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化學變化形式勞動量度量法

實踐表明,能量代謝率的變化可以近似反映出體力勞動強度的變化情況。

不同形式的勞動量到底如何統一度量,是關係到勞動價值論是否成立的大問題。要對勞動量進行統一度量,就必須找到勞動的共同屬性(或通約性),然而,人類的一般勞動過程存在若干通約性,究竟應該採用哪一種通約性來作為勞動量統一度量的基本尺度才是最佳的,長期以來存在著激烈的爭論。
從人體內發生化學變化的角度來看,勞動過程還有一個可通約性,那就是勞動者的身體內部會發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測量這些化學變化的形式和程度可以近似地了解勞動量的耗費情況。
勞動就是向外界輸出能量、物質和信息的過程,它建立在人體內部各個器官、組織和系統的生理運動的基礎之上,而每一種形式的生物運動都會發生相應的生物化學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化學變化可以越來越充分地、準確地測量出來,從而有可能精確地計算出勞動者的勞動耗費量。格格夫在《論各種物理力的相互作用》中提出:“一個人在24小時進程中完成的勞動量,可以由身體化學變化的研究近似地予以確定,因為物質的轉化形式,是動力業經發生作用的程度的指標”。實踐表明,能量代謝率的變化可以近似反映出體力勞動強度的變化情況。
能量代謝量與能量代謝率:人體的產熱量稱為能量代謝量,用Qem來表示,其度量單位是焦耳;人體在單位時間內的產熱量稱為能量代謝率,用EMR來表示,其度量單位是焦耳/時,即
EMR=Qem/T (3-1)
機體能量代謝率的計算可參考有關書籍,也可由下式近似地進行計算
能量代謝率≈20210×耗氧速度 (3-2)
影響機體能量代謝率的因素主要有:
1、肌肉活動。骨胳肌不僅數量多,而且活動強度變化很大,對機體的能量代謝率的影響顯著,劇烈的體力運動可使能量代謝率大幅度提高。
2、環境溫度。人體能量代謝率在20~30℃的環境中最為穩定,當環境溫度低於20℃時,由於骨胳肌緊張度逐漸增加,能量代謝率逐漸提高;當環境溫度高於30℃時,由於體內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呼吸、出汗和循環等功能加強,能量代謝率也會隨之提高。
3、精神活動。腦組織的能量代謝雖然很旺盛,在安靜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率約占全身的16%,但波動幅度不大,腦力勞動強度的變化對能量代謝率的影響不大。只有當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時,能量代謝率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下表中列出了某一身高1.7米、體重50公斤、年齡20歲的男性的能量代謝率與運動量的關係。
勞動或運動時的能量代謝率(焦耳/時)
情:況 躺:臥 開 會 洗 衣 打排球 踢足球
產熱量 240 300 800 1400 2000
由上表可以看出,能量代謝率可近似地反映體力運動的強度,但它不能準確反映腦力運動和生理力運動的強度。
事實上,腦力勞動與生理力勞動所發生的生物化學變化是非常複雜的,特別是腦力勞動時,大腦神經系統所發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是異常複雜的,沒有尖端的測量技術和科學的智慧型學理論是無法精確測量和計算腦力耗費量的,因此採用身體化學變化的形式來度量勞動量是不現實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