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十師

農十師

農十師,師部駐北屯市。位於新疆最北部,地跨阿勒泰、塔城兩地區,師部駐北屯,轄11個團場,53個直屬企事業單位。

建制沿革

農十師
農十師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騎七師19團,1953年進駐阿勒泰後整編為獨立28團,1959年1月組建成立農十師。1962年“伊塔事件”發生後,農十師立即抽調民兵值班部隊,晝夜兼程趕往哈巴河吉木乃青河三縣的邊境地區,執行“三代”任務,勸阻邊民外逃,維護社會穩定,形成了西北邊陲以“屯墾戍邊”為己任的邊境農場帶。

地理氣候

地理位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阿勒泰和塔城兩地區,地處東經85°31′40″—91°00′00″,北緯46°02′30″—48°56′04″。所轄單位全部在邊境縣內,其中185團、186
農十師
團、青河農場以及181團夏牧場地處邊境第一線,固守著250多公里的邊境線。西與哈薩克斯坦相鄰,北與俄羅斯、東與蒙古國接壤。所屬單位分布東西長430公里,南北寬330公里。師部北屯是中央批准擬建的四個新建市之一,地處216、217國道、318、319省道交匯處,距烏魯木齊620公里,是外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內聯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和阿勒泰地區六縣一市的交通樞紐。
氣候條件
農十師
農十師氣候特點是冬季嚴寒,春旱多風,冬長夏短,無霜期平均在120天左右,最短時只有74天,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9度,年平均氣溫3.6—3.9度,年降水量87毫米--l88.6毫米,蒸發量為l900毫米--2300毫米。

人口狀況

人口現狀
-
2006年,全師總人口77119人,下降1%。男女人口比例為52:48;漢族與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為97:3。
人口增長
-
2006年,人口出生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3.2‰。
就業人員
-
2006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人數1516人。
勞動報酬
-
2006年,全師在崗職工職均收入12122元,增加1006元,增長8.3%。
師市概況
-
農十師土地規劃總面積620萬畝,下轄8個農牧團場,22個工、交、商、建企業,33個行政事業單位,分布在七縣一市的土地上,總面積38.17萬公頃。

經濟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GDP)
-
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94186萬元,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262萬元,增長17.9%;第二產業增加值24999萬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28925萬元,增長7.7%。
農業產值和增長率
-
2006年,全師總播種面積55.54千公頃,增長0.6%;其中糧食作物7.28千公頃,下降19.7%;棉花5.41千公頃,增長1.1%;年末,全師大小牲畜存欄數48.25萬頭(只)增長7%。
工業產值和增長率
-
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8986萬元,下降3%。其中,輕工業產值18841萬元,下降13.7%;重工業產值30145萬元,增長5.7%。
固定資產投資
-
2006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829萬元,增加11940萬元,增長27.2%。其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48943萬元,增長54.8%;非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6886萬元,減少43.9%。

科技與教育

科技
-
高度重視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品種、新成果的引進與示範,提高科技裝備水平。引導、支持和鼓勵企業從事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使企業成為技術研發和投入的主體。鼓勵和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掛鈎聯合,共同研究開發新工藝、新產品,促進知識、科研、成果和人才的轉移和轉化,做到產品生產一代、研製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
教育
-
全師有普通中學16所,職高、成教中心各一所。

文化衛生與體育

文化
-
全師有電視台站11個(站),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8%。
衛生 醫療衛生機構45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