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傅抱石湘夫人圖軸

近代傅抱石湘夫人圖軸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以荷蓋。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基本信息

名稱:傅抱石湘夫人圖

近代傅抱石湘夫人圖軸近代傅抱石湘夫人圖

年代:近代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介紹

《湘夫人圖》軸,近現代,傅抱石繪,紙本,設色,縱105.2cm,橫60.8cm。
本幅自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苹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萃兮苹中,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慌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糜何為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予,將騰兮駕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以荷蓋。荃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以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捐余袂兮江中,遺余兮澧浦。搴汀州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屈原九歌自古為畫家所樂寫,龍眠李伯時、子昂趙孟頫其妙跡尤光輝天壤間。子久欲從事,愧未能也。今日小女益珊四周生日,忽與內人時慧出楚辭讀之,‘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不禁彼此無言。蓋此時強敵正張焰於沅澧之間。因相量寫此,即擷首數語為圖。至夫人服飾種種,則損益顧愷之女箴史。中土墨寶,固莫於是雲。時民國癸未十一月二十一日,重慶西郊金剛坡下山齋記。新喻傅抱石。”鈐“抱石大利”白文方印、“印痴”朱文長方印、“新喻”朱文橢圓印、“其命維新”朱文方印。
癸未為1943年。
又有郭沫若題:“沅湘今日蕙蘭焚,別有奇憂罹此君。獨立愴然誰可語?梧桐秋葉落紛紛。 夫人矢志離湘水,叱吒風雷感屈平。莫道嬋娟空太息,獻身慷慨赴幽并。恩來兄以十一月十日,由延安飛渝。十六日適為餘五十三初度之辰,友好多來鄉居小集。抱石、可染諸兄出展其近制。恩來兄徵得此《湘夫人圖》,將攜回陝北。餘思湘境已淪陷,湘夫人自必以能參加游擊戰為慶幸矣。三十三年十一月廿日。郭沬若。”鈐“沫若之印”朱文方印、“戎馬書生”白文長方印。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為1944年。
傅抱石推重屈原,其詩歌為畫家最喜愛的文學作品,遂成為畫家的表現對象。《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本為傳說中堯帝的兩位女兒,後來人們將其認作湘水之神,加以尊崇。傅抱石曾反覆繪製二女的形象,沉浸其中,樂此不疲。
此圖是畫家首次圖寫這一題材,尤顯珍貴。其自言作畫前正逢日寇侵擾湖南,因與夫人共賞楚辭,見《湘夫人》中的詩句,心生痛恨外敵、苦念國土、心繫黎庶之情,便共同精心構思了此幅秋風瑟瑟、落葉飄飄的《湘夫人圖》。圖中湘夫人默默地立於樹下,端莊淑靜,儀態萬方,僅有飛舞而下的大片落葉相伴左右。眼為心窗,湘夫人之雙目,畫家先以淡墨勾勒,漸漸加深,形成多層次的墨色變化,深沉而又靈動的雙眸躍然紙上,奪人心神。衣紋的線條自然流暢,絕無凝滯之感,既表現出人物的動態,又傳達了人物的神韻,極為成功。畫面布局簡略,緊緊扣住“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句,人——顧盼生姿,風神自得,葉——俯仰向背,疏密有致,簡而有味,簡而傳神,洵為傑作。
由郭沫若題跋可知,1944年11月16日,郭氏生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的同事、畫家傅抱石和李可染等人到郭家祝壽,正逢時任三廳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來前來看望郭沫若,於是,共同欣賞畫家們的近作。因為此圖深得周恩來的喜愛,傅抱石便慨然相贈。之後,郭氏手書七絕二首,既表達出對日寇罪行的憤慨,又將湘夫人比作慷慨獻身的巾幗英雄,點明了畫家為湘夫人畫像的良苦初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