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通常指軋件在軋輥間變形的力學過程。為了便於分析軋制過程中各基本參數間的關係,建立所謂簡單理想軋制過程,假設被軋制金屬是矩形斷面的均質連續的剛-塑性體。軋輥是一對直徑和速度相等的平輥剛體,無外加張力或推力,由此出發確定變形區主要參數。

變形區參數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軋件,在軋輥作用下產生變形的區域叫變形區,如圖所示,變形區以外兩端不變形的區域叫做外區或剛端。 軋件入口厚度為 h0,軋後厚度為 h1,軋制前、後的厚度差Δ h= h0- h1稱做壓下量,由幾何關係知

R為軋輥半徑; α為咬入角(見軋制咬入條件)。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與 α相應的弧長稱為接觸弧,其水平投影稱為變形區長度 l,由圖可知:軋件受壓下變形後,向長度方向延伸,由軋前長度 L0變為軋後長度 L1,同時有橫向寬展。軋件長度延伸的參數是延伸係數 λ,壓下變形可用壓下係數 λ表示,,

或用壓下率ε%表示,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工程中廣泛套用的是寬展Δ b、延伸係數 λ和壓下率ε%。

軋制金屬流動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軋件由厚度 h0變為 h1,在變形區內軋件厚度逐漸減小,根據變形金屬的體積不變的條件,變形區內金屬各質點運動速度不可能一樣,金屬和軋輥間必有相對運動。假設軋件無寬展,沿各截面上變形均勻,即水平速度相同,這樣軋制變形區可分為前滑區、中性面和後滑區,如圖所示。在前滑區,金屬速度大於軋輥圓周速度,在後滑區則相反,在中性面兩者速度相同,無相對滑動(見前滑,此外,根據變形區力平衡分析和幾何條件帕夫洛夫(И.М.Павлов)等導出咬入角 α、摩擦角 β和中性角 α之間的關係如下:

軋制過程 軋制過程

此公式把軋制過程的軋件變形和幾何條件的內在聯繫反映出來,表達了軋制過程的基本概念。 有關軋制過程中各參數間關係和數學表達的理論研究,包括軋制力能參數、軋輥變形、金屬變形、運動等理論計算和研究,也稱為軋制理論。

參考書目

趙志業主編:《金屬塑性變形與軋制理論》,冶金工業出版社,北京,198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