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問題

車臣問題

俄羅斯與車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紀沙皇入侵車臣,19世紀沙皇俄國征服了車臣並將其納入帝國版圖。20世紀40年代,史達林推行高壓民族政策,將整個車臣族趕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遷往哈薩克,後又遭到屠殺。直至20世紀80年代車臣人才得以返回故鄉,而此次遷徙更加深了車臣人對於俄羅斯人的民族仇恨,為日後的車臣問題埋下禍根。

基本信息

事件起因

車臣問題

車臣共和國位於俄羅斯西南部高加索山脈北側,是俄羅斯聯邦境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100多萬。車臣人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

俄羅斯與車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紀沙皇入侵車臣,19世紀沙俄征服車臣並將其納入帝國版圖。20世紀40年代,史達林推行高壓民族政策,將整個車臣族趕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遷往哈薩克。直至20世紀80年代車臣人才得以返回故鄉,而此次遷徙更加深了車臣人對於俄羅斯的仇恨,為日後的車臣問題埋下禍根。

1991年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1991年9月前蘇聯空軍少將、車臣人杜達耶夫武力推翻了車臣地區的蘇維埃政權。10月車臣地區進行了共和國總統選舉,杜達耶夫當選總統。11月蘇聯解體前夕,杜達耶夫頒布成立“主權國家”車臣共和國,並且組織車臣國民衛隊,車臣走上獨立道路。

為了平息分裂主義勢力,葉爾欽政府決心以武力解決車臣問題。1994年12月,俄軍出動6萬大軍開始對車臣地區武裝進行打擊,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1996年8月13日,俄聯邦政府和車臣地區武裝達成協定,規定將車臣問題擱置5年,。歷時20個月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以“哈薩維尤爾特協定”而告終。

1997年1月,車臣地區進行總統選舉,馬斯哈多夫當選。同年5月,俄聯邦和車臣簽署和平與互相關係原則條約。但是馬斯哈多夫堅持車臣是獨立國家,不僅拒不執行和平協約,反而加緊分裂活動。而且馬斯哈多夫領導下的車臣不但加緊分裂活動,而且經常武裝襲擊與其毗鄰的達吉斯坦共和國,企圖和該國一起建立所謂“神權政治國家”。因此,1999年8月俄當局出動10萬大軍,爆發第二次車臣戰爭

2000年1月俄政府宣布馬斯哈多夫為車臣非法總統,他躲到車臣南部山區,成為車臣非法武裝3大頭目之一,領帶非法武裝俄軍對抗,俄軍經過空中地面聯合打擊消滅了大部車臣武裝。但剩餘的車臣武裝繼續化整為零進行游擊戰,不斷在各地進行恐怖攻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2005年3月8日,俄聯邦政府宣布馬斯哈多夫在當天被擊斃。

馬斯哈多夫雖然已被擊斃,但是俄羅斯和車臣長久的民族積怨卻難以化解。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車臣問題依舊是俄羅斯政府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恐怖攻擊

1999年8月31日在距離莫斯科中心紅場僅幾米遠的一個廣場商業中心發生一起嚴重的爆炸案,造成約40人受傷。

1999年9月9日莫斯科東南工人居住區的公寓樓發生爆炸事件,這次公寓樓爆炸案造成至少20人死亡,152人受傷。

1999年9月13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發生公寓樓爆炸案,至少73人喪生。 2000年6月7日車臣境內發生第一次自殺性襲擊。車臣首府格羅茲尼附近的阿爾汗尤特村發生自殺性汽車爆炸,2名俄羅斯特種警察身亡,另有5人受傷。

2000年7月2、3日車臣恐怖分子在24小時內向俄羅斯安全部隊駐地發起5次自殺性襲擊。俄羅斯警察突擊隊在格羅茲尼附近阿爾貢的宿舍遭到炸彈襲擊,至少54人死亡。俄羅斯內政部在古德米爾德基地遭襲,6名俄羅斯人死亡。

2000年8月8日莫斯科普希金捷運站發生爆炸事件,致使13人死亡,90多人受傷。

2002年5月9日俄羅斯南部達吉斯坦共和國的卡斯皮斯克市在舉行紀念二戰勝利遊行活動時發生爆炸事件,造成42人死亡,100餘人受傷。

2002年8月19日俄軍一架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被車臣武裝人員用攜帶型防空飛彈擊中墜毀,機上147人中有118人死亡。

2002年10月10日俄羅斯聯邦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茲尼市一警察分局大樓內發生嚴重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3人喪生。

2002年10月23日40多名蒙面持槍的車臣武裝分子闖入莫斯科軸承廠的文化宮大樓,劫持了正在那裡演出的演員、欣賞音樂會的觀眾以及文化宮的工作人員近千人。3天后,俄特種部隊向劇院內施放催眠氣體後,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數人質,但仍有130名人質不幸喪生。

2002年12月27日車臣“人彈”駕車撞向格羅茲尼市政府總部,炸毀了四層辦公樓,造成72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2003年5月12日兩名自殺性襲擊者駕駛一輛裝滿炸藥的汽車,強行闖入俄羅斯聯邦車臣納德捷列奇諾耶區政府大院並引爆了炸藥,造成59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2003年5月14日位於格羅茲尼東部埃利斯汗尤特鎮的一個宗教慶典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至少16人被炸死,145人受傷。

2003年6月5日一名女“人彈”在車臣附近突襲一輛運送俄羅斯空軍飛行員的車輛,這輛車被炸毀,包括女“人彈”在內共19人死亡。

2003年7月5日兩名女“人彈”在莫斯科圖什諾機場舉行的露天搖滾音樂會上發動自殺式爆炸襲擊,導致17人死亡,60人受傷。

2003年8月1日一名自殺式襲擊者駕駛一輛滿載炸藥的卡車沖入與車臣接壤的北奧塞梯共和國莫茲多克市的一家軍隊醫院,造成50多人死亡,80多人受傷。

2003年9月3日一列火車在北高加索溫泉療養地米羅拉耶沃迪附近發生爆炸,至少6人死亡,俄警方說此事是車臣叛軍所為。

2003年12月5日俄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一列旅客列車在接近皮亞季戈爾斯克市車站時發生爆炸,造成至少44人死亡,150多人受傷。

2004年2月6日莫斯科一列捷運列車在運行中發生爆炸,近50人死亡,100多人受傷。這是莫斯科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捷運列車爆炸案。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稱,一名潛伏在車臣共和國的沙特伊斯蘭武裝分子可能是該爆炸案的幕後策劃者。

2004年4月6日俄羅斯印古什共和國總統賈濟科夫的車隊遭汽車炸彈襲擊,總統本人受輕傷。

2004年5月9日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狄納莫體育場5月9日發生爆炸,炸死車臣總統卡德羅夫、車臣國務委員會主席伊薩耶夫等7人。

2004年9月1日車臣武裝分子策劃了震驚世界的俄北奧塞共和國的別斯蘭第一中學劫持人質事件。

第一次戰爭

1994年12月11日,葉爾欽簽署《解除"非法"武裝和在車臣境內恢復憲法法律制度》的命令,同一天早晨7點,俄聯邦武裝力量和內務部部隊約3萬餘人從西部、西北和東部三個方向向格羅茲尼方向開進;12月16日,俄軍進入車臣。

1994年12月31日,戰鬥正式打響。

1995年1月1日,俄軍兵分三路挺進格羅茲尼;戰鬥打得相當激烈。經過奮戰,在1月27日,俄軍建立第二道格羅茲尼外部合圍圈;由於車臣武裝分子打得相當頑強,而且戰術靈活,因此造成了俄軍一定的傷亡,到1月28日俄國防部長格拉喬夫不得不宣布俄軍攻打格羅茲尼的人數增至38000人,坦克230輛、步兵戰鬥車454輛、火炮和迫擊炮388門。從二戰結束後,俄軍的戰鬥力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阿富漢,蘇聯的軍隊慘敗而回,而今次,在戰爭爆發頭幾天俄軍每天陣亡即已經超過100人,到2月9日已經陣亡了1100人,另有數百人失蹤。俄軍的重型裝備在車臣的小村落完全起不了作用,首尾相接的坦克、車隊進入車臣的村落後,頭車及尾車即被摧毀,車隊夾在中間進退不得,成了待宰的羔羊,大部分俄軍因此成了槍下亡魂。2月20日至4月27日,戰鬥行動轉入車臣南部古捷爾梅斯、薩馬什金和巴穆特地區。

1995年3月初至1995年4月末,戰爭進入到第二階段:俄軍攻打格羅茲尼外部

1995年3月6日,俄內務部部隊攻占格羅茲尼的最後一個據點---切爾諾列契耶;3月中旬,俄軍撤出格羅茲尼,由內務部部隊控制城內局勢;3月16日,內務部軍隊第100師攻打車臣武裝分子西部集團占領的薩馬什金---巴穆特---阿西諾夫斯卡亞地區(車臣和印古什邊界);3月20日,俄軍向阿爾貢、古捷爾梅斯、沙利方向推進;24日俄軍占領阿爾貢;3月30日,俄軍攻占古捷爾梅斯;第二天,俄軍攻占沙利;4月7-9日,俄軍攻占薩馬什金;18日占領巴穆特;24日,車臣成立反對杜達耶夫聯盟,甘塔米洛夫當選為主席;28日,葉爾欽簽署《有關使車臣局勢正常化的補充措施》命令,宣布從4月28日00時至5月12日0時在車臣暫停作戰行動,當出現武裝挑釁時,在車臣遂行解除起義武裝任務的俄軍視情況採取行動。

1995年5月到6月間,針對逃入山地的車臣非法武裝,俄軍進行了山地清剿行動,但在行動中,俄軍儘管最後取得了勝利,但卻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1995年6月以後,戰爭基本上停了下來,雙方坐到了談判桌前1995年6月14日,巴薩耶夫率領約100名武裝分子闖入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布傑諾夫斯剋扣押了1000多名人質,要求俄軍立即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撤出車臣,否則將殺死全部人質。經過長時間談判,俄政府做出了重大讓步,基本上滿足了巴薩耶夫的要求。6月19日巴薩耶夫率領武裝分子撤回車臣,800餘名人質獲釋。

在戰爭期間,俄軍從未放棄過對車臣總統杜達耶夫的獵殺,但總是被杜達耶夫躲過。但在1996年4月21日,俄軍的軍用衛星截獲了一個無線電信號,而且這個信號一直不停地發射,因此,俄軍的軍用衛星有足夠的時間將其定位,然後把信息傳回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中心立即把目標的相關信息傳送給一架在空中待命的攻擊機,攻擊機根據信息立即發射了一枚空對地飛彈,飛彈直接命中,一舉將目標摧毀。事後確認,目標就是杜達耶夫。從發現到獵殺,前後不過幾分鐘!俄軍打了一個極其完美漂亮的信息戰!車臣的匪首被打死,武裝分子混亂異常。5月27日,葉爾欽前往車臣,宣布戰爭結束,俄軍取得勝利;6月中旬俄軍宣布撤軍計畫,8月底完成撤軍,但留下2個旅常駐車臣。8月30日,俄總統駐車臣全權代表、俄安全會議秘書列別德與車臣非法武裝參謀長馬斯哈多夫在達吉斯坦共和國首府簽訂了《哈薩維尤爾特協定》,雙方同意無條件停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解決衝突;將車臣地位問題在2001年以前解決。1996年10月19日雷布金接任列別德解決車臣問題。12月29日,雷布金宣布,原定常駐車臣的101旅和205旅全部撤出車臣。第一次車臣戰爭結束。

據俄國防部統計,截至1996年8月30日,在車臣戰爭中,俄軍陣亡2837人、傷13270人、失蹤337人、被俘432人;損失飛機5架,作戰直升機8架,坦克、裝甲輸送車、步兵戰鬥車和裝甲偵察車500餘輛;直接經濟損失約50億美元;車臣武裝分子有15000人被打死。

第二次戰爭

簽署停火協定為車臣人民贏得了喘息的機會。幾年來,車臣名義上未脫離俄聯邦,但擁有事實上的獨立。馬斯哈多夫於1997年1月27日日出任車臣總統,但實際的兵權卻掌握在車臣武裝力量總司令巴薩耶夫手中。車臣武裝分子對俄羅斯的領土土完整造成更大的威脅。1999年8月初,經過精心的準備後,巴薩耶夫率領幾千名武裝分子潛入達吉斯坦南部村莊,並於8月10日成立所謂的“達吉斯坦穆斯林國家”。

1999年8月7日,車臣武裝分子入侵達吉斯坦南部地區,俄軍以北高加索軍區為基礎建立聯合軍隊集團鎮壓起義;俄軍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擊義軍,地面部隊採用特種戰術進行攻擊,在此期間,俄軍取得了殲敵千餘人的勝利,到25日全部收復了被車臣非法武裝占領的村莊,基本殺害了達吉斯坦境內的所有車臣武裝分子。9月30日,俄軍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向車臣開進;10月2日,俄內務部部隊占領車臣境內第一個村莊---波洛茲基諾夫斯卡亞;俄虜第一副總參謀長馬尼洛夫上將宣布,俄軍已從幾個方向進入車臣並向縱深推進;14日,聯合軍隊集團代表宣布,俄虜先頭部隊已距格羅茲尼20-25公里;10月15日,聯合軍隊集團總司令卡贊采夫上將宣布,16日進 入戰爭第二階段。

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挺進格羅茲尼。

1999 年10月16日,聯合軍隊指揮部宣布,58集團軍將控制那茲拉尼---格羅茲尼公路;17日,航空兵和炮兵對數個城鎮和村莊的武裝分子進行打擊;聯合軍隊集團代表宣布,俄軍已控制45個居民點;29日,俄國防部宣布到11月底結束車臣的主要戰鬥行動;11月9日,俄內務部軍隊第一副司令巴尼科夫宣布,遂行車臣戰鬥行動的內務部部隊達到25000人;12日,俄軍占領車臣第二大城市古捷爾梅斯;1999年12月3日俄宣布剿匪軍事行動進入第三階段。在第二階段的戰鬥行動中,俄軍侵占了車臣境內119個居民點中的98個,強占了車臣三分之二的地區

1999年12月3日到2000年2月:戰爭進而到第三階段,包圍和攻打格羅茲尼 12月6日和8日,俄軍分別攻占車臣第三大城市阿爾貢和烏魯斯馬爾坦,完全封鎖格羅茲尼;9日,俄軍開闢南部作戰方向,追擊退向山區的敵人;10日,俄軍向格羅茲尼守敵發出通牒;15日,俄軍先頭部隊在格羅茲尼東郊占領陣地,馬尼洛夫宣布,計畫2000年2月底結束作戰;22日,聯合軍隊集團總司令卡贊采夫宣布,兩至三周后俄軍將控制車臣南部山區;25日夜,俄軍總攻格羅茲尼,特種快速反應支隊、特警和內務部部隊在甘塔米洛夫指揮的車臣偽軍配合下從東、東北、西北方向攻入格羅茲尼;與此同時,俄軍繼續在南部山區打擊義軍;2000年1月1日俄代總統普京親自駕駛Su-27戰機到北高加索前線犒賞作戰官兵;1月10日,車臣非法武裝反攻阿爾貢和沙利;18日,俄軍恢復攻打格羅茲尼,作戰部隊在車臣地方武裝配合下向市中心推進,解放第一、第三、第四和部分第六小區;期間俄軍58集團軍作訓處長、"北方"軍隊集團副司令馬洛費耶夫少將擊斃;20日,俄軍攻占格市中心附近的米努特卡廣場;但由於準備不夠充分,使穿著綠色作訓服的俄軍在白色的雪地里成了絕好的目標,導致了大量的士兵傷亡。21日,俄軍徵調特種部隊前往格羅茲尼作戰。22日,俄軍控制了格羅茲尼5個小區和部分其它地區;控制區逐漸擴大。26日,俄軍包圍車臣南部和西部的非法武裝,基本上切斷了非法武裝向境外突圍的道路;29日;俄軍第325直升機團團長尼古拉•馬伊達諾夫上校被擊斃。 2月1-2日戰鬥中,杜達耶夫的侄子等4名義軍"戰地司令"被擊斃,非法武裝首領巴薩耶夫觸雷,右腳被炸斷,雙手和頭部受傷。2月4日,俄軍將國旗插上格羅茲尼市中心車臣政府大樓;

2000年2月6日俄代總統普京宣布,車臣軍事行動結束後,俄軍將有計畫地撤出車臣,但要在車臣長期駐紮一個師;8日,車臣副總統阿爾薩諾夫殉難;9日,卡贊采夫宣布,俄軍已進入殲滅車臣山地非法武裝的最後階段;11日,俄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宣稱,俄軍已封鎖了阿爾貢峽谷通往喬治亞的出口,控制了該峽谷的戰略要地;俄軍占領車臣南部城市伊圖姆卡列;俄政府表示不與車臣領導人進行談判。俄軍的鎮壓行動將繼續下去。

然而,由於俄軍的一次失誤,使得相當一部分車臣非法武裝突圍成功,躲進了山里,隨著春天的來臨,光禿禿的山地將變得枝繁葉茂,因此為車臣武裝分子的隱匿提供了很好的掩護,俄軍的鎮壓行動將變得更加艱難。此後,俄-車雙方進行了斷斷續續的鎮壓、伏擊的戰鬥。到2000年6月中旬,戰爭基本上平息了下來。

第二次車臣戰爭,據俄軍第一副總參謀長馬尼洛夫稱:至2000年6月15日,俄軍和內衛部隊亡2091人,傷5962人。以相當於前次三分之一的代價,就取得了全面的戰爭勝利。今次戰爭,俄軍充分吸取了上次戰爭的教訓,準備充分,戰術、指揮靈活,放棄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來進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運用了特種部隊精幹的內衛部,用獵殺的方式對付車臣非法武裝。同時,俄軍吸取了美軍在海灣和科索沃的作戰經驗,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毀了車臣許多的軍用、民用目標,大量地殺傷其兵員,然後才讓步兵進行下一步的作戰行動,有效的減少了部隊的傷亡。同時俄軍還加強了對信息、情報的收集。迫使車臣武裝連電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戰鬥力。

2001年1月22日,俄總統普京宣布俄軍全面從車臣撤軍,俄軍的作戰將從大量的殲滅義軍轉為反車臣獨立運動。由1.5萬人組成的第42師和內外部的一個由6-7千人組成的旅將長期駐守車臣。

第二次車臣戰爭由此已告一段落。

未來展望

從現在看,車臣地區的這種“動態穩定”還將維持一段時間,之前兩次戰爭的勝與敗,歸結起來都和石油問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僅從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來考慮,進一步穩定車臣局勢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油價紅利不是無止境的,能否在這一紅利吃完之前為俄經濟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將最終決定車臣局勢的走向。

而要使車臣民族和俄羅斯走出“死循環”,同樣還必須有賴於俄民族政策的改善,未來勢必需要通過移民、教育以及經濟手段,才能最終使車臣人真正融入進俄羅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