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由魏傑 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0-08-01出版,本書選編了我對我國改革開放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索的文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承蒙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厚愛,《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行將出版。為了選編好《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我苦苦思索了近兩個星期,最終確定了這樣幾個選編原則:第一,我的學術觀點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中逐漸形成的,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探索,構成了我的學術文章的主體。《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以我國的改革開放為主線,選編了我對我國改革開放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索的文章。

作者簡介

魏傑,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

理學院企業戰略與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安市人,1977年考入西北大學經濟系。1979年大學未畢業提前考入西北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畢業後留西北大學任教。1984-1987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7年博士畢業後留中國人民大學任教,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系主任等職。1991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6年6月起任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研究所所長,中國國有資產學會副會長等職。1999年至今,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巨觀經濟及公司治理等問題,出版20餘本專著,發表論文300餘篇,論文多次被《新華文摘》等刊物轉載和引用。先後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國家圖書獎等。

目錄

第一篇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與進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及不同階段的任

務和歷史使命

一、新體制大規模建立時期的任務和歷史使命/3

二、新體制磨合期的任務和特點/14

產權制度改革與混合經濟體制的形成

一、非公有經濟的發展歷程與理論創新/26

二、非公有經濟的發展與混合經濟體制的形成/37

三、非公有經濟發展與財產制度改革的新~a/42

四、非公有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45

構建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一、國有資產的目標/51

二、國有資產的形態轉化/54

三、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新體制/57

人力資本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問題

一、人力資本的激勵機制/67

二、人力資本的約束機制/79

高成本時代與中國經濟轉型:兼論節約型經濟

一、引言/90

二、喪失低成本比較優勢的分析/92

三、高成本時代的策略選擇/97

四、結語/101

經營城市的思考

一、以工業化和市場化為基礎/104

二、以效益提升為目標/107

三、以人文關懷為原則/109

四、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111

五、以各種經濟成分為動力/113

六、以全方位開放為基點/115

第二篇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利益

摩擦與社會體制改革

改革與收入差別

一、如何在改革中理性地對待收入差距/121

二、收入差距對需求約束的影響/126

三、收入差距的調節與個人所得稅體制/137

結構變遷、財政轉型與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改

革路徑

一、引言/144

二、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基本方向:國際經驗及其借鑑/147

三、中國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路徑選擇:基於理論模型的

分析/150

四、研究總結/156

行政制約、二元化困境與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

一、引言/]58

二、教育體制的結構特徵:內外部機制及真具體模式/160

三、中國教育發展的問題解析:市場化的誤解及“二元化”

困境/163

四、教育體制的改革對策:總體思路與具體機制調整/167

基尼係數與中國現實的碰撞

一、引言/171

二、現有理論的綜述和評價/172

三、對中國收入不平等狀況的實證分析/176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179

法治社會的科學解釋

一、法治社會首先表現為契約社會/183

二、法治社會的基礎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87

三、法治社會的關鍵是司法公正/189

建立科學的經濟利益和諧觀

一、差異性和諧與平均主義和諧/193

二、奮發性和諧與福利主義和諧/195

三、自比性和諧與互比性和諧/196

四、相對和諧與絕對和諧/198

五、動態和諧和靜止和諧/]99

民生不是簡單的福利主義

一、民生問題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意/202

二、關注民生首先要擴大公共產品範圍和實現公共產品享受均等

化/204

三、關注民生的重點是最佳化弱勢群體的生存環境/206

四、關注民生是包括政府在內的整個社會的責任和義務/207

五、關注民生需要全社會形成共生與和諧意識/208

六、關注民生是關注各個社會階層民生的社會民生行為/209

不能將危及公平的帽子戴在效率的頭上

一、效率與公平根本不可能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係/212

二、市場化收入分配過程充分體現了效率與公平的相結合/214

三、權錢交易和行政性壟斷危及了公平/217

協調多元化利益群體格局的基本原則

一、共識共贏原則/220

二、公平公正原則/225

三、國家超越原則/229

協調不同利益群體的基本措施

一、堅持改革的基本方向/234

二、完善收入分配體制/236

三、加速法治建設/239

四、完善社會組織/240

五、增加捐贈渠道/243

六、加強輿論引導/244

第三篇 中國轉型中的企業改革

中國企業改革的若干要點:1978-2008

一、企業制度問題/250

立身哲學

企業影響政府的軌跡選擇

企業自主創新的幾個關鍵問題

民營企業接班問題的思考

民營企業如何實現交接班

完善巨觀經濟調控的根本問題

房地產與金融風險的幾個問題

出口導向型經濟與“脹死”

中國保經濟成長的幾個爭議問題

中國經濟保增長的若干問題思考

後記(上):在改革中成長

後記(下):為改革鼓與呼

前言

承蒙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厚愛,本書行將出版。為了選編好本書,我苦苦思索了近兩個星期,最終確定了這樣幾個選編原則:

第一,我的學術觀點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中逐漸形成的,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探索,構成了我的學術文章的主體。本書以我國的改革開放為主線,選編了我對我國改革開放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索的文章。

第二,考慮到出版本書不是為作者“評功擺好”,而是要對讀者有所啟迪,因而我選擇的文章基本上是2000年以後的文章,因為2000年以前的有些學術論文雖然對我個人來說確實很好,但當時所探討的問題現在已經形成共識,並且有的已付諸實踐,選擇這些文章除了證明我當時的研究成果是正確的之外,對讀者已無多少意義,因而我所選編的文章都是2000年以後的。

第三,為使本書能對讀者有更多啟迪,我所選編的文章並沒有局限於那些發行量較大的學術刊物,而是選編了我出版的有些著作中的有關可以獨立的章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