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蘆笙

踩蘆笙

侗族民間體育活動之一——踩蘆笙 清代道光年問編撰的《靖州直隸州志》載:"每歲正月內,男女成群,吹蘆笙各寨遊戲,此往彼來,宰牲款待,名曰'踏歌堂',中秋亦然"。

簡介

今侗鄉踩蘆笙以中秋為盛。踩蘆笙中的"踩八卦"是人數不限的集體表演。參加表演者先列隊進入侗寨公共場所,指揮者引導隊員按事先測定的子午線踩踏入場,蘆笙齊奏,隊員們按蘆笙曲調的緩急抑揚,健步起舞,表演出威武雄壯的蘆笙團體操。舞時按八卦八門起舞,從"開"門入,"生"門退場。

樣式

踩蘆笙以雙人表演的"公雞斗架",單人表演的"鯉魚上灘"、"猛虎下山"、"龍鳳盤坐"最為精彩。

"公雞斗架":一"雞"以爪騰撲,一"雞"巧妙周旋,要求表演者身段柔軟,配合默契;尤其是口含蘆笙相互穿跨而過時,不相互碰撞,難度較大。"鯉魚上灘"實際是柔軟體操,表演者在口含小號蘆笙翻旋轉翅180度時,還要吹奏"鯉魚上灘"曲,倒手翻接前手翻,甚為驚險。"龍鳳盤坐"是一足佇立,一足盤腿,吹奏蘆笙。"猛虎下山"有如捕獲獵物狀,亦須翻騰跳躍。

參賽衣物

參加"踩蘆笙"表演的隊員身穿繡有侗族花紋的舞衣,衣長過膝,衣邊綴有若干小貝殼和古制錢,皂巾纏頭並插雞尾與銀毛(以銀製成形似雞尾毛)。指揮者手執紅傘,身披紅毯,頭束素巾,並左插雞尾毛,右插銀毛。

規則

踩蘆笙一般僅作表演,唯中秋節舉行踩蘆笙比賽。各參賽隊須吹奏整齊,舞步一致,進退仰合與旋轉應不差分毫,如略有差錯,則笙簧變音,即為敗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