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集·漆園

晉郭璞的遊仙詩讚美莊子說:“漆園有傲吏”。 郭璞《遊仙詩》“漆園有傲吏”,側面讚美莊子的品性。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作品原文

輞川集·漆園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漆(qī)園:本是輞川一景。這裡的“漆園”還和歷史故事有關。《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說:莊子曾做過“漆園吏”這一小官。楚威王派小吏厚幣迎莊子為相,莊子笑著對使者說:“子亟去,無污我!我寧遊戲污瀆中以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這就是後世所稱道的莊子嘯傲王侯的故事。晉郭璞的遊仙詩讚美莊子說:“漆園有傲吏”。
  • “古人”句:郭璞《遊仙詩七首》其一:“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載:莊子名周,蒙人,嘗為蒙漆園吏。楚威王聞周賢,遣使迎之,許以為相,周堅執不從。古子:這裡指莊子。傲吏:莊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曾為漆園吏。郭璞詩云:“漆園有傲吏”。
  • 闕(quē):欠缺。
  • 經世務:經國濟世的本領。
  • 偶寄:偶然寄身於。偶:趙殿成箋注本校記云:“偶,顧元緯本,凌本俱作惟。”
  • 一微官:一個低微的官職。
  • 婆娑(suō):樹木枝葉扶疏、紛披盤旋的樣子。《世說新語·黜免》:“大司馬府廳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仲文)因月朔,與眾在廳,視槐良久,嘆曰:‘槐樹婆娑,無復生意。’”意思是這樹枝婆娑,已沒有生機了,其形徒存,其神已去。
  • 白話譯文

    莊子並不是傲吏,他之所以拒絕楚威王以相位相招,是因為自己缺少經國濟世的本領。
    莊子偶然做了個漆園吏不官,不過是借這裡暫存形骸,其實如那“婆娑數株樹”,精神早已超脫了。

    作品鑑賞

    此詩是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詩。此詩的著眼點不在描繪漆園的景物,而在通過跟漆園有關的典故,表明詩人的生活態度。
    郭璞《遊仙詩》“漆園有傲吏”,側面讚美莊子的品性。詩中“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是詩人反其意而用之,說莊子並不是傲吏。莊子之所以不求仕進,是因為自覺缺少經國濟世的本領。這也是一種讚美,不過換了個角度罷了。詩人是借古人以自喻,表白自己的隱居,也決無傲世之意,頗有點看穿悟透的味道。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態度。這兩句意思說,做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不過是形跡之“偶寄”而已。在王維看來,只要“身心相離,理事俱如”(《與魏居士書》),這樣也是很不錯的。做個漆園吏,正好可借漆園隱逸,以“婆娑數株樹”為精神寄託。《晉書》中有“此樹婆娑,無復生意”的說法,“婆娑”用以指樹,形容其枝葉紛披,已無生機。郭璞《客傲》中又有“莊周偃蹇於漆園,老萊婆娑於林窟”的說法,“婆娑”用以狀人,形容老萊子放浪山林,縱情自適。王維用在這裡,似乎兩者兼而取之:言樹“婆娑”,是以樹喻人;言人“婆娑”,是以樹伴人。總之,做這么一個小官,與這么幾棵樹相伴,隱於斯,樂於斯,終於斯,夫復何求。這就集中地表現了王維隱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態度。
    此詩看似評論莊子,其實是詩人借莊子自喻。詩人在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雙追求辟世辭喧、恬淡隱逸的生活情趣,那“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的處世態度,正是詩人心理的寫照。此詩用典貼切,蘊藉有致,彼有特色,且與詩人的思想感情、環境經歷融為一體,以致分不清是詠古人還是寫自己,深蘊哲理,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一,累官至給事中。安史亂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兼通音樂,工書畫。存詩約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