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古道

蹚古道

陝西商人有三大歷史貢獻,一是“絲綢之路”,與中外商人開闢通往世界的商業大道;二是去蒙古做生意稱為“走西口”。三是康定茶馬古道之行,民間稱為“蹚古道”;康定古稱打箭爐,康定本地人將外地商人稱為爐客。陝商“蹚古道”康定茶馬交易之行常走的有六條道,長安子午峪,戶縣澇峪、周至黑峪口、周至辛口、駱峪口的儻駱古道、眉縣的褒斜道。而最繁忙的是儻駱古道和褒斜道,儻駱古道是關中以東的商人常走的路線,褒斜道是關中以西的商人常走的路線。清未後由於國家動盪、匪患不斷,從長安子午峪出發的路線成了古道主幹線。

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第一條是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陝西人開闢的;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
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始於漢唐,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由於明清時政府對販茶實行政府管制,販茶分區域,其中最繁華的茶馬交易市場在康定,稱為---蹚古道,因此陝康藏茶馬古道是當時可以在國內跨區販茶的茶馬古道。

國內的經商側重於茶馬交易,出國則成了絲綢之路。

報紙報紙

從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開啟至明清時代,我國各族商人走出省門、國門,他們對世界經濟繁榮、文化交融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秦蜀古道”是從長安(今西安)到成都的古道,全長1000多公里。從長安出發,分別經長安子午古道、周至黑峪口、周至辛口、儻駱古道、褒斜道、陳倉道(故道)出發,到達漢中,再由漢中到達成都。
由寶雞陳倉道出發的路線經金牛道可直達成都。
陝商最早走的路線是經過“秦蜀古道”,走向巴蜀(主要是康定,也有商人走向西亞、印度和東南亞。在康定分成2條路線,一條向西經昌都、拉薩走向國外,一條經大理、騰衝走向國外。),因是在古道之間來回走,“趟”是次數之意,“趟”還包含有踩山踩水路、試探、隨大家一起之意,稱為“趟古道”,“趟”的異體字是“蹚”,所以書面上寫為“蹚古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用詞的巧妙。
而最繁忙的是儻駱古道和褒斜道,儻駱古道是關中以東的商人常走的路線,褒斜道是關中以西的商人常走的路線。清未後由於國家動盪、匪患不斷,從子午古道出發的路線成了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保平安)
茶馬古道(保平安)

陝商到達康定後,支起鍋做飯,藏族同胞商人、外地商人都來批發茶葉,一是可以買賣鮮茶,二是初到的商人不知行情,可以買個好價錢,後來在有鍋的地方成了市場,陝商修建了避風的圍牆,在四周建了房屋,中間空地成了茶馬等交換的地方,我們把有人居住的地方叫村莊,陝商思念家鄉,就稱之為鍋莊。後來藏族同胞為了交易方便,自己建起了鍋莊,男人在外進貨,由女人在鍋莊打理,還興起了鍋莊舞。
有的商人經商很精明,但在人治的社會中比較弱勢,艱難的經商,依靠個人力量顯得力不從心,很難立足發展,老婆也跟了出來,協助男人從商,以前婦女地位低,女人在外不叫名字,而是在姓後帶一個“家”字,比如姓劉的女人叫劉家,姓胡的女人被叫做胡家,這種稱呼從古代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這個稱呼和鍋莊,藏族同胞稱陝西商人為莊家,因為善於經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莊家逐漸成了有錢有勢、說話一言九鼎、左右局勢等的代名詞。
現在我們在一些娛樂場合還能聽到莊家,莊家這一稱呼在各行各業影響深遠,在麻將場上,說“誰坐莊,誰是莊家。”在賭博場上,發牌的人被稱為莊家,莊家制定規則等等。
地圖地圖

茶葉來源

陝南茶
陝西南部屬漢水流域,是古老的巴蜀茶區,《華陽國志》記載,3000餘年前,陝南的巴人就栽植茶樹,飲用茶葉,並向朝廷敬貢茶葉。是中國茶葉原生地和茶文化發祥地。
南方茶
在湖南安化等地收購茶葉,運至涇陽,加工成便於運輸的磚茶。

“陝西商幫”不畏“茶馬古道”途中艱險、土匪盛行的惡劣環境,“陝西愣娃”以“乾肉水囊老羊皮,駿馬快刀英雄膽”的壯士豪氣,一輩輩艱難地“蹚古道”,“人硬、貨硬、性格硬”的關陝商賈默默無聞、踏踏實實地創業,“陝西商幫”名揚“茶馬古道”,曾壟斷西部通商達500年之久,創造出一個個商業奇蹟,推動了中西部和中外商品的交流,在當代,關陝商賈“蹚古道”的歷史幾乎無人提起,幾至擠進歷史的夾縫被人們淡忘,關陝商賈連基本的番號都沒有保住,世人盡知“走西口”和“闖關東”,風風火火的關陝商賈“蹚古道”,怎么就悄無聲息地消亡了呢?這是我們秦人的悲哀,這與陝西深厚的文化底蘊格格不入。

2005年8月20日,由雲南、四川、西藏三省相關地區組織的南方進京茶馬古道馬隊路過陝西,受到陝西人民的歡迎和幫助,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媒體進行了報導,在當時引進了強烈反響。而我們陝西的茶馬古道一直塵封在歷史中,有被淹沒之勢,陝西文化底蘊豐厚一直是我們的驕傲,而我們陝西人究竟為正統文化做出了什麼,就像陝北民歌《走西口》,在《走西口》電視劇播出後,許多山西人驚呼!以前認為《走西口》是陝北民歌,原來是山西民歌,他們不知道的是《走西口》確實是陝北民歌。而且當年走西口的主力軍是陝西人、山西人、河北人。陝西人沒有及時宣傳走西口,只得狠捶胸口,現在,我們有許多資源正在被人搶注,比如財神趙公明,紫雲山,日照、峨眉山都認為趙公明出生在他們那裡,而趙公明出生在陝西西安周至有縣誌等實物證明,每年有台灣等地人前來朝拜。還有茶馬古道,近幾年我們雖然有所重視,但關於茶馬古道的正道一直得不到統一,陝商茶馬古道的正道究竟在那裡,一直是眾說紛雲,處於一片亂爭之中,讓人無可奈何。

地圖地圖

 

康定茶馬交易(蹚古道)的歷史意義

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長期食用乳酪、牛羊肉等食品,燥熱難消化,需要茶葉幫助消化,唐宋時,為了加強軍事力量,需要大量的馬匹,茶馬交易由此開始。到了元朝,康定還是一片荒涼之地。
明朝時,由於陝南之外的有些地區的茶葉不好,影響了茶馬交易,所以,明政府嚴格管制販茶,其中最繁華的茶馬交易市場在康定,陝商經“秦蜀古道”到達康定,康定商人主要來自陝西、四川等省,陝商進入最早,經濟實力最雄厚,陝商踩出了中國第一條茶馬古道,稱為蹚古道,“蹚古道”是當時唯一可以在國內跨區販茶的茶馬古道。
藏商翻過折多山來到康定地區,陝商和川商從內地湧入康定地區。打破了“漢不入番,番不入漢”的壁壘。
茶馬交易主要在今天的康定一帶,不過,當時的市場只在中午前後進行二、三個小時,很快就結束了。
隨著茶葉的需求量逐漸增大,來回奔走已不適應商業形勢的發展了,需要在康定長期定居下來。
陝商最早適應形勢的發展,到達康定後,支起鍋做飯,藏族同胞商人、外地商人都來批發茶葉,一是可以買到鮮茶,二是剛來的人不知行情,可以買個好價錢,後來在有鍋的地方成了市場,陝商修建了避風的圍牆,在四周建了房屋,中間空地成了茶馬等交換的地方,我們把有人居住的地方叫村莊,陝商思念家鄉,就稱之為鍋莊。後來藏族同胞為了交易方便,自己建起了鍋莊,男人在外進貨,由女人在鍋莊打理,還興起了鍋莊舞。
(《明太祖實錄》卷251)記載:“秦蜀之茶、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思藏,五千餘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無此。”足以說明當時茶葉需求量之大,範圍之廣。
康定逐漸發展成為邊茶貿易的中心。
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設定打箭爐廳,屯兵戍守。
英國等侵略者想以印茶代替陝南茶、川茶,藉此把西藏從祖國分裂出去。但是藏族民眾不認可印茶,使侵略者的險惡圖謀落空。
茶馬交易以“鍋莊”為媒介,茶馬經濟將漢藏兩族民眾牢固的結合在一起,穩定了邊疆,開發了邊疆,意義重大。
陝商的貢獻功不可沒。

相關作品

歷史上,關陝商賈誠實守信,奮志經營,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富而不奢,他們的創業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尊重、學習和弘揚。我們要抓緊陝商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在《走西口》之後,“蹚古道”的宣傳擺在了我們的面前。任升《蹚古道》(ISBN:978-7-5541-0087-5)的出版填補了陝商、晉商茶馬交易歷史的文學空白。

長篇小說《蹚古道》

圖書圖書

出版:西安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ISBN:978-7-5541-0087-5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3)第043582號

第一章三省商人“蹚古道”
第二章設計第三章騙術得逞第四章心急如焚第五章尋求正義第六章人散家失第七章舉行婚禮第八章拜師經商第九章羊入虎口第十章學習絕技第十一章智答怪題第十二章謀劃發展第十三章尋訪老第十四章民間驗方第十五章初制產品第十六章試用產品第十七章銷售高潮第十八章埋下禍根第十九章遭遇劫匪第二十章安全脫身第二十一章知恩圖報第二十二章蒙受冤屈第二十三章開始自立第二十四章面對困難第二十五章古道蜿行第二十六章剷除邪惡第二十七章打探匪情第二十八章改造土匪第二十九章野外生存第三十章以小謀大第三十一章販賣私鹽第三十二章不幸遇災第三十三章虎口救人第三十四章捨身為哥第三十五章第一桶金第三十六章做大生意第三十七章好運撞頭第三十八章自討苦吃第三十九章幫助售布第四十章鄉土會館第四十一章漢藏同慶第四十二章倭寇來擾第四十三章商戰到底第四十四章終極較量第四十五章惡有惡報第四十六章高尚品德第四十七章懷念師傅第四十八章喜慶團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