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養豬常識

農戶養豬常識

農戶養豬常識是關於養豬的一些常識,內容較為豐富。

雜交豬不能作種用 雜交豬體形大,體質好,生長快,但不能用來作種豬。因為它的遺傳性能極不穩定,用作種豬,其後代會出現嚴重的性狀分離,如飼料報酬降低,生長速度變慢,抗病能力減弱等。
顆粒飼料不能摻水餵 有的養豬戶喜歡將顆粒料加水拌成粥料餵豬,這是不科學的。顆料飼料摻水後會使營養成分受到破壞,營養價值降低。正確的方法是,先餵乾料之後再飲水。
吃了就睡不能說好 豬有一定的生活習性,那就是吃料,活動,休息。特別是40千克以下的小豬每天中午前後要有一定時間的玩耍。吃了就睡可能是在飼料中添加了鎮定劑(如氯丙嗪),豬吃後破壞正常生理功能,麻醉而睡覺。而鎮靜劑對機體會起到降血壓,降體溫,降心跳的作用,影響豬正常的代謝,該類藥物如果留在豬體內,會對人體有害。
飼料味濃不等於質量好 有些養豬戶往往以飼料氣味大小來評定飼料質量好壞,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如當前市場有種叫氨腥香的添加劑,加到飼料中就顯得魚腥味很濃,提醒養豬戶要認識到這一點。
糞便發黑不能代表飼料質量好 評定飼料質量好壞,要看飼料轉化率的高低,糞便顏色正常情況下是由採食飼料所組成的成分和豬的消化吸收能力所決定的。有些養豬戶認為排黑糞的飼料就好,排黃糞的飼料不好。有些飼料廠家為了迎合養豬戶的心理。在飼料中添加了對豬生長發育沒有什麼作用的物質,如硫酸銅使糞便發黑,但提高了飼料成本,增加了養豬戶的負擔,沒有明顯的促生長作用。
豬皮紅毛亮不能說明飼料好壞 有的養豬戶認為,豬的皮膚發紅,飼料就好。豬的皮膚顏色和毛皮的亮度,是由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含量多少來決定的,主要是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有些飼料廠家在飼料中增加硒、銅的含量,使豬的皮膚發紅,但豬肉中卻殘留了大量的硒和銅,食用這樣的豬肉,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
豬咬尾不等於營養不全 豬如果長期得不到必需的營養物質會出現異食癖,如食鹽、蛋白質,或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但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飼料,這些物質都不會嚴重不足,不會出現異食的現象。咬尾的原因有:豬群的密度過大,豬舍環境惡劣,光照強度大和缺乏某些營養物質等。咬尾豬多在10千克~40千克體重之間,體重在20千克左右的豬咬尾尤為嚴重,哺乳子豬或超過40千克體重的豬極少發生。體重在10千克~40千克階段的豬,正是好玩喜斗的時期,豬的唯一攻擊武器是嘴,開始時咬尾是為了玩,當咬破見血時,就成了同欄豬的嗜好,多數豬對尾部出血的豬,出於好奇的心理,舔吮或拱咬,這是造成咬尾的重要原因之一。出現這種情況應對受傷的豬隔離,同時出生子豬應進行斷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