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軍鋒

辛軍鋒,西安市育才中學校長。
西安市育才中學校長西安市育才中學校長

個人簡介

  辛軍鋒,男,1968年1月出生,陝西長安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西安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陝西教育學院兼職教授,西安市雁塔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陝西省省級藝術示範校聯誼會副秘書長、西安市育才中學校長。
2013年5月,辛軍鋒到西安市育才中學任校長。在西安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與廣大教職工一起認真學習,勤奮工作,緊緊圍繞“紅色文化延安精神滋養師生成長,素質教育藝體特長促進學校發展”的辦學思想,以建設“高質量,有特色,爭一流,創名校”為目標,積極營造“快樂學生、幸福老師、和諧校園”的優秀育人環境,取得顯著的成效。

工作業績

提煉學校精神,初步形成育才中學辦學思想

  在全校教師中開展“我是育才人,我為育才思”建議徵集活動。調研內容涵蓋“育才中學的最大優勢是什麼?”“育才中學如何才能更好的發展?”“育才精神是什麼?”廣大教師坦率直言,獻計獻策初步達成了關於育才精神的共識,這就是“艱苦奮鬥,自強不息,任勞任怨,不甘落後,愛生敬業,團結協作”。下一步將提煉沉澱凝聚的共識,形成獨特的育才精神,以激勵師生,保證育才中學穩定持續發展。

經過縱橫調研、對話歷史、悟思前輩,慢慢錘鍊隱含於紛繁史料中的教育思想,學校初步確立“紅色文化延安精神滋養師生成長,素質教育藝體特長促進學校發展”的辦學思想,這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它應成為育才人今天堅守的教育信念和價值取向,成為學校發展的精神財富和實踐智慧,並在引領與輻射中彰顯力量。
積極實施全部活動課程化
為了突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彰顯學校的辦學思想,展現學校的個性特點,根據育才中學的發展實際(特別是管樂、美術、體育、擊劍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地位),將逐步建立“領域-學科-模組”的三級課程體系。按照“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課程”的要求,將學校的德育活動、學科教學、管樂合奏、美術寫生、社團活動等一系列活動有計畫納入課程管理體系,構建以課程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多元評價為紐帶,以“開放性、選擇性、綜合性”為特徵,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系統,目前已編排好課表,全面展開並逐步推進。比如學生的早操就是一門課程,每天早上有管樂團的同學吹響集合號,同學們整齊集合跑入操場,在獨具特色的跑步音樂中開始鍛鍊身體,學校的校訓、校風、學風等通過呼號深入頭腦,最後在校歌聲中走步調整。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生命成長,包括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這種發展就體現在學生的日常體驗中。
學校的田徑水平素有聲譽。在實施田徑訓練課程化以後,校田徑隊已取得了一系列優異成績。在2013年全國第二十二屆“飛躍杯”田徑錦標賽中奪得4金3銀;在陝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田徑錦標賽中榮獲1金7銀9銅,團體第五;在陝西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暨省第十五屆運動會資格賽中榮獲6銅,團體第二;在西安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田徑比賽中有3人打破紀錄,榮獲8金3銀6銅,團體第3;在西安市第十五屆運動會上,獲得9金8銀17銅,並有5人打破市運會紀錄;在雁塔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榮獲國中組團體第1名和高中組團體第2名,並奪得14金15銀4銅;在“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暨雁塔區2014年元旦越野賽”上,包攬了國中女子組、國中男子組、高中女子組、高中男子組四個組別的個人前3名,並分獲國中組、高中組團體第1名。
著力推進育才特色高效課堂教學改革
“育才特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質就是新課程改革理念與學校學情相結合的產物。具體地講,就是要想辦法讓學生行動起來,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先學後教”、“減負增效”的目標。 目前學校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做法就是探究與推廣“目標引導下的四步教學模式”。 學校先後開展了展示課、研討課、示範課、錄像評比課、同課異構課、青年教師公開課等教學研討活動,教師公開授課40餘節,參與聽課研討教師600人次。組織12名教師去山東省即墨28中、昌樂二中、杜郎口中學學習考察,38位教師到慶安中學、遠東一中聽課,學習兄弟學校的教學經驗。邀請高新三中部分教師進行“高效課堂”展示交流活動,邀請武漢市名師講示範課。
目前,學校課堂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髮揮積極參與作用,已成為主導方向。2013年12月,有2位教師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全國目標教學研討會獲得賽教一等獎。有1人被評為省級教學能手,2人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30多人的論文獲區級以上獎勵。《育才教研》已出版8期。
建立育才中學校本課程體系

有什麼樣的學校就應該有什麼樣的課程,有什麼樣的課程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作為一所1937年創立於延安,被譽為“紅色搖籃三秦名校”的學校,育才中學在“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作出特殊的貢獻。我們積極進行了校本教材的研發、校本課程的開設。
目前學校的校本課程體系,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如,反映育才中學發展歷史的《紅色搖籃》、《聖地搖籃》2本書已成為校本課程的特色內容;《延安精神、紅色文化---育才中學校史》不但是校園文化的傳承,紅色歷史的發揚光大,更是新課程理念下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積澱;《人生規劃》對中學生的成長具有指導意義;《中學生應知的國學常識》既能豐富學生的國學常識,又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正在研發編寫的體育、音樂、美術等一系列校本課程教材既能凸顯學校的特色,又能體現學校教師的功底,並將進一步豐富校本課程體系,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提升教育質量。
著力改善辦學條件,提升學校現代化辦學水平
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體現紅色文化、延安精神的學校特質,在整個布局上展現從延安保小到西安育才的歷史進程,體現一脈相承的辦學思想。校園文化一期工程由特立園、育才亭、成長大道、延安石四部分組成,目前已基本完工。
拓展辦學視野,加強對外交流

一方面學校先後組織老師到山東、上海、南京等省外教育先進地區,慶安中學、遠東一中、西安中學、高新一中和師大附中等市內兄弟學校聽課、講課交流;同時學校部分領導、教師作為省市專家先後赴南京、榆林、漢中等地講課、講學、做報告。
另一方面學校先後接待了全國“國培計畫”教師和臨潼區教師領導的影子培訓、全省國培計畫校長培訓班和廣東省第37期校長培訓班的參觀學習;內蒙古自治區教師和市內兄弟學校的交流聽課。我們還接待了美國、韓國的教育同行交流訪問,其中韓國光州市教育廳廳長在參觀學校之後欣然題詞“天下第一育才中學”。
2013年,學校承接上級各種考試和會議37次。學校信息工作取得成績。截止年末,有71條信息被上級部門採用,得分高居直屬中學第1位。學校網站發布信息103條,遠超網站建成以來的信息發布量。2013年,1人榮獲全省教育系統信息工作優秀信息員。在市教育系統政務信息工作中,1人獲先進工作者,1人獲優秀信息員。
堅守信念與變革創新

從徐特立先生創建延安保育學校到如今,育才中學走過了70多年的歷程,歷經近年校級領導班子的頻繁更迭。一所學校如何才能不因人事的更迭而阻斷血脈相傳,除了以延安精神、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景觀建設,讓人們從具體可感的物態觸摸歷史文化外,如何傳承徐特立先生的辦學思想,如何才能弘揚延安保育精神?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育才中學的辦學歷史告訴我們教育就是人的成長,是促進人發展的社會活動,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的大寫的人。每個人的生命是如此獨特,每個人的生命發展是如此不同,真正的教育應該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多一點激勵,多一份希望,在體驗成功中走向更大的成功。
首先,堅守課堂本真,實施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延安時期的教學是在對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師制定教學計畫和教學方案時充分徵求學生意見,有的對個別學生進行試講,反覆修改教案,以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水平;照顧少數程度較差的學生不掉隊,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全體學生的智慧型、品德和體質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在教學中提倡個人鑽研和集體討論相結合,考試的目的是使學生全面提高學習質量。考試卷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傳閱,集體判分,最後由教師審定。有時也採用學生研究分析答案,先給自己打分,再由同學發表意見,最後由教師決定。學生的品格操行的鑑定,其程式也是自我鑑定,民主評議,再由教師作出評語。學校今天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其實是回歸,也是堅守。
其次,是變革表彰盛典。教師節讓每一個教職工自行申報個人業績和獎項,讓每一個門衛、炊事員、清潔工走上領獎台,接受莊嚴而隆重的表彰。這絕非心血來潮,而是傳承學校精神的具體行動,我們要探索發現激發教職員工生命成長的形式,讓更多的教職員工體驗奮鬥後的成長喜悅,我們要用心將每一個教育細節都指向人的生命的成長。 最後,重視儀式。升旗儀式,八名升旗手著儀仗服走正步出旗,百人管樂隊奏國歌,一千八百名師生齊唱國歌,有人說正規的像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似的。田徑運動會上,獲獎選手在優雅的引導員帶領下走向高高的領獎台,由校領導、老師授獎牌,獻上鮮花,接受全校師生的觀禮,有人說搞得像奧運會似的。是的,強調儀式的莊嚴化,就是讓儀式本身成為教育的過程,充分發揮激勵作用,讓學生在莊嚴氛圍中感受崇高榮譽。缺少震撼人心的現場感悟,缺乏對莊嚴隆重的深刻體驗,就會淡化刻骨銘心的記憶,弱化催人奮進的力量,這體現著我們對教育與評價的理解和追求。
現在,全體師生精神面貌為之一新,自信心、責任感大為提升,穿校服、帶校徽,唱校歌蔚然成風。中考高考,成績喜人;全員招生,收穫良多;教學改革,穩步推進;特色辦學,成效顯著;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培訓經歷

2009年8月,其論文《在普通中學開展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思考》在第三屆西安彰化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研討會上交流。2000年5月參加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校長提高培訓班,取得結業證書。2011年3月至4月參加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校長高級研修班,取得結業證書。

所獲榮譽

西安市雁塔區優秀教師
西安市雁塔區先進教育工作者
蘭州軍區學生軍訓先進個人
全國目標教學科研二等獎
陝西教育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教育學刊》研究員
陝西省“十二五”教育發展領軍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