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茶藝

輕鬆學茶藝

《輕鬆學茶藝》由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書名:《輕鬆學茶藝》
書號:978-7-5088-3168-8

定價:39.8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7
上架建議:時尚生活·茶文化

編輯推薦

最簡單實用的茶藝指南
最輕鬆的家庭泡茶技巧
最便捷的辦公室泡茶妙法
百餘幅經典圖片深度詮釋
十餘種名茶沖泡分步指導
從選茶、選水到選器,面面俱到
從識茶、賞茶到品茶,全程指導
讓您從品茶新手成高手
茶人必備茶藝書,讓您居家待客不露怯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選購好茶、如何沖泡得法、如何以茶待客等方面的居家茶藝入門指導,內容全面而不枯燥,專業而不晦澀,淺顯易讀並且圖文並茂,不僅展示了幾十種茶的乾茶形狀和茶湯顏色,還將十幾種茶的沖泡方法用分步圖解的方式一一呈現給您。本書在向您介紹中國茶的整體發展脈絡的同時,更側重實用性和操作性,相信您讀完這本書後,可以輕鬆告別門外漢,成為品茶泡茶的行家裡手。

作者簡介

主編
王廣智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員
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
王廣智,中國安徽無為人,1937年7月10日出生,1964年安徽農業大學茶學系畢業。研究員,曾任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原中國農業博物館茶葉館館長、全國農業展覽館研究員、中華名茶園黃山名茶科學園地(籌建)總策劃。現任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茶人之家理事。擔任職務全國高科技食品產業化委員會茶業專業委員會主任,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與技術促進處綠色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科協農業分會副理事長,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共獲部委級獎11個,發表論文60多篇,享受國務院津貼,並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2006年度,又被中國老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光榮稱號。
顧問
陳文華
著名茶文華專家
江西省中國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陳文華,男,1935年生,福建省廈門市人。著名考古學家、茶文化專家。195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曾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現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中國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茶文化學”學科帶頭人,《農業考古》雜誌主編,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1988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1年創辦《農業考古》雜誌。1991年又在《農業考古》上開辦《中國茶文化專號》,開闢了茶文化研究、茶話、茶詩、茶藝、茶具、茶館見聞、茶場記事、茶與名人等10多個欄目,成為我國研究茶文化的權威雜誌。先後協助雲南、上海、廣東、香港等地舉辦國際茶會。1998年主持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華茶文化國際研討會”。先後應邀到日本、韓國、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講學和交流,1986年被日本考古學界譽為“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他的名字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辭典》,並獲得美國傳記協會1996年傑出成就金獎。著有《論農業考古》、《中國稻作的起源》、《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譜》、《中國農業考古圖錄》、《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長江流域茶文化》等著作。1988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目錄

第一章 與茶的美麗邂逅
神農遇茶的傳說 / 8
● 神農遇毒,得荼乃解 / 8
● “茶”字的由來 / 9
“茶聖”陸羽煎茶 / 10
中國是茶的故鄉 / 12
● 茶源自何處 / 12
● 四大茶區 / 12
茶馬古道 / 16
● 源於茶馬互市 / 16
● 兩條主要線路 / 17
茶在世界的傳播 / 18
飲茶方式的演變 / 19
茶的種類和製作工藝 / 20
第二章 水如茶之母,器如茶之父
好水的品質 / 26
何為宜茶之水 / 28
古人尋泉評水 / 30
茶具的種類 / 31
專欄:宜興紫砂壺為壺中翹楚 / 44
● 紫砂壺逸事 / 48
● 紫砂壺貴在養 / 50
● 紫砂壺的選購 / 52
飲茶器具如何選 / 53
第三章 賞茶知味,泡出名茶之香
茶之鑑賞的要素 / 56
茶的沖泡技巧 / 58
不可不知的茶中禮儀 / 60
綠茶 / 62
● 西湖龍井 / 64
● 碧螺春 / 68
● 太平猴魁 / 72
● 六安瓜片 / 75
● 信陽毛尖 / 75
● 金獎慧明 / 76
● 蒙頂甘露 / 76
● 黃山毛峰 / 77
● 安吉白茶 / 77
紅茶 / 78
● 祁門紅茶 / 80
● 正山小種 / 84
● 金駿眉 / 84
● 滇紅茶 / 85
● C.t.c.紅碎茶 / 85
烏龍茶 / 86
● 安溪鐵觀音 / 88
● 凍頂烏龍 / 92
● 武夷大紅袍 / 96
● 武夷肉桂 / 99
● 武夷水仙 / 99
● 黃金桂 / 100
● 鳳凰單樅 / 100
● 阿里山烏龍 / 101
● 永春佛手 / 101
黃茶 / 102
● 君山銀針 / 104
● 霍山黃芽 / 107
白茶 / 108
● 白毫銀針 / 108
黑茶 / 114
● 普洱生茶 / 116
● 普洱熟茶 / 120
● 六堡茶 / 124
● 茯磚茶 / 124
● 安化黑茶 / 125
● 沱茶 / 125
花茶 / 126
● 茉莉花茶 / 128
● 造型花茶 / 132
● 花草茶 / 134
樂飲四季茶 / 136
健康喝茶應知道的飲茶宜忌 / 138
第四章 茶韻悠悠悟茶道
中國的茶道 / 138
● 佛、儒、道對茶道的影響 / 142
● 四字真諦 / 143
● 品茶之“三樂”、“四妙” / 145
● 我國各地茶俗 / 146
世界各地的茶俗 / 147
● 日本的茶道 / 147
● 其他各國的茶俗 / 148

文摘

茶之鑑賞的要素

“性潔不可污,為飲滌塵煩”,在茶人的眼裡,茶的品質至關重要。那么何為名優,何為次品?這就要從茶獨有的色、形、香、味、韻五方面來鑑賞了。
茶之色
每一種茶都有其標準色澤,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都應該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則為次品。
另外,不同茶類的湯色不同,但好的茶湯一定明澈鮮亮,並且具備該種類應有的顏色,如果茶湯內混濁或有沉澱,則為次品。
茶之形
外形主要指看茶的質地、平均度、緊結度、有無顯毫等。一般來說,好茶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味、焦味,則說明品質低劣。
茶之香
茶香主要通過聞乾茶和聞茶湯來分辨。優質的乾茶,聞後一定清香撲鼻,醒腦清目。熱聞是指聞泡的熱茶香,好茶應該因品種不同而呈現出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香型,每種香型又分為芬芳、高傲、鮮靈、幽雅、辛銳、純粹、油膩、平和等表現方式。比如綠茶聞之清香,烏龍茶獨有熟果香,花茶則有花香和茶香混合的強烈香氣。
茶之味
品嘗茶的滋味應該讓茶在口腔內流動,與舌頭上的味蕾充分接觸,看茶味是濃烈、鮮爽、甜爽、醇厚、醇和還是苦澀、淡薄或生澀。雖然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滋味,但均以少苦澀、帶甘滑醇味、能口齒留香為好,以苦澀味重、陳舊味或火味重者為次品。
茶之韻
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講:“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冉冉體恤之。”意思是將茶湯含在口中,像含著一朵鮮花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品味,下咽時還要注意感受茶湯流過咽喉時是否爽滑。如此帶著深沉的感情去品茶,才能體會到其妙趣橫生的神韻。各種茶的神韻不同,都可通過三品來鑑定:一品滿口生津,舌根甘甜;二品唇齒留香,心曠神怡;三品繞樑三尺,飄飄欲仙好茶必能由苦轉甘,回味無窮,而無甘味或由甘入苦的茶必是劣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