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科學真好玩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系列第一輯,是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英國知名童書出版社的暢銷產品“You Wouldn't Want to Live without”系列中的生活科普系列,一共12冊,分別從生活中微乎其微、人們習以為常的小事物說起,用不同的視角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有趣的世界。 英國大師巨作,風靡全球十幾個國家,有愛好玩的英倫畫風, 顛覆“十萬個為什麼”,培養創造力,讓孩子從身邊開始認識科學。 想像一下,如果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突然消失了,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比如廁所、手機、乾淨的水。如果那些我們覺得很討厭的東西突然消失了,又會是什麼樣子?比如火、細菌、天氣。可別小瞧它們,其實,它們的存在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冊

1. 《無處不在的細菌》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無處不在的細菌”——細菌太小了,因而你很難用肉眼看到它們,但它們非常普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開始認識細菌才短短几百年,但其實在此之前人們一直在利用細菌,尤其是在製作美味的食物時,不過那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剛開始了解細菌時,知道得很少,只知道細菌會帶來可怕的疾病。直到今天,人們才終於開始認識到“有益的”細菌能幫助我們戰勝疾病,肥沃土壤,甚至還能發動家裡的汽車。

雖然要通過高倍顯微鏡才能看到細菌,可細菌其實就在你身邊。它們無處不在,地板上有,你的頭髮里有,你呼吸的空氣里也有。

作者簡介:

羅傑·卡納萬,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曾創作、編輯和協作完成10多本有關科學和其他教育主題的圖書。他有三個孩子,在他探求知識的路上,他們是最為嚴厲的批評家,也是志同道合的夥伴。

馬克·柏金,1961年出生於英國的黑斯廷斯市,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

2.《大有來頭的小昆蟲》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大有來頭的小昆蟲”——你或許曾想過生活在一個沒有昆蟲的世界裡:沒有馬蜂蟄你,沒有蚊子咬你,沒有螞蟻在野餐時給你添亂,也沒有虱子讓你睡覺時癢得難受。你養的狗狗身上不會再出現跳蚤,花園裡的葉子也不會被蚜蟲咬得亂七八糟。這聽上去很美好,不是嗎?昆蟲往往被冠以“害蟲”之名,而我們得花不小的力氣才能消滅它們。

然而,並非所有的昆蟲都是害蟲。有些昆蟲(即便你不喜歡)甚至能幫上人類大忙。沒了昆蟲,我們不會有種類繁多的食物,世界也會變得烏煙瘴氣。昆蟲個頭雖小,但它們肩負的使命卻一點也不小。所以,別再用書去趕蒼蠅了,接著往下讀,你會慢慢發現昆蟲的益處。到時候,或許你會重新審視你那個沒有昆蟲的“理想世界”。

作者簡介:

安妮·魯尼,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英語,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她在幾所英國大學任過教職,目前是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的皇家一書基金會成員。安妮已經出版150多本兒童及成人書籍,其中基本的內容為科學及醫學史。她也創作兒童小說。

大衛·安契姆,1958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城市布萊頓。他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在廣告界從業了15年,後成為全職藝術工作者。他為大量非小說類童書繪製過插圖。

3.《跳舞的小火苗》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跳舞的小火苗”——當我們點燃一根火柴或打開燃氣灶時,就能直接看到火。不過,還有一些地方我們沒有直接看到火,但火卻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火可以發電,能讓汽車跑起來,讓飛機飛上藍天,另外製造陶器,塑膠、金屬和玻璃時,也少不了火。火創造了我們的世界,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已。

在人類發現火以前,火就早已在自然界中誕生。太陽本身就是一個大火球,不僅如此,地球自身也能孕育出火,比如火山噴發產生的熔岩會點燃植被,造成森林大火。對於早期的人類來說,火是一種可怕又極具破壞性,且很危險的東西,因此人們必須遠離它。不過最終人類還是成功駕馭了火,讓它為人類服務。火的發明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本書里,你將會看到火在哪些方面改變了人類社會。

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伍爾夫,曾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攻讀歷史。他創作了80多部兒童讀物,*近出版的書籍包括《假如世界沒有書籍》《你絕不願生活在“一戰”的戰壕里》等。另外他還創作兒童小說和青少年小說。

馬克·柏金,1961年出生於英國的黑斯廷斯市,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

4.《平淡“有”奇的水》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平淡“有”奇的水”——假如有外星人乘坐宇宙飛船初次接近地球,那么他們從舷窗往外一望,看到的會是一個藍色星球。如果他們猜測水覆蓋了這個星球超過三分之二的地方,那么這種想法完全正確。不過,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僅有2%的水可以用作飲用水。這部分水是必需品,不僅為人類提供生存條件,也是一切生物的生存要素。沒有人願意過沒有乾淨水的生活,不僅如此,事實上離開乾淨水人類也無法生存!

乾淨水有助抵抗疾病,使你得以成長,甚至有益思考。更不必說這個世界還需要水來栽種植物,建造房屋,輸送東西。喝山泉水是件很開心的事情,不過想一想,假如有一天你擰開水龍頭,一滴水都看不見,你會有什麼感覺!

作者簡介:

羅傑·卡納萬,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曾創作、編輯和協作完成10多本有關科學和其他教育主題的圖書。他有三個孩子,在他探求知識的路上,他們是最為嚴厲的批評家,也是志同道合的夥伴。

大衛·安契姆,1958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城市布萊頓。他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在廣告界從業了15年,後成為全職藝術工作者。他為大量非小說類童書繪製過插圖。

5.《萬萬少不了的極端天氣》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萬萬少不了的極端天氣”——似乎每個人都對天氣感興趣,不過人們最喜歡談論的主要是那些極端天氣,例如異常的酷暑和極度的嚴寒,還有超級潮濕和乾燥的天氣。

通常情況下,在經歷極端天氣後,人們都會有一種解脫的感覺。他們渴望“正常”的生活,當然這份期望里也包含了對溫和天氣的嚮往。但也有許多人依靠極端天氣生活,他們希望有連續四個月的大雨澆灌稻田,或希望冬天寒冷以使蘋果果園來年的收成更好。某些地方不好的極端天氣對另一些地方來說可能是有益的:如果南極和北極不是那么寒冷,極地的冰就會大量融化,很多島國就遭殃了,會被完全淹沒。

作者簡介:

羅傑·卡納萬,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曾創作、編輯和協作完成10多本有關科學和其他教育主題的圖書。他有三個孩子,在他探求知識的路上,他們是最為嚴厲的批評家,也是志同道合的夥伴。

馬克·柏金,1961年出生於英國的黑斯廷斯市,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

6.《摸不得的電》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摸不得的電”——電是看不見的,但它無處不在:大自然,我們的家,學校以及工作場所。電已經存在幾十億年,但人們能發電、控制電以及使用電的時間只有200多年。

現在,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發電,用各種能源發電,例如煤、石油、天然氣、風浪、潮汐、太陽光、地熱、原子核反應,甚至還能用垃圾發電。

整個世界數十億人都離不開電。電讓人們能夠過上現代化的生活。想一想如果沒有電就無法做的事情:加熱、照明、通訊、旅行、交通,還有娛樂,都離不開電。沒有電,你的生活就會截然不同,你絕對不願過沒電的生活!

作者簡介:

伊恩·格雷厄姆,曾在倫敦城市大學攻讀套用物理學。後來又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專門研究科學和技術。自從他成為自由作家和記者以來,已經創作了100多本非文學類少兒讀物。

羅里·沃克,是一名藝術家和插圖畫家,來自英國威爾斯的斯諾登尼亞。他已經為數百本圖書配過插圖,熱衷於用傳統的鋼筆和墨水創造、勾畫各種形象。

7.《如影隨形的手機》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如影隨形的手機”——在21世紀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很難想像這世界若是沒了它們會變成什麼模樣。短短數年內,這些微型計算機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帶來了重大變化,讓我們僅在一個小螢幕上就能購物、理財、下載音樂、傳送視頻,並隨時隨地與人保持聯繫。如今我們的生活圍繞著手機展開,每件衣服都有用來裝手機的口袋。現在,想像一下沒有手機的生活,是不是很可怕?

新款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是沒有止境的,從預報天氣到檢測體內金屬異物它們幾乎無所不能。2013年聯合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70億人口中有60億可以接觸到手機——而全球只有45億人可以使用到像樣的廁所!

作者簡介:

吉姆·派普,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古代史和現代史,在成為全職作家之前曾從事出版業10年。他已創作數部非小說類兒童讀物,其作品多是歷史主題。他與妻兒現居愛爾蘭都柏林。

羅里·沃克,是一位來自英國威爾斯的美術家和插圖畫家。他喜歡用傳統的鋼筆和墨水作畫,已經為數百本書繪製了插圖。

8.《拯救生命的抗生素》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拯救生命的抗生素”——在一百年以前,你肯定不想有令人不快的傷口或疾病。當然,你現在也不想有,但現在至少還有藥(稱為抗生素)助你康復。如果你得了闌尾炎,或是腿折了,甚至身體有了很深的傷口,你很可能不會因此而死去。然而,如果你受傷後有大量細菌從空氣和周圍環境中湧入傷口,那就難說了。有很多細菌喜愛在傷口裡駐紮,人們得的許多疾病也都是由細菌所致,那些細菌是我們平時呼吸或吃進身體裡去的。細菌雖然極其微小,它們卻會不停地繁殖,最終在你身體中占據優勢,讓你變得虛弱不堪,甚至奪取你的生命。抗生素可以殺滅細菌。因此,在你往下讀的過程中,仔細想一想:你願意過沒有抗生素的生活嗎?

作者簡介:

安妮·魯尼,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英語,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她在幾所英國大學任過教職,目前是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的皇家一書基金會成員。安妮已經出版150多本兒童及成人書籍,其中基本的內容為科學及醫學史。她也創作兒童小說。

大衛·安契姆,1958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城市布萊頓。他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在廣告界從業了15年,後成為全職藝術工作者。他為大量非小說類童書繪製過插圖。

9.《傳承文明的圖書》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傳承文明的圖書”——“書”到底是什麼?根據字典上的定義,書就是由書頁構成的、書寫的或者印刷的東西,書頁黏合或者縫製在一起,並固定在套子裡。嗯,這大概是對現代書的定義,其實書籍還能以其它形式存在。比較準確地說,書就是旨在傳播信息、思想、故事和娛樂的、供人閱讀的任何東西。

書籍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儘管古代的書和現代的書外觀非常不同。未來的書也會和現在的書不盡相同,總之,書的發展是永不停歇的,書的變化令人耳目一新。在這本(紙墨)小書里,我們將追溯書的歷史,從最早的土質書,到現如今的電子書。我們將了解到書籍對人類文化文明的重要作用,也將體會到我們的生活是絕對絕對不可以離開書籍的。

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伍爾夫,曾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攻讀歷史。他創作了80多部兒童讀物,*近出版的書籍包括《假如世界沒有書籍》《你絕不願生活在“一戰”的戰壕里》等。另外他還創作兒童小說和青少年小說。

大衛·安契姆,1958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城市布萊頓。他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在廣告界從業了15年,後成為全職藝術工作者。他為大量非小說類童書繪製過插圖。

10.《“可怕”的牙醫》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可怕”的牙醫”——你知道嗎?有一段時間,也就是不久之前,世界上還沒有牙醫。每當人們牙痛難忍時,他們的牙齒就會變黑、變松、腐蝕,然後脫落。這很煩人—從這本書中你可以對牙痛做一個全面了解。但是今天,我們不再需要忍受牙痛或者擔心笑的時候露出豁牙。為什麼?因為有專業牙醫幫助我們。牙醫使用神奇的科技來修復和更換受損牙齒。他們用音樂以及友好的笑容幫助我們放鬆自己。他們治療我們的疼痛,友善關心,動作輕柔。同樣重要的是,他們教會我們如何保護牙齒,使我們的牙齒保持強健,外表好看。如果我們明智的話,每六個月就得去牙醫診所檢查牙齒。我們真的絕不想生活中沒有牙醫!

作者簡介:

菲奧娜·麥克唐納,曾在英格蘭劍橋大學和東英吉利大學學習歷史。她在中學和大學都教授過成人教育課程,撰寫過多部歷史題材的兒童讀物。

大衛·安契姆,1958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城市布萊頓。他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在廣告界從業了15年,後成為全職藝術工作者。他為大量非小說類童書繪製過插圖。

11.《不得不種的疫苗》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不得不種的疫苗”——把尖細的針扎進幼兒身上聽起來可不那么美妙,可免疫接種的確就是這種“殘忍之事”。僅需要把針刺入身體一小會,就能換來天大的好處,讓一個人不會患上可怕的致命疾病,要知道,那些疾病曾經奪去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這種交換聽起來還是蠻公平的,對吧?

免疫接種是將少量導致某種疾病的安全致病源注入身體,這樣一來,你身體的抗病機制就會積極行動起來,找出應對這種疾病的方法,但實際上它們並不需要真正採取行動,因為那並不是真正的感染。然而,如果你以後真的遇到這種疾病,身體就會知道如何採取行動,例如,假如你接種了小兒麻痹症和麻疹疫苗,或是其他疫苗,以後就不會得這些病了。你的身體認識這些疾病,所以在這些疾病源入侵你的身體時,就能立即行動起來,積極防禦,使你不會患上這些疾病。

作者簡介:

安妮·魯尼,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英語,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她在幾所英國大學任過教職,目前是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的皇家一書基金會成員。安妮已經出版150多本兒童及成人書籍,其中基本的內容為科學及醫學史。她也創作兒童小說。

大衛·安契姆,1958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城市布萊頓。他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在廣告界從業了15年,後成為全職藝術工作者。他為大量非小說類童書繪製過插圖。

12.《沖吧!廁所》

“身邊的科學真好玩·沖吧!廁所”——這東西形狀奇特:是一個有洞的座位,還可能只是一個洞,只不過旁邊帶有擱腳板。它外表光滑,閃閃發亮,但又冷又硬。它通常為明亮的白色,儘管也有可能是不鏽鋼做成,或有著柔和的彩色外表。

我們都見過它;我們都用過它。它令我們舒適,也給我們方便,是保持潔淨的必需品,也是進步的象徵。如果沒有它,城鎮生活無法正常,旅行也會變得艱難。它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我們所見的最大的救生員。但我們不大談論它,此外,如果我們有它,通常也是讓它呆在隱秘處。它是什麼?對,你當然已經猜到了!它就是卑微的廁所,我們離不開的廁所!它可是擁有悠久而又奇妙歷史!

作者簡介:

菲奧娜·麥克唐納,曾在英格蘭劍橋大學和東英吉利大學學習歷史。她在中學和大學都教授過成人教育課程,撰寫過多部歷史題材的兒童讀物。

大衛·安契姆,1958年出生於英格蘭南部城市布萊頓。他曾就讀於伊斯特本藝術學院,在廣告界從業了15年,後成為全職藝術工作者。他為大量非小說類童書繪製過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