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雙殼綱硨磲科動物通稱]

硨磲[雙殼綱硨磲科動物通稱]

硨磲(學名:Tridacnidae spp.):是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的海洋動物。共有1科2屬9種,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被稱為“貝王”,最大體長可達1米以上,重量達到 300kg以上。殼質厚重,殼緣如齒,兩殼大小相當,內殼潔白光潤,白皙如玉。外韌帶,通常有一個大的足絲孔。鉸合部有一個主齒和1~2個後側齒。外套痕完整,前閉殼肌消失,後閉殼肌近中央。全部為熱帶種,通常以足絲附著在珊瑚礁上生活。為雙殼類中個體最大的貝類,其中大硨磲(Tridacna gigas)殼長可達1米。硨磲外套膜內有大量的蟲黃藻,藉助膜內玻璃體聚光,使蟲黃藻大量繁殖而作為自身養分,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特殊關係。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中國共有6種,分布於台灣和南海各島礁。2016年1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通過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要求,全面禁售珊瑚礁和硨磲,2017年1月12日前全面下架退市。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硨磲硨磲

硨磲貝殼大或特大,殼質厚重,殼面很粗糙,兩殼相等,殼面有強大的隆起的放射肋,肋上常有鱗片或棘,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外韌帶,通常有一個大的足絲孔。鉸合部有一個主齒和1-2個後側齒。外套痕完整,前閉殼肌消失,後閉殼肌近中央。

硨磲為雙殼類中個體最大的貝類,其中大硨磲(Tridacnagigas)殼長可達1米。貝殼略呈三角形,殼頂彎曲,殼緣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數條像被車輪輾壓過的深溝道。外套膜大,十分粗糙,具有5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貝殼內面為白色,但富有光澤,有與放射肋相應的肋間溝,鉸合部狹長,兩殼都有主齒和後齒各一個。主齒短,後側齒弱。

硨磲的外貌並不漂亮,但在海里張開貝殼時,體內色彩艷麗,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物種分類

硨磲硨磲
硨磲共有2屬9種,硨磲屬(Tridacna)8種,硨蚝屬(Hippopus)1種。1.番紅硨磲(Tridacnacrocea)又名:圓硨磲紅番硨磲紅袍硨磲2.扇硨磲(Tridacnaderasa)3.庫氏硨磲(Tridacnagigas)又名:大硨磲4.長硨磲(Tridacnamaxima)5.瓷口硨磲(Hippopusporcellanus)6.羅氏硨磲(Tridacnarosewateri)7.鱗硨磲(Tridacnasquamosa)8.魔鬼硨磲(Tridacnatevoroa)9.硨蚝(Hippopus hippopus)

分布區域

硨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別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間或較淺的礁內較多。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

中國的台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它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布。

生活習性

硨磲硨磲
硨磲常與大量蟲黃藻(Zooxanthellae)共生。這種單胞藻可在硨磲體內循環,並可進行光合作用,供硨磲豐富的營養。硨磲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叫玻璃體的結構,能聚合光線,可使蟲黃藻大量繁殖。這種蛤藻的特殊關係,稱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硨磲肉可食,大貝殼可用作貯水器或貝雕原料。有的硨磲還能產生珍珠。小型貝殼可燒制石灰或供觀賞。有的國家已對鱗硨磲和無鱗硨磲進行人工養殖並獲成功。在海里生活的硨磲,當潮水漲滿把它淹沒時,便張開貝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邊緣進行活動。硨磲也和其他雙殼類一樣,也是靠通過流經體內的海水把食物帶進來的。但硨磲不光靠這種方式攝食,它們還有在自己的組織里種植食物的本領。蟲黃藻可以借硨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條件,如空間、光線和代謝產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進行繁殖;硨磲則可以利用蟲黃藻作食物。硨磲之所以長得如此巨大,就是因為它可以從兩方面獲得食物的緣故。

功用價值

裝飾

硨磲殼很厚,內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將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顏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

醫藥

在中醫藥中,硨磲貝的尾端曾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胺基酸有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磨或粉末常為喜愛之物。

【性味】①《海藥本草》:大寒,無毒。②《綱目》:甘鹹,大寒,無毒。

【功用主治】《海藥本草》:主安神,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保護級別

全部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 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

全部種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中國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里也將庫氏硨磲貝列為一級國家保護海洋生物。

生存保護

硨磲硨磲
為保護海南省海域的珊瑚礁、硨磲及其生存環境,促進海洋生態環境改善,海南於201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加工銷售珊瑚礁、硨磲及其製品。隨著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海南省珊瑚礁與硨磲保護規定》正式施行,海南全省範圍涉及珊瑚礁、硨磲收購、加工、銷售、利用的經營場所元旦起全部下架退市。作為國內最大的貝類集散地的潭門鎮有8000多名漁民,其中95%從事硨磲相關的工作,“硨磲禁令”頒布後他們將面臨轉產。2016年1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通過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要求,從201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海南島出售、購買、利用珊瑚礁、硨磲及其製品,禁止利用珊瑚礁、硨磲為原材料製作旅遊紀念品、裝飾觀賞品或者其他製品;禁止利用珊瑚礁、硨磲及其碎體燒制石灰或者作為其他建築材料;禁止網路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場所,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珊瑚礁、硨磲及其製品提供交易服務。

歷史記載

《廣雅·釋地》:“蜀石、碝、玫、硨磲……石之次玉。”

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魏武帝以瑪瑙石為馬勒,硨磲為酒椀。”

明屠隆《曇花記·西遊淨土》:“嵌珊瑚硨磲瑪瑙,光射月輪孤。”

朱彝尊《贈許容》詩:“吾生好奇頗嗜此,硨磲犀象羅笥中。”

明屠隆《彩毫記·展武相逢》:“斬頭顱報怨都城,把硨磲使酒侯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