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宮

軒轅宮

軒轅宮,面湖背山,正機殿面寬三間,進深九檁,整座建築氣勢磅礴,結構採用了“斷梁”的設計,猶如蘇州虎丘二山門脊檁。軒轅宮原有山門、碧霞元君祠、城隍廟、正殿、火神殿等建築,現僅存氣勢雄偉的軒轅宮正殿和城隍廟。軒轅宮正殿於1956年作較大規模修繕,殿中安放花崗石軒轅黃帝像。

基本信息

簡介

軒轅宮軒轅宮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西南洞庭東山楊灣村。創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初為祭祀吳國大臣伍子胥之所,故稱胥王廟,後改為漢祠,正殿供奉軒轅黃帝塑像,取名軒轅宮,又因地處楊灣村,尚居其地幾座殿宇之中,故俗謂楊彎廟正殿。現存大殿為元代至元四年(1338)重建,面闊三間,進澤九檁,近於正方形,單檐歇山頂,殿前有一寬敞的月台和城隍廟一座;殿堂居高臨下,面對太湖,置身殿前,舉目眺望,湖光水色,盡收眼底。據傳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明清時重修。當初用以祭祀吳國大臣伍子胥,古稱胥王廟。明代起,先後改稱顯靈廟、靈順宮。民國時期,正殿改祀東嶽大帝,殿名改為“軒轅宮”。
軒轅宮軒轅宮
軒轅宮雄踞山垣,面迎太湖,氣勢磅礴,壯麗無比。殿前月台,可供游者憑欄遠眺,大殿四周,桔林似海,陣陣桔香,撲鼻而來。尤其是秋末冬初,萬綠叢中點點紅,更富詩情畫意。軒轅宮面湖背山。正機殿面寬三間,進深九檁。整座建築氣勢磅礴,結構採用了“斷梁”的設計,猶如蘇州虎丘二山門脊檁。 正殿為元代重建,面闊三間13.74米,進深九檁11.48米,單檐歇山,屋角起翹,角柱微有升起,並做向里斜的“側腳”。正中開門,二邊設木柵窗。殿內做棱形柱,柱下用木鼓墊層,柱枋、斗拱用料較大,斗拱前用真昂,後用上下二層斜撐,皆為明前的古法。是江南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古建築。 游者站在月台上,憑欄眺望,迎面太湖,碧波起伏;近處漫山遍野,桔林似海,清風微拂,桔香撲鼻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的“浸月冷波千傾練,飽霜新桔萬株金”,正是此景的寫照。 軒轅宮中有三件寶,極為珍貴皆為明代之物。一為文徽明的《東西兩山圖》,二為明代閣老王鏊的《洞庭兩山賦》,三為陰亭。尤其是陰亭,極為罕見,是稀有的古石刻,是一種少見的特殊的墓葬形式。

軒轅宮三寶

軒轅宮軒轅宮
軒轅宮中有三件寶,極為珍貴皆為明代之物。一為文徽明的《東西兩山圖》,二為明代閣老王鏊的《洞庭兩山賦》,三為陰亭。尤其是陰亭,極為罕見,是稀有的古石刻,是一種少見的特殊的墓葬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