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場通訊技術

近場通訊技術

近場通訊技術,英文名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

概述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縮寫,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在十厘米(3.9英吋)內,交換數據。

這個技術由免接觸式射頻識別( RFID)演變而來,由飛利浦公司和 索尼公司共同開發的NFC 是一種非接觸式識別和互聯技術,可以在移動設備、 消費類電子產品、PC 和智慧型控制項工具間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

近場通信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在13.56MHz頻率運行於20厘米距離內。其傳輸速度有106Kbit/秒、212Kbit/秒或者424Kbit/秒三種。目前近場通信已通過成為ISO/IEC IS 18092國際標準、EMCA-340標準與ETSI TS 102 190標準。NFC採用主動和被動兩種讀取模式。

消費者可以使用支持該技術的手機在公交、捷運、超市進行刷卡消費,此項技術早年曾在 諾基亞6131i等產品身上出現,在 北京、 廣州、 廈門等城市都有成功使用先例。

NFC工作模式

卡模式(Card emulation):這個模式其實就是相當於一張採用RFID技術的IC卡(個人理解)。可以替代現在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場合商場刷卡、公交卡、門禁管制,車票,門票等等。此種方式下,有一個極大的優點,那就是卡片通過非接觸讀卡器的 RF 域來供電,即便是寄主設備(如手機)沒電也可以工作。

點對點模式(P2P mode):這個模式和紅外線差不多,可用於數據交換,只是傳輸距離比較短,傳輸創建速度快很多,傳輸速度也快些,功耗低(藍牙也類似)。將兩個具備 NFC 功能的設備連結,能實現數據點對點傳輸,如下載音樂,交換圖片或者同步設備地址薄。因此通過NFC,多個設備如數字相機,PDA,計算機,手機之間,都可以交換資料或者服務。

讀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作為非接觸讀卡器使用,比如從海報或者展覽信息電子標籤上讀取相關信息。

手機支持

韓國的要求

台北時間6月13日晚間訊息,韓國通信委員會周一表示,計畫在主要的零售店和交通服務場所新裝或升級30萬個移動支付處理系統。

該委員會同時表示,還要求手機廠商為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配備近場通信技術(以下簡稱“NFC”),以方便用戶通過手機進行支付。

歷史

1983年第一縮寫RFID的相關專利被授予查爾斯·沃爾頓。

2004年諾基亞, 飛利浦和 索尼建立了近場通信(NFC)論壇

2006年NFC標籤的初步規範

2006年規範“SmartPoster”的記錄

2006年 諾基亞6131是首個NFC手機

2009年1月,NFC論壇發布“點對點”模式的標準,以交換聯繫人,網址,啟動藍牙等

2010年 三星Nexus S:首款AndroidNFC手機

2011年 谷歌I/ O的“如何NFC的NFC技術演示”啟動遊戲和共享聯繫人,網址,應用程式,視頻等

2011年NFC的支持成為了Symbian移動作業系統的一部分發布的 Symbian Anna(安娜)版本。

2011年RIM是第一家將其設備由 萬事達卡PayPass的功能認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