其自然主義的特色而獲此讚譽。而細心的人還會欣喜地發現,在這幅早期的油畫上已經出現了“透納式”的劇烈漩渦結構的跡象。
暴風雪:漢尼拔和他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
不滿足於水彩畫小寫意的透納,同樣不甘心於單純地把筆觸瞄向自然。他一度醉心於借風景畫表現歷史甚至神話
暴風雪:漢尼拔和他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
題材,在一個濃重的歷史故事中拓展放浪不羈的想像。 那幅曾受世人矚目的《暴風雪:漢尼拔和他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無疑是這次展覽最值得期待的。 這幅創作於1812年的畫作展示給我們的絕對是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巨大的雪崩從天而降,明亮刺目又勢不可擋,粗壯古老的巨樹被摧殘成殘缺的樹根橫亘前景,延展的地平線上隱約看到傳奇的大象。
透納描述了漢尼拔士兵和大象企圖在一場災難臨頭的暴風雪中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驚險場面,靈感則來自他1802年的一次阿爾卑斯山之旅。構圖呈排山倒海的翻騰趨勢,造成令人目眩的劇烈運動感,而急速的筆觸仿佛令人幻聽到轟隆的雪塊崩塌的巨響。在畫前不禁讓人聯想到漢尼拔征戰羅馬的歷史,翻越阿爾卑斯山之後9萬步兵、1萬2千騎兵和幾十頭戰象組成的漢尼拔的大軍,只剩下2萬步兵,6千多沒有馬的騎兵和一頭戰象。
不過,最能體現透納藝術成就,卻也最引人爭議的是他晚年階段的創作。生性富有幻想、帶有凝重浪漫主義氣質的透納,年齡大了以後,卻變得有些偏執,和人很少交往。最常做的事,便是一個人走出門去體驗自然世界,再關起門來作畫。
《諾哈姆城堡:日出》
雖然這個階段,終生未婚的透納,因為父親的去世已經患上了輕微的抑鬱症,並隱姓埋名住在情人的鄉間茅屋
《諾哈姆城堡:日出》
里,可他卻從未停止過作畫,而且更加放縱色彩的運用。 《諾哈姆城堡:日出》和《日出:一艘船在海岬之間》,《風雨和速度—西部大鐵路》等一系列作品中,畫面已然成了抽象的色彩符號,幾乎很難辨別出物體的輪廓。緊張的色調和瞬息的光影令畫中物象隱身於海天、天地之間。大衛·皮派爾曾在《圖說藝術史》一書中稱他晚期的作品為“奇異的謎團”。然而恰是這個“謎團”,使透納不僅躋身於英國畫家的前列,而且對後來法國的印象派、抽象派繪畫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特納獎

特納獎以畫家透納(J.M.W. Turner)命名,是頒發給50歲以下英國視覺藝術家的年度獎項。這項活動由泰特美術館組織,在泰特英國美術館舉行。自1984年開始頒獎以來,特納獎已經成為英國最著名的藝術獎項。
每年在公布四個獲提名者後以及公布獲獎者前的準備期間,特納獎都受到媒體密切關注。這些關注中大部分是批評意見,經常提出的問題是:“這是藝術嗎?”藝術家通常以“創新”形式從事創作,包括視頻藝術、裝置藝術和非傳統雕塑,儘管也有畫家獲獎,但人們已經將這一獎項與概念藝術聯繫在一起。
藝術家是通過其前一年舉辦的展覽選拔的。雖然公眾也受邀提名,但人們廣泛認為公眾提名作用甚微。通常在5月有三周時間組委會接受公眾提名;7月公布最後入圍者名單(1991年起改為四位藝術家);10月末組委會在泰特英國美術館舉辦獲提名者作品展;12月初公布獲獎者。作品展一直開放到1月。據公布,特納獎並不是根據泰特美術館的展覽評定,先前藝術家獲得提名的展覽更有分量。
特納獎的獲得者在媒體宣傳方面的成功,為20世紀90年代末英國青年藝術家(YBA)、酷不列顛(Cool Britannia)以及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資助的“感覺”展覽等各種展覽取得成功做出了貢獻。
特納獎入圍的藝術家大部分是第一次為公眾所知,其中一些人談到了突然在媒體的鎂光燈下曝光時遇到的困難。獲獎者作品的售價通常會飆升。克里斯·奧菲利(Chris Ofili)、阿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和傑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後來成為泰特美術館董事會成員。一些藝術家,尤其是薩拉·盧卡斯(Sarah Lucas),拒絕接受提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