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荷專家

載荷專家

載荷專家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到太空去進行各項專門科學實驗和探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擔負重要綜合航天實驗的專家。

概述

載荷專家,他們是到太空去進行各項專門科學實驗和探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是非職業航天員,是擔負重要綜合航天實驗的專家,由於實驗要求精度高,時間長,要花費較長時間訓練他們使用各種專業儀器,再加上空間站的基本訓練,所以培訓時間比太空遊客時間長。目前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的載荷專家是一名醫生,他在太空張站總共停留了438天。有效載荷專家是搭乘宇宙飛船或太空梭進入太空開展科學技術活動的專業或非專業人員,他們一般都是職業科學家或工程師。

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是進行科學技術活動,包括天文觀測、對地觀測、物理試驗、化學試驗、生物醫學試驗以及各類技術試驗等。隨著空間科學技術活動的深入,這類科技活動也越來越專門化,職業航天員大都是飛行員或試飛員出身,科學技術方面的專業水平與能力不足,難以勝任這些科學技術工作,於是有效載荷專家應運而生。

有效載荷專家有效載荷專家

一般說來,前蘇聯1964年參加“上升1號”飛船的費奧克蒂斯托夫就是第一位有效載荷專家,因為他是一位航天設計師,參加這次飛行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進行飛船太空飛行的實際考察。美國1972年參加“阿波羅17號”登月飛行的航天員施密特是第一位真正的有效載荷專家,他是職業地質學家,在對月球進行實地考察方面的優勢遠勝於其他航天員。美國太空梭研製成功以後,開始大量選拔有效載荷專家參與航天任務。太空梭對人的身體要求比以往的載人太空飛行器低的多,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好,經過較短時間的訓練就可以勝任航天飛行的需要。有效載荷專家在太空主要負責各類專業性很強的科學技術活動。

女航天員

2006年中國在全國範圍內選拔女航天員,2010年,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將“誕生”。第一位女航天員將出現在長期有人留守的空間站中,並在太空飛行中充當載荷專家的角色。一時間,中國女航天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2003年10月,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搭乘神舟5號載人飛船,成功實現中國人首次進入太空的夢想。據報導,中國首批13名航天員是從全國成千上萬的男飛行員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後來又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訓練,最後選拔出來的首批13名航天員,可以說是所有飛行員中的佼佼者。

選拔標準

按國際慣例航天員的選拔,不論男女年齡通常都在25歲至45歲之間,隨船工程師任務專家可達45歲,

挑戰者號有效載荷專家克里斯塔·麥考利夫挑戰者號有效載荷專家克里斯塔·麥考利夫

指令長航天駕駛員 年齡一般為25歲至40歲,航天研究人員載荷專家年齡可超出上述範圍。航天駕駛員的來源一般為高性能飛機駕駛員。所以中國女航天員選拔年齡的要求也大致在這個範圍內。 中國選拔的女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主要是充當載荷專家的角色,雖然將在普通女性中選拔,但可能對其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等方面要有相應的要求,讓其在太空中進行空間研究、試驗等工作,而神舟飛船駕駛員的工作還是會交給男航天員去進行,男女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真正做到人們所說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效果。通常這個年齡段的女性都是已婚婦女,心理比較成熟,應急處理能力也較強。

中國在2005年晚些時候或2006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選拔女航天員。女航天員選拔出後將進行3至4年的訓練,這些訓練既包括一些常規的航天員訓練,同時也將針對一些女性生理特點進行相應的訓練,以適應空間環境。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的計畫,第一位女航天員將“誕生”在2010年以後中國實施空間站計畫的神舟飛船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