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科學家

追尋科學家

《追尋科學家》是由黃健所著,2006-12-01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黃健

追尋科學家追尋科學家
出 版 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3363261
出版時間:2006-12-01
版 次:1
頁 數:525
裝 幀:平裝
開 本:18開

內容簡介

記敘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外籍院士34人的成長道路、成才環境、家庭生活、科學生涯、傑出貢獻等,展示了院士們的風采。《追尋科學家》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外籍院士為人物主線,以20世紀中國歷史和21世紀世界科學發展現狀為背景,用深情的筆觸、流暢的語言,配以大量鮮為人知的珍貴照片,記述了34位中國兩院院士和外籍院士的成長道路、成才環境、家庭生活、科學生涯、傑出貢獻、治學經驗和奮進向上的感人事跡,展示了院士們堅韌不拔地追求科學真理的信念,歌頌了中國科學家“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品質,為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走近科學家、理解科學家、崇敬科學家,啟迪心智和審視人生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讀者可以從中學習到院士們堅韌不拔地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執著追求的精神,嚴肅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治學方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而獻身科學的精神。

作者簡介

黃健,廣東和平人,編審,哲學碩士研究生、工商行政管理碩士研究生。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新聞出版工作,現任廣西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廣西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廣西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廣西期刊學會會長。曾任共青團專職幹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主持編輯的《當代中華科學英才》叢書獲中共中央宣傳部首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中國少數民族科學技術史》叢書、《國家重點工程》叢書和《中國南方洪澇災害與防災減災》等六種圖書獲國家圖書獎。 2002年出版的報告文學集《走近科學家》獲第七屆全國青年優秀讀物一等獎,2003年出版《掠燕湖札記》,2005年出版的《出版產業論》獲第九次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近年來在《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中國社會發展戰略》、《中國圖書評論》、《理論前沿》和《博覽群書》等報刊上發表文章60多篇,論文《廣西新聞出版產業現狀分析與發展思路》2006年獲首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

目錄

題詞
永遠的科學之春(代序)
引子
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共同產物——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
當代物理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記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政道
物理學的十一月革命——記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丁肇中
美麗的幾何高山——記現代微分幾何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陳省身
真正懂得愛因斯坦的中國學者——記中國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北京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培源
探索元素的奧秘——記中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嘉錫.
美麗的控制工程體系結構——記現代工程控制理論的拓展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工程院院長、原國家科委主任宋健
點亮漢字雷射照排燈塔——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計算機漢字雷射照排的創始人王選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科技戰略——訪科學技術部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
納米時代與中國納米歷程——訪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
燕園驕子——訪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
東方神農——記中國現代小麥科學的奠基人、原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善寶
太陽和普羅米修斯——記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湯佩松
水晶電荷——記中國金屬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錢臨照
黃土情緣——記中國黃土與環境地質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東生
細胞重建之路——記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貝時璋
星海尋蹤——記“兩彈一星”功勳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芳允
天空紫煙——記“兩彈一星”功勳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能寬
藍色國土——記中國海藻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呈奎
植根微生物——記中國病毒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尚蔭
天山南北——記中國經濟地理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立三
太空材料之母——記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林蘭英
晶體之美——記中國晶體研究計算程式庫的創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棟材
伯格曼猜想
——記國際數學界中國定理的創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啟鏗
蘑菇的美麗
——記中國真菌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裘維蕃
地圖人生
——記中國地圖遙感套用與地理信息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述彭
閃亮的星辰
——記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綬
箭擊長空
——記“兩彈一星”功勳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希季
科學發現縱橫談
——訪原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梓坤
機器人之戀
——記中國機器人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新松
青鳥翱翔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芙清
反西格馬負超子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大釗
揭開生命的密碼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洪國藩
情系自然資源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玉林
後記

前言

認識黃健是在2002年4月,當時,我在中共中央黨校省部級進修班學習,黃健在第18期中青班學習,朝夕相處,同一飯堂吃飯,經常在美麗的校園裡散步相遇。4月17日,我應邀給中央黨校全體教師和學員在大禮堂作了一場專題講座——“納米科學與技術”。當天晚上,黃健來到我的宿舍,來意有兩個,一是作科學報告的採訪,二是送我一本他寫的院士報告文學集《走近科學家》。這部書記載了23位中國科學院泰斗級院士的科學貢獻、人格風範、開拓進取和求真求實的精神。我則把2001年7月出版的專著《納米科技現在與未來》送給他。黃健對納米科技的研究作了深入的詢問,回去還寫了一篇訪談文章發表在《出版廣角》雜誌上。
2002年5月1日,黃健攜他的女兒(當時還是高一學生),到我家做客。我想他帶女兒來是為了讓她感受訪談中所涉及的一些科學知識。在家裡我與黃健作了長談。他認真閱覽了有關納米科研的一些資料。
2004年9月,黃健給我寫信,信中說:“在您的鼓勵下,這兩年又採訪和撰寫了30多位兩院院士,在雜誌上已陸續發表,擬結集出版,擬定書名叫《追尋科學家》,算是第一部《走近科學家》的姐妹篇。”他同時請我給這本書作序。

精彩書摘

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共同產物——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
2002年6月19日,對於中共中央黨校學員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天,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楊振寧教授,應邀來到中共中央黨校為全校高級幹部作了題為“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的現代科技”的精彩演講,這在中共中央黨校的“三基本”和“五當代”教學歷史上和楊振寧的學術生涯中都是第一次。
初夏的中共中央黨校,綠草如茵,楊柳依依,雲松挺立,月季盛開,銀杏海棠和蔚藍天空、潔白雲朵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楊振寧教授的到來,更顯露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與現代科學發展緊密相結合的一種意境,展示了中央黨校培養學員的世界眼光和理性思維的一種創新。大禮堂里座無虛席,禮堂東西兩側大教室里還坐滿了許多國防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等北京高等院校的師生。下午4時整,80高齡的楊振寧教授在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虞雲耀的陪同下,走上演講台,禮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