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併購與國家經濟安全

由此得出結論:只有當本國上下游企業聯盟與跨國公司在市場競爭方面取得均衡態勢時,通過後向關聯渠道所獲取的新技術才會給本國行業利潤和社會福利帶來最大化收益,此時後向技術外溢效應最大,國家經濟安全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最後,本書依據定性分析結果和定量分析結論,提出了在新時期開放局面下,在建立互利共贏的引資機制下,如何利用來自跨國公司的後向技術外溢,以提高本國技術水平、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政策建議。 《跨國併購與國家經濟安全(基於後向關聯分析的實證研究)》的理論價值是將跨國併購、技術外溢與國家經濟安全置於統一的分析框架中,通過建立上下游雙邊寡頭壟斷模型,借鑑具有“平衡貢獻性質”的中間投入品價格談判機制,得到了跨國公司縱向併購機理、提高中間品生產技術以保障本國龍頭企業免遭跨國併購,以及如何最大化地實現後向外溢效應的結論,這為建立並完善和諧統一、互利共贏的開放體系提供了理論支撐。

內容介紹

首先,劉舜佳所著的《跨國併購與國家經濟安全(基於後向關聯分析的實證研究)》對跨國併購與國家經濟安全這兩個層面的研究進行回顧和總結,並進行簡要評述,為從東道國國家層面選取跨國併購的影響因素以及國家經濟安全衡量指標提供理論依據。
其次,《跨國併購與國家經濟安全(基於後向關聯分析的實證研究)》探尋了跨國公司在廣大開發中國家產生技術外溢的主渠道,沿“截面數據一面板數據一外溢渠道”這一研究主線,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數據樣本、不同計量方案、不同外溢渠道下經驗實證的對比,明確了上下游、內外資企業間的後向關聯渠道(Backward Linkages)是跨國公司在開發中國家產生技術外溢、提高中間投人品生產行業技術水平的可靠渠道。
通過建立上下游雙邊壟斷模型,在中間投人品為非貿易品以及併購可帶來收益遞增的條件下,運用三階段逆向推導法和Shapley值法,定性分析了本國上遊行業中間品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在促使本土上下游企業組建聯盟以抵禦跨國併購中所起的作用,為進一步分析本國上游中間品生產企業如何通過後向關聯渠道挖掘技術外溢奠定了基礎。
在明確中間品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對保障本國龍頭企業免遭跨國併購的重要意義之後,本書將上下游雙邊壟斷模型擴展成包含4家企業在內的上下游雙邊寡頭壟斷模型,借鑑聯盟博弈理論中具有“平衡貢獻性質”的中間投入品價格談判機制,從而使行業利潤在企業間的分配具有Shapley值性質的前提下,定性分析了下游跨國公司對上游龍頭企業的縱向併購機理,以及在有跨國併購改變市場結構以及兩種中間品生產技術可供選擇的情況下,在各市場結構中,通過後向關聯渠道所獲取的新技術對本國行業利潤和社會福利的影響,並以此為國家經濟安全衡量指標。由此得出結論:只有當本國上下游企業聯盟與跨國公司在市場競爭方面取得均衡態勢時,通過後向關聯渠道所獲取的新技術才會給本國行業利潤和社會福利帶來最大化收益,此時後向技術外溢效應最大,國家經濟安全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在得到定性分析結論後,本書以2002年的中國投入一產出係數和1999~2006年38個工業部類的面板數據為樣本,構造了反映後向技術外溢的後向關聯渠道,實證結果表明:當內外資企業市場競爭處於均衡時,後向外溢效應為最大,且統計上顯著。分樣本檢驗結果還表明:上下游、內外資企業間技術差距越大、下遊行業外資企業集聚程度越強、上遊行業內外資企業競爭越激烈、上遊行業內資企業規模越大,均有利於後向外溢效應的發生。
最後,本書依據定性分析結果和定量分析結論,提出了在新時期開放局面下,在建立互利共贏的引資機制下,如何利用來自跨國公司的後向技術外溢,以提高本國技術水平、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政策建議。具體包括:組建上下游企業聯盟、最佳化國有經濟結構、完善巨觀政策導向體系等。
《跨國併購與國家經濟安全(基於後向關聯分析的實證研究)》的理論價值是將跨國併購、技術外溢與國家經濟安全置於統一的分析框架中,通過建立上下游雙邊寡頭壟斷模型,借鑑具有“平衡貢獻性質”的中間投入品價格談判機制,得到了跨國公司縱向併購機理、提高中間品生產技術以保障本國龍頭企業免遭跨國併購,以及如何最大化地實現後向外溢效應的結論,這為建立並完善和諧統一、互利共贏的開放體系提供了理論支撐。本書的實際套用價值則是從定性結論以及定量角度,系統深入地研究了後向外溢效應及其各種影響因素,為我國招商引資政策的調整、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市場換技術的再實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鑑。既可以指導我國企業更好地安排生產和投資的組合選擇,又有助於改進我國巨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高巨觀經濟政策的效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