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店鄉

辛店鄉地處魯北平原,惠民縣境中部,屬黃淮海平原開發區。鄉政府駐地緊靠慶淄路,向北距惠民縣城12公里,向南6公里直達(濱州——鄭州)220國道並與惠清黃河大橋接壤,向東30公里直達濱博高速,80分鐘可達濟南國際機場,濱石路、淄胡路橫穿東西,西連大濟路東接樂胡路。1995年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位置優越。轄9個辦事處,122個行政村,人口5萬人。

基本信息

山東省惠民縣辛店鎮

經濟發展

農業:辛店鎮版圖面積148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0.7萬畝,其中桑園面積1.7萬畝,棉花面積6.8萬畝,食用菌大棚3000餘個,蔬菜大棚5000多個,趙營仙桃10000畝,中美速生楊1萬畝,中國農科院棉花良種繁育基地位於辛店鎮境內,是全國有名的棉花良種繁區。玉米大豆西瓜蔬菜等農產品種類多,數量大。年屠宰生豬14800頭,肉牛出欄13000頭,家禽養殖廠10餘家。
工業:工業企業正在興起,企業已有30多家,永盛化工(氯化聚乙烯)享譽省內外,惠豐麵粉遠銷京、津。塑膠製品、建材加工,醬菜、水泥、複合肥、生物肥、地毯加工等正在篷勃發展。預製廠、磚瓦廠、酒廠、木器加工廠、短絨廠、葦板廠、砂輪廠等企業生意繁榮。大型棉紡基地正在建設中,現全鎮有環綻紡5萬隻,氣流紡機3台,合線廠、織布廠各一家,棉花加工12家。

歷史淵源

辛店鎮最大行政村:辛店村。據考證為明朝茶商王泰,鞏佐,鞏佑來此間開茶鋪,後繁衍成村,其後有袁氏族人遷至此地,是現在村落可追溯的最早歷史記載。據辛店村村碑記載,民國期間曾更名為新民鎮。其村之南方橫貫東西有16兵營演化而成之村落,村名皆以“營”字結尾。(這其中必有歷史淵源,我編輯這些僅供參考,如果誰知道的更詳細歡迎補充。)

陝西省綏德縣辛店鄉

鄉情概況

辛店鄉位於綏德縣城東南部,21O和307國道交界處,屬城郊鄉鎮之一,全鄉轄3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86.92平方公里,7551戶,總人口23913人,其中農業人口19047人,耕地40518畝,其中水澆地5392畝(主要集中在無定河沿岸17個村)、梯田19322畝、坡地14415畝、壩地l389畝。
該鄉公路、通訊、電力三大網路已基本形成,農網改造達100%,3個村通了有線電視,全鄉有國小7所,鄉辦中學1所,在校學生2367名(其中中學在校生1l18人),教師249名(其中公辦教師236人)。

經濟發展

鄉村兩級緊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本鄉的區位優勢,變區位優勢為經濟優勢,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現已基本形成了五大支柱產業:
(一)鄉鎮企業。以龍灣為中心的鄉鎮企業開發區,近年來建築、建材業、餐飲服務業、加工業等行業迅猛發展,一批龍頭企業脫穎而出,年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鄉鎮企業有10家,200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4億元,鄉鎮企業產值占全鄉總產值的36%,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解決了本鄉及周邊鄉的剩餘勞動力近3000人;
(二)以裴家峁、二十鋪等村為主的日光溫室蔬菜產業。該鄉共有日光溫室150個,70%的實現“四位一體”,年產值達200多萬元;
(三)退耕還林。自1999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以來,該鄉有33個村實施了退耕還林,88%的人享受到國家退耕還林的優惠政策,截止2005年底,全鄉共實施退耕還林29685畝(其中宜林地5003畝),占全鄉總耕地面積的63%,6年累計向農民兌現管護費45.6萬元,糧食228.2萬斤。在實施好退耕還林的同時,鄉黨委、政府積極實施龍灣生態示範區建設項目,截止2005年,示範區共治理面積147平方公里,涉及該鄉18個行政村,8420人,治理度達85%,林草覆蓋率達70%,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四)養殖業。該鄉共養雞12萬隻,龍灣、裴家峁兩個養雞專業村,有3萬隻以上養雞專業戶6戶;暖水溝、王家崖兩個養豬專業村共有養豬專業戶37戶,生豬存欄4200頭。
(五)勞務輸出。2005年該鄉有4800人外出務工,其中通過培訓輸出400人,實現勞務收入980萬元。

河南省平輿縣辛店鄉

鄉情概況

辛店鄉位於平輿縣境內西南,鄉政府駐辛店集距縣城8公里處,鄉域面積66.7平方公里,水電交通便利,平正公路,馮老公路貫穿全境,鄉集鎮建設初具現代化的規模。全鄉共轄辛店村、李莊村、南劉村、馮寨村、郭莊村、崔莊村、兩口村、韓坡村、新淇溝村、黃寨村12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155個村民組,總人口40186人,耕地面積58292畝,全鄉村村基本達到了"五通一建"的標準。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境內全部為河流沖積平原,地勢略微西低東高,南低北高。海拔不足50米。
氣候:居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燥少雪。年平均氣溫14.8°C,年平均降雨量893毫米,年平均日照2130小時,無霜期229天。
水文:境內屬汝河水系,汝河自新淇溝西南入境,由西向東,入淮河。境內汝河道長2.5公里,與汝南縣交界,為平輿西南部重要泄滯洪段。柳港從鄉境西部自北向南入汝河,流程7千米,馮寨大港在鄉境中部,由西北流向東南,流程8公里。
水資源:地表水豐富,水產養殖業發達。深層地下水達到優質礦物水標準,可利用量約1000萬立方米。
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冰雹等。

經濟發展

為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和單位面積的產出率,紮實推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鄉黨委、政府立足本鄉實際,強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狠抓了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大力發展“一優雙高”農業的開發,從而加速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步伐,全鄉白芝麻標準化栽培面積達2萬多畝,畝均單產達100公斤,優質花生種植面積近2萬畝,畝均單產在場50公斤以上,優質菸葉種植面積3500畝、畝均收益在1700元以上,在畜牧養殖方面,積極推行科學餵養方法,狠抓了品種改良、規模養殖、精貯飼料、禽畜防疫、秸稈青貯等一系列關鍵環節,全鄉已發展養牛專業村3個,養殖專業戶發展到258家,年收益達2300萬元以上。
辛店鄉黨委、政府搶抓東西合作機遇,切實把招商引資辦企業作為振興農村經濟的突破口,狠抓特抓,現鄉鎮企業發展到289家,2001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3億元,創利稅400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全鄉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的迅猛發展,財政收入達到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0元,已初步成為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
自1992年以來成立的辛店麵粉加工有限公司,下設18家麵粉加工廠,年產3000噸,固定資產發展到500萬元,流動資金達到300萬元,年納稅50萬元,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2000餘人,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與浙江合資興辦的辛店鄉抽紗工藝品廠,總投資500萬元,產品出口英國、美國、義大利、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帶動400餘戶庭院經濟遍地開花。
辛店鄉是“世行貸款養牛示範鄉”,“省生豬養殖百強鄉”,“省級特色產業鄉”。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鄉文化服務中心,有線電視中轉站各一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8戶,各類文化書屋9個,藏書1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等創作人才36人。
教育:2011年末有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690人,專職教師38人,國小10所,在校學生3627人,普及率100%,國中一所,12個班,教師50人,學生826人,義務教育普及率100%,教育經費逐年增加。
醫療衛生:鄉醫院一所,病床36張,醫務人員32人,其中西醫師7人,農村醫療室門診部16個,病床108張,醫務人員52人。參加新型農村醫保合作28730人,參保率超過85%.
廣播電視:1998年1月建成辛店鄉有線電視差轉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戶0.85萬戶,入戶率96%.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2戶,人數118人,支出226560元,比上年增長10.8%,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9.6%,醫療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26人次,共支出9.13萬元。比上年增長66.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24戶,人數1457人,支出125.9萬元,比上年增長22%。,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5.6萬元,比上年增長19%.社會福利費3.9萬元,比上年21%;敬老院一家,床位100張,供養農村五保人員97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2萬人,參保率94.8%.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境內新陽高速平輿出口,吳黃路,郭尹路,馮老路等4條公路幹線交匯,西距京廣鐵路60公里,東距京九鐵路50公里。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所一所,代辦點5處,郵政業務總量260萬元,其中純收入16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發行0.48萬份,電信企業一家,服務網點8個,電話交換機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4萬戶,電話普及率95%,行動電話用戶0.84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1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城鎮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1998年建成辛店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02班次,日均客流量3000餘人次。
給排水:1990年鄉政府所在地通自來水。2006年,韓坡、崔莊、新淇溝、黃寨先後實施安全飲水工程。1.5萬人吃上自來水。有深水井5眼,年供水1.88萬立方米。辛店主街道兩側鋪設排水管道1700米。

河南平頂山葉縣辛店鄉

辛店鄉代碼:410422206。

所轄村莊

2006年,轄31個村:辛店村、李寨村、新楊莊村、柿園村、趙溝村、東白莊村、桐樹莊村、胡張村、油坊李村、遂莊村、楊八缸村、趙寨村、東房莊村、東柳莊村、汴溝村、大徐村、崗王村、崗底村、張寺灘村、新丁莊村、龔莊村、田寨村、中邢溝村(中邢村)、大竹園村、常樓村、楊莊寨村、西徐莊村、郭崗村、常派莊村、新蔣莊村、鐵佛寺村、王文成村、南房莊村、大木廠村、劉文祥村、南焦莊村、蕾草窪村、楊茂吳村、南王莊村。

地理位置

辛店鄉距葉縣和舞鋼市均約25km,西北與舊縣鄉相接,北連龍泉鄉,西接保全鎮、東鄰舞陽八台鎮。

景色介紹

辛店鄉西南,與保全鎮交界處有南水北調工程的燕山水庫;南與八台鎮交界有望夫石山風景區

河南省安陽縣辛店鄉

安陽縣辛店鄉改革開放新城鎮建設興起後改名為柏莊鎮,位於河南省最北端,與河北省相臨,距安陽市區10公里,東臨京珠高速、西靠107國道及京廣鐵路,轄區面積41.6平方公里,36個行政村,全鎮3.4萬人,耕地面積4.65萬畝。屬平原地帶,是傳統的農業大鎮,無礦產資源。

所轄村莊

轄南王莊、南街、北街、西街、靈芝、東街、馬莊、招賢、沙高、前林都、范莊、後林都、大瓦窯、北花、卅里舖、花村店、大花、靳小莊、郝小莊、東蘇度、齊莊、路莊、長青屯、張小莊、西蘇度、後萬金、東方紅、青春、柏莊、韓莊、陶家營、廿里舖、前萬金、東辛莊、西辛莊、高冢36個行政村。 [代碼]410522105:~200南王莊村 ~201南街村 ~202北街村 ~203西街村 ~204靈芝村 ~205東街村 ~206馬莊村 ~207招賢村 ~208沙高村 ~209前林都村 ~210范莊村 ~211後林都村 ~212大瓦窯村 ~213北花村 ~214卅里舖村 ~215花村店村 ~216大花村 ~217靳小莊村 ~218郝小莊村 ~219東蘇度村 ~220齊莊村 ~221路莊村 ~222長青屯村 ~223張小莊村 ~224西蘇度村 ~225後萬金村 ~226東方紅村 ~227青春村 ~228柏莊村 ~229韓莊村 ~230陶家營村 ~231廿里舖村 ~232前萬金村 ~233東辛莊村 ~234西辛莊村 ~235高冢村

[沿革]

1958年建辛店公社,1995年改名柏莊鎮。1997年,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柏莊、東方紅、郝小莊、青春、韓莊、高冢、北二十里舖、陶家營、北花村、大瓦窯、前林都、後林都、范莊、南卅里舖、花村店、大花村、靳小莊、西街、南街、北街、東街、南王莊、招賢、靈芝、馬莊、路莊、張小莊、齊莊、東蘇度、長青屯、西蘇度、沙高村、後萬金、前萬金、李桃村、桃村口、東石、西石、田桃村、東辛莊、西辛莊41個行政村。2002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123號):將辛店鄉的東石桃、西石桃、桃村口、田桃村、李桃村5個村劃歸安陽市北關區管轄。

產業

該鄉轄區內坐落著全國文明的內衣批發市場,隨著市場的日益擴大,形成了有老市場、新市場、新東市場、內衣工貿園和柏莊內衣城等組成的安陽柏莊紡織內衣工業園區,園區集織布、內衣加工、服裝鞋百貨批發於一體,產品遠銷新疆、甘肅、陝西、山西、四川、湖北、江蘇、浙江、河北、東北三省等地,全國有130多家鞋帽生產廠家在園區內設有直銷點,經銷商達600餘家。市場逐步興起,也促進了周邊內衣加工、漂染等配套產業的形成,並很快形成了以柏莊村、大花村為中心的內衣加工專業村;以馬莊為中心的織帶專業村;以東方紅為中心的漂染專業村。 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辛店鄉科技、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有13個農業科技服務單位,衛生所及醫院46個,醫生 231 人,中國小校21所. 辛店鄉以市場為龍頭,帶動相關織、染、印等紡織行業的興起;農業方面,完成西蘇度養殖密集小區建設,靈芝村完成“韭菜千畝方示範田”;南街完成甜玉米生產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 辛店鄉政府位於柏莊新市場東一百米,境內主要有安辛路、遠景路、五七路等。鄉區內38個行政村均電路暢通,民眾均能夠安全用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