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八師石河子總場

據統計,近年來,石總場北泉鎮明對文化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達2億多元,基本構建起“覆蓋社區、連、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為場鎮人的“幸福生活”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記。 為讓職工民眾真正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多年來,石總場北泉鎮充分發揮文化人才的主要作用,每年組織他們赴內地等省市進行學習、交流,發展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紮根場鎮的文藝隊伍。 針對職工參與熱情高漲的情況,該場鎮因勢利導,通過文化骨幹引領帶動場鎮文化事業發展。

概況

擁有30多萬畝耕地和 56035人口的石河子總場,六十年代被譽為“準噶爾盆地的一顆明珠”,七十年代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授予“農牧業連續十年豐收先進團場”,八十年代中期,在兵團所有農牧團場中,年創工農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45849萬元。該場是農林牧副漁、工交建商服綜合經營的大型農墾企業。有52個農牧業生產連隊,15個場辦工業企業,10個建築安裝業和4個商貿流通企業。不僅是石河子墾區最大的糧棉油糖原料基地,而且是最大的肉禽蛋奶、瓜果蔬菜供應基地。

種植結構

2012年春播工作中,石河子總場以市場為導向、圍繞墾區張裕、長城等釀酒企業和隆平紅安辣椒企業,大力調整種植結構,把傳統的棉花種植壓縮3萬多畝,釀酒葡萄增加9000畝,使葡萄種植面積達到2萬多畝;色素辣椒種植增加到3萬畝。農戶還和企業簽訂了產品收購契約,為團場增效、職工增收入創造了條件。

文化建設

據統計,近年來,石總場北泉鎮明對文化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達2億多元,基本構建起“覆蓋社區、連、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為場鎮人的“幸福生活”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記。與此同時,為大力弘揚兵團精神和戍邊文化,在職工中塑造“兵”的主流文化,該場鎮每年以全員教育培訓活動為契機,加強職工兵團文化、兵團精神的教育,劃撥專項經費,給職工全員參加軍事訓練,會操表演、文藝匯演等形式,強力打造以兵團精神為核心的軍墾文化。為讓職工民眾真正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多年來,石總場北泉鎮充分發揮文化人才的主要作用,每年組織他們赴內地等省市進行學習、交流,發展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紮根場鎮的文藝隊伍。在場鎮每年舉辦職工文藝匯演中,這些文藝骨幹積極發揮作用,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深受職工民眾的喜愛,截止目前該場已舉辦大型文藝匯演30餘期,參與人數8000多人次。針對職工參與熱情高漲的情況,該場鎮因勢利導,通過文化骨幹引領帶動場鎮文化事業發展。在他們的帶動下,湧現出了眾多個民間藝術團體、表演隊、秧歌隊,腰鼓隊、器樂合奏隊,豐富多彩的職工文藝活動,各具特色的文藝團隊活躍在場鎮、社區和連隊,文化活動的常態化成為活躍場鎮生活的生力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