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一師十一團

農一師十一團

農一師十一團始建於1964年,位於塔里木河南岸,阿塔公路152公里處。行政規劃29個單位。全團總人口11871人,其中從業人員2655人,是一個以農為主,農、林、牧、副、漁、工、交、建、商協調發展的綜合性農牧團場,團部設在花橋鎮。全團擁有各類大中型拖拉機、收割機127台,配套農機具430台(架),機車功率6637千瓦,農業機械化程度達85%。該團占地面積62.2萬畝,設計規劃面積24.2萬畝,現有耕地5.81千公頃。全團範圍東西長16.3公里,南北長10公里,豐富的土地後備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方向。

產業發展

墾區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盛產優質長、細絨棉,香梨、大米等瓜果、農產品遠銷內地,工業產品飼料、精粉、棉油等備受顧客青睞。棉花是該團出口創匯的大宗優質產品。近幾年該團進一步深化企業內部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提高棉花品級為重點,2002年棉花產量9002噸,國內生產總值9850萬元。

科教文衛

建團36年來,該團的科教、文化、衛生事業蓬勃發展。中國小三所,在校師生2200人,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調頻廣播、有線電視實現全團覆蓋,可收看到20個衛生節目,極大的豐富了職工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1000門程控自動交換機和行動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全團22個衛生室均達到甲級衛生室標準,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醫療保健水平。

城鎮建設

以團部花橋鎮為中心的小城外傷建設向四周輻射,機關大樓、辦公住宅樓、教學樓、醫院門診樓、小二樓商業一條街成為小城鎮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花橋農貿市場為塔南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最佳場所。

生態建設

該團在發展農業的同時,重視農田防護林建設,在96年農田林網化達標的基礎上,認真貫徹中央"再造山川秀美大西北"的要求,積極發展經濟林和生態林,退耕建林2500畝,使生態林發揮經濟效益,經濟林發揮生態效益。

發展方向

新世紀來臨之際,該團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提出了"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一白一綠產業。加大改土培肥和低產田改造力度,夯實農業基礎,積極推廣節水灌溉,半精量播種、機采棉等新技術,做大、做強、做優棉花產業,提升現代農業水平,使農業生產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達到型轉變,達到增加效益、降低成本,職工增收,團場增盈的目的。

該團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好,農業開發前景樂觀。竭誠歡迎國內外朋友共同開發建設農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