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鼓中幡

跨鼓中幡是兩種藝術形式結合表演的會,由廚行同業所辦,會名“鄉祠前遠音跨鼓中幡會”,傳建立於清康熙時,乾隆時曾因接駕表演精彩而獲賞賜龍旗兩面、鼓手8人每人一件黃馬褂之殊榮。

來由

跨鼓隊是大鼓八面,用黃繩繫於頸間,鼓手人穿黃馬褂;鐺子八面,擊者每人穿黃坎肩;另有雙髻文童12人,各著鮮衣,手托花籃;武童亦12人,手持對鈸。演奏時,跨鼓聲輕重緩急不同,鐺子打點。文童輕歌,嗩吶伴奏。武童則擊耍對鈸和人體擺字,常擺的吉祥詞為“江山太平”、“天下太平”等,變換極迅速。中幡隊最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長竹竿掛長幡,幡寬五尺,青緞面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長竹竿掛長幡,幡寬五尺,青緞面紅布里。幡頂斜插旗子兩面、燈籠兩個、傘蓋三把,並系綴銅鈴若干,每架各有長幌繩兩條(較北京中幡少一至二條)。每架總重超過百斤,行會中或托手中,臂上或槓肩頭。表演時則頂上額,或伸臂托塔,表演者作各種驚險動作,但幡竿不能離身,不能倒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