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脫位

踝關節脫位

因距骨體處於踝穴中,周圍有堅強的韌帶包繞,牢固穩定,故單純踝關節脫位極為罕見,多合併有骨折。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踝關節脫位踝關節脫位
中文名: 踝關節脫位 英文名:dislocation of ankle joint 別名: 踝骨脫;腳盤出臼;腳踝骱出

概述

因距骨體處於踝穴中,周圍有堅強的韌帶包繞,牢固穩定,故單純踝關節脫位極為罕見,多合併有骨折。本節討論的是以脫位為主,合併有較輕微骨折的踝部
中文名:編輯本段踝關節脫位 英文名:編輯本段dislocation of ankle joint 別 名:編輯本段踝骨脫;腳盤出臼;腳踝骱出踝關節脫位
損傷,簡稱為踝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ankle joint),此種損傷以後脫位最多見,前脫位次之,向上脫位最為少見。

病因

當踝關節跖屈位時,小腿突然受到強有力的向前衝擊力,可致踝關節後脫位。當踝關節背伸位,自高處墜落、足跟著地,可致踝關節前脫位,當壓縮性損傷使
踝關節脫位踝關節脫位
下脛腓關節分離時,可致踝關節上脫位。
臨床表現:編輯本段受傷後踝部即出現疼痛、腫脹、畸形和觸痛。後脫位者脛腓骨下端在皮下突出明顯,並可觸及,脛骨前緣至足跟的距離增大,前足變短;前脫位者距骨體位於前踝皮下,踝關節背屈受限;向上脫位者外觀可見傷肢局部短縮,腫脹劇烈。

檢查

影像學檢查,踝關節脫位診斷並不困難,常規X線攝片很容易證實上述診斷;特殊檢查CT,掃描容易檢出合併存在的微小骨折。

治療

1.踝關節後脫位的治療 應立即在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復位。復位方法是先屈曲膝關節,再行足跖屈牽引,當距骨進入踝穴後,即背伸踝關節,並用長腿石膏固定5周。合併有嚴重骨折按踝關節骨折處理。
2.踝關節前脫位的治療 傷後立即在麻醉下復位,屈膝關節、足背伸,進行牽引,當距骨與脛骨前下唇解脫,即推距骨向下向後復位。復位後,用長腿石膏固定足在跖屈位3周。

預防

踝部損傷是日常生活、軍體活動中最常見的損傷,為了減少這類傷患的發生,增進人民健康,提高工作效益,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開展對踝部損傷的預防工作。1.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利用電視、廣播等各種形式,對這類損傷的病因、預防方法進行科普教育和宣傳。如避免穿高跟尖底鞋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疾行,是預防踝部損傷的重要措施。2.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規範操作,檢查防護設備,按常規著防護裝備。保持正確體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