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瑞

趙鳳瑞

趙鳳瑞,男,漢族人,1943年8月8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1967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世界人工氣管第一人,首創趙氏人工氣管手術。是他發明的一種真正的人工氣管,實現了與患者自身氣管達到生物學癒合的目的,真正成為患者自身氣管的一個有機部分。有了這一技術,氣管切除再長,都有辦法將切斷的氣管接起來。

基本信息

工作經歷

曾任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現任北京燕化鳳凰醫院和健宮醫院技術院長、大外科主任和胸外科主任。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主任醫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胸外科博士導師。

1990年獲英國GMC臨時行醫執照,現為國際冷凍外科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yosurgery)副主席。

參加學會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胸外科博士導師。

中華醫學會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第四五六屆編委。

中華外科雜誌特邀編委。

食管外科雜誌編委。

中華醫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委。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編委。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編委。

中華臨床醫師雜誌通訊編委。

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

北京市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專家。

個人經歷

在趙鳳瑞1967年畢業的時候,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到祖國的大西北、大西南“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他被分配到甘肅省臨夏縣,這是距蘭州150公里的山區。在臨夏期間,他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那時農村生活條件相當艱苦,特別是臨夏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但他什麼髒活累活都乾。吃飯在農民家裡,每天換一家,時常吃不飽飯。冬季“農業學大寨”背石頭拉土,中午在地頭吃凍得硬邦邦的土豆,晚上在老鄉家喝清湯寡水的酸雜麵湯。但是在油燈下他還是忘不了讀書。村裡有了病人,他有求必應。8個月後因表現優秀,破例被分配到縣醫院做了一名外科醫生,這一乾就是十年。農村環境很磨人,有辦法的人搞關係回城,沒辦法的人就只有認命混日子了。趙鳳瑞在這十年中,潛心精讀了《腹部外科學》、《膽道外科》等專著,又爭取到部隊醫院和蘭醫二院進修的機會。在沒有上級大夫、極其簡陋的條件下,獨立完成了大量外科、骨科、婦產科手術,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同時在沒有教師,沒有音像的條件下,硬是自學了英語。1979年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胸外科泰斗辛育齡教授,趙鳳瑞的醫學生涯發生了巨變。

在1979年—1982年的三年研究生中,趙鳳瑞閱讀了大量世界醫學文獻,英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並開始發表翻譯文章。從此他真正開始了胸外科職業生涯。在1986年—1988年和1993年—1994年又分別去了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和英國倫敦帝國大學進行研修。使他在肺移植等胸外科前沿學科的理論和實踐都提高了一大步。之後他在美國又參加了兩期全美呼吸管理學習班,從英美回來之後,趙鳳瑞在胸心外科領域裡漸露頭角。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他就已經開始接觸和使用呼吸機了,此後無論走到那裡,都把呼吸機當做鑽研對象。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這十年里趙豐瑞搶救了幾十例開胸手術後呼吸衰竭,成為了呼吸機和呼吸衰竭方面的專家。為搶救病人,經常連續三五天、有時一兩周地守在病人和呼吸機旁邊,隨時發現和處理病情變化,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經驗。最長一次他40天沒有回家,吃住都在病房。就是這種鑽研精神,使他在醫學領域裡不斷的成長並取得巨大成就。

科研經歷

胸外科的手術風險很大,尤其肺切除需要處理多條手指粗細的大血管,粘連嚴重或腫瘤侵犯的病人,解剖起來特別困難,稍有不慎即會發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趙鳳瑞在做主治醫生時曾經碰到過一例肺中葉不張的結核病患者,手術中因為肺動脈破裂,不得不做了右全肺切除,術後發生呼吸衰竭等併發症,反反覆覆住院治療,最後不治而亡。這件事對他的刺激很大。如果能夠不做全肺切除,這個病人也許能夠保住生命。伺候,他就一直琢磨如何能夠保住一葉肺、如何能夠不出現意外大出血的措施。1990年趙鳳瑞總結出了七項肺血管阻斷和成形技術,在全國性學術大會上受到胸外科醫生們的高度重視和認可。這種辦法是一旦發現血管難以分離就預先解剖游離出該血管的近端,必要時也游離出遠端,用止血帶或無創傷血管鉗控制起來,手術中萬一撥破血管,遠近端一控制,就不會發生大出血,可以從容將該血管成功分離。伺候,他所在的科室在沒有發生過因肺血管分離破裂意外大出血的情況,手術安全性大大提高,也減少了創傷很大的全肺切除比例,是肺切除手術向前提高了一大步。

1993年,國外剛剛出現雷射打孔治療冠性病的報導,他就在《健康報》上發表文章將其介紹到國內來。他最早在國內開展和推廣胸腹腔分流治療頑固性胸水,最早向國內介紹肺氣腫肺減容手術,他也是在國內最早開展肺減容手術者(1996年)。在趙鳳瑞開展肺減容治療晚期肺氣腫的實踐中發現,手術有相當大的創傷和危險性,如何減少這種危險性而又能達到肺減容的目的,成為他經常思考的問題。忽然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如果能夠經氣管鏡將肺氣腫最嚴重的“靶區”支氣管堵塞,就可以達到肺減容的目的!2000年,趙鳳瑞在全世界最早開展了這種他稱之為“支氣管堵塞發肺減容”的治療方法,成功治療了一例長期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使他終於摘掉了呼吸機,可以自由呼吸自由生活了!文章發表在《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上》。直到近年,國外才陸續有類似的治療方法報告,比他完了好幾年,趙鳳瑞也是國際上最早開展胸腔鏡輔助腋下小切口單側肺減容手術者,他所做的肺減容病人都獲得了成功。

肺移植是醫學尖端課題,在我國開展的最晚,至今仍遠遠落後於腎、肝和心臟等器官的移植。趙鳳瑞的導師辛育齡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末嘗試做過2例。趙鳳瑞有幸先後師從兩位國際上最最有名的肺移植大師Cooper和Yacoub,他從美國回來以後,目標就選定了這個頂級課題。先後在國家級雜誌和專業參考書上發表多篇肺移植綜述文章。但由於多種原因,1996年趙鳳瑞才在外地醫院做成第1例臨床肺移植,比國內最早開展的醫院晚了幾個月。1997年又在兄弟醫院做2例,使得我國肺移植不再一枝獨秀,從而引起國內同行對肺移植的密切關注。2004年6月,時隔7年之後,他又與兄弟醫院的專家一道,成功地為肺纖維化病人做了單肺移植,2005年又做一例,都獲得了成功。患者現都已出院並恢復正常生活。

2002年鳳凰醫院集團慧眼識珠,誠摯邀請,趙鳳瑞被鳳凰醫院集團領導的真誠所打動,欣然加盟。同年7月,剛剛來鳳凰醫院集團下屬的北京健宮醫院工作一個月後,鳳凰醫院集團總裁徐捷女士專門為趙教授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推出了技術含量世界第一的“趙氏人工氣管”這是趙鳳瑞帶領他的博士研究生們完成的一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課題。

同時趙鳳瑞對冷凍醫學推廣也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果,當他在英國留學學習肺移植期間,他有幸結識了國際國際冷凍外科學會主席Maiwand,贈送給他一台冷凍治療機和專利探頭。回國之後,趙鳳瑞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冷凍肋間神經預防開胸手術後的疼痛的實驗和臨床研究。實驗結果發表在《中華外科雜誌》和《中華實驗外科雜誌》上,後來又發表到《歐洲胸心血管外科雜誌》上,之後曾多次在地方和全國性學術大會上報告推廣。趙鳳瑞還先後五次邀請Maiwand訪華,在全國多個城市和會議上介紹冷凍醫學進展情況,把國外最新的冷凍醫學信息帶到中國。他還親自舉辦了多次全國性冷凍治療學習班,親自為醫生們講解和示範,不遺餘力地為促進了我國冷凍醫學發展盡力。

世界級醫學貢獻

由趙鳳瑞自己發明的趙氏人工氣管是總結前人經驗,並受整形外科經驗的啟發,經過兩年多的動物實驗,終於發明了內面襯復皮膚,中間為記憶合金網,外層為肌肉和皮下組織,並且帶有豐富血液供應的肌肉血管蒂、活的“三明治式”人工氣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氣管。也使得趙鳳瑞一舉成為世界人工氣管第一人。

趙氏人工氣管簡介

氣管狹窄或氣管腫瘤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氣管節段性切除。但是氣管切除手術難度極大,風險也就極大。氣管腫瘤的發病率雖然只占上呼吸道腫瘤的2%,但是氣管切除達6 cm即無法進行氣管端端吻合,而需進行同種異體氣管移植或人工氣管移植。同種異體氣管移植存在移植段缺血、免疫排斥以及供體短缺三大問題。因此,病情嚴重的患者常常跑遍全國的大醫院而找不到接診醫生,最後的結局都是窒息死亡。氣管切除的難點很多,並且帶有極大風險。而最難的是氣管切除長度在手術前很難準確地確定,常常手術中發現病變範圍比手術前估計的要更加廣泛,因此需要切除更長的氣管。人的氣管只有10~11公分長,切除4~6公分就很難吻合。如果手術台上無法將切斷的氣管接起來,那將是醫生和患者最大的災難,怎么下台?!結果病人難免一死。因此,氣管手術讓醫生望而生危,望而卻步。

氣管移植和傳統觀念上的人工氣管(包括組織工程學人工氣管),由於排異、無法解決血供、沒有氣管黏膜覆蓋等原因,都沒有真正套用到臨床。可以說迄今為止的人工氣管,無論是用碳纖維、矽膠或其他材料製成的,最多都只是一個內支架,不能與人的氣管形成生物學癒合。

而在趙鳳瑞之前,器官移植和人工氣管還沒有真正的成功者。趙鳳瑞教授總結前人經驗,並受整形外科經驗的啟發,經過兩年多的動物實驗,打破傳統觀念,結合現代材料工藝,發明的一種真正的人工氣管,實現了與患者自身氣管達到生物學癒合的目的,真正成為患者自身氣管的一個有機部分。

設計原理

趙鳳瑞總結了既往失敗得原因:主要是人工材料與自體組織不能真正癒合,容易發生與細菌接觸的感染。之後設定了詳細地設計方針:用現代科技(記憶合金)與傳統手術(二期手術)相結合。

趙氏人工氣管的學名稱為“記憶合金網二期成型人工氣管”。原理是:一期手術將預先成形(長方形)的記憶合金網埋藏在皮下,帶肌肉血管蒂“三明治式”記憶合金網二期成形人工氣管置換術,形成真正意義的人工氣管,讓內麵皮膚被襯,與氣管黏膜完全癒合,使人工材料與細菌隔絕,不發生感染。由中層記憶合金網相當氣管軟骨,起支撐作用,保證氣管管腔通暢。且具有三維彈性及可扭轉特性,符合氣管生理。

外層為肌肉和血管蒂,與氣管外膜及周圍組織癒合,保證人工氣管的血供,有生命活力。等到皮膚與深層組織完全癒合後,再進行二次手術,沿網邊切開,然後皮膚在內面捲起來後縫合成管狀,外層為結締組織和肌肉血管蒂保證血供。再將其置於切斷了的氣管上下端之間,與氣管上下端分別吻合。內面的皮膚與氣管黏膜癒合,使人工氣管與外界完全隔絕,人工材料完全封閉於無菌環境中,保證了人工氣管與自身氣管達到生物學癒合。

這是區別於世界上一切人工氣管的關鍵所在,是真正的人工氣管。國內外文獻已將其稱為趙氏人工氣管。

有了這一技術,氣管切除再長,我們都有辦法將切斷的氣管接起來,因此,什麼樣的病人我們都可以治療了。輕者,氣管鏡雷射冷凍治療,擴張治療,嚴重者手術治療,無法治療的患者還可以支架治療,保證所有患者都有一種最適合的治療方法,並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趙氏人工氣管的優點

記憶合金具有穩定的形狀記憶效應、超彈性、低磁性、耐疲勞、耐磨損、耐腐蝕、不致癌、不致畸、不致敏以及良好的組織相容性等特點,已在口腔正畸、骨科矯形、介入治療、心胸血管外科等領域獲得套用。在心胸血管外科領域主要用於血管、氣管、食管等狹窄時作內支架套用。我們的記憶合金人工氣管實驗表明,實驗狗可長期無病生存,管腔不狹、不漏、不影響排痰,為下一步套用於臨床提供了可靠依據。記憶合金人工氣管能保持氣管形狀,具有良好的通氣功能,組織相容性好,有與氣管黏膜緊密癒合連成一體,自體組織內襯皮膚胸膜腹膜心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基本達到了以上6條標準,是目前較好的一種新型氣管代用品。這項研究可能會對其他人工器官的研究具有啟發作用。

記憶合金人工氣管不需要放置內支架,避免了長期放置內支架所引起的併發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氣管。

並制定了幫助患者恢復說話能力的康複方針。患者術後終於恢復了可以用聲音表達,並堅定了生活的信念。無論患者是什麼地位和身份。當失去說話能力時,脖子上插個金屬插管,呼吸咳痰都經過脖子上的這個窟窿,人,哪裡還談得上體面地活著!而趙氏人工氣管不僅讓患者恢復了聲音,更重要的是讓他能夠體面地活著,恢復了繼續生存下去的願望!

適應症人群

適應症:氣管腫瘤、氣管狹窄、氣管閉鎖、氣管造口術後無法拔管、氣管軟化、氣管缺失等,氣管切除或缺失段不超過137.5px者。

成功案例

在2002年4月19日趙鳳瑞完成了1例人工氣管置換術。

該例患者為女性,48歲,進行性呼吸困難8年,2002年1月9日進行入院治療。

趙鳳瑞 趙鳳瑞

入院時的診斷為氣管類癌。手術方法:手術分兩期進行。一期為埋置記憶合金網,二期為人工氣管移植。記憶合金網由趙鳳瑞教授親自設計,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

埋置記憶合金網:2002年1月25日局麻下取左側頸部距中線8 cm處作一6.5 cm的橫切口,皮下游離出長方形袋狀空間。仔細止血後,將記憶合金網長徑與氣管長徑垂直,凹面向上緊貼皮膚埋於頸部皮下絲線固定好,以確保合金網不移位。術後用紗布加壓包紮,切口一甲癒合。

人工氣管移植:2002年5月19日施行雙側頸叢麻醉。頸部低位橫切口5 cm (胸骨柄上2 cm)聯合左頸旁沿記憶合金網右側緣縱切口5 cm。將頸部瘢痕向上翻轉,分層游離至氣管腫瘤下方在估計的瘤體下端左上1.5 cm橫行切開氣管向遠端插入氣管插管,接呼吸機;沿氣管腫瘤下緣切斷氣管,游離右側緣,分離出右側喉返神經,加以保護,切除部分甲狀腺,將腫瘤向上掀起,游離腫瘤左側緣,移除氣管腫瘤及其相連的氣管,上下氣管斷端距離為6 cm。沿記憶合金網餘下的三邊切開皮膚並從四邊分別沿真皮下向中心部位游離,留下2 cm×4 cm的皮下組織蒂。將與身體縱軸平行的兩邊對端翻卷,形成皮膚在內的記憶合金人工氣管。兩切緣縫合固定,加固至不漏氣。使蒂部得到充分松解後,經皮下隧道,將人工氣管牽至氣管床進行吻合。先吻合上端,再吻合下端。下端吻合口後壁吻合完成後,拔除台上氣管插管,頸口送入另一氣管插管保持通氣,吻合前壁。吻合完成後在吻合口下方的氣管行T形氣管造口,並在切口下另外做小切口,插入金屬氣管插管。供皮區創面直接皮下剝離後縫合。患者術後第二天即能說話進食,下床走動,術後15天拔除氣管切開插管,18天痊癒出院。複查胸片人工氣管腔通暢。

影響程度

當2005年第14屆世界胸心外科醫師大會在北京華潤飯店召開時。由趙鳳瑞對“趙氏人工氣管”作了大會報告,引起了參會的外籍專家,包括日本呼吸器外科(胸外科)學會會長長田博昭等的強烈關注,他們給了很高的評價。

長田博昭在休息時間找到趙鳳瑞,提出了兩個請求:一是能否在日本雜誌發表他的工作,二是可否接受邀請赴日講學。趙鳳瑞教授都欣然答應。不久接到長田博昭的正式邀請,邀請趙鳳瑞教授和他的妻子參加第23屆日本呼吸器外科學會年會。

趙鳳瑞 趙鳳瑞

在2006年5月26日,趙鳳瑞在大會上做了有關“趙氏人工氣管”的專題報告,從氣管外科現狀談到趙氏人工氣管設計思想以及動物實驗等前期工作,重點介紹了5例成功的臨床病例。設計思想和臨床的成功獲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大會首席特邀佳賓美國JD Cooper教授也為之做了高度評價。

海外求學經歷

趙鳳瑞與Cooper 趙鳳瑞與Cooper

1986年到1988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世界衛生組織研修生,在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院胸外科學習2年,並得到世界著名胸外科Joel D Cooper的指導。

1993年到1994年他又在世界著名的心肺移植中心英國倫敦帝國大學Harefiled醫院研修一年。師從世界著名心胸外科巨匠Magdi Yacoub教授使他在肺移植等胸外科前沿學科的理論和實踐都提高了一大步。

參與編譯及發表專著

1993年到1994年當趙鳳瑞在世界著名的心肺移植中心英國倫敦帝國大學Harefiled醫院研修一年後又用2個月時間,閱讀了當時幾乎全部的英文文獻近200篇,為《現代胸心外科學》一書寫出了4萬多字的肺移植文章。

趙鳳瑞 趙鳳瑞

參與編寫書籍8本:顧愷時《胸心外科手術學》孫衍慶《現代胸心外科學》丁嘉安《肺移植》張國良《實用胸部外科學》彭忠民《實用胸部腫瘤外科學》王俊《肺氣腫外科診治》何權贏《現代呼吸病診斷學》及《現代呼吸病治療學》

主譯300萬字《普通胸部外科學》上下冊,及《外科學》一部,

另發表醫學譯文100餘篇。

趙鳳瑞,張銀合,劉德若等:記憶合金網二期成形人工氣管臨床套用 中華外 科雜誌 2003,41:201-204

2.Z hao Fengrui, Zhang Yinhe, Liu Shimin, Yu Jianjun. Artificial trachea reconstruction with two-stage approach using memory-alloy mesh.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3; 116:1949-1951

3. 趙鳳瑞,張銀合,楊金龍,邢學忠,雲闊:記憶合金網二期成形人工氣管置換術——氣管重建的好方法。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4, 20:73

4. 張銀合,趙鳳瑞,劉德若,宋之乙,陳京宇,辛育齡:記憶合金網二期成形人工氣管實驗研究。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4,20:67

5. 趙鳳瑞,楊金龍,張銀合,邢學忠,雲闊:氣管切除麻醉及手術方式探討。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通訊 2005, 8(1):9-10

6. 趙鳳瑞,張銀合,楊金龍,等:氣管切除術麻醉與手術方式探討。中華外科雜誌 2005,43:83-86

7. 趙鳳瑞, 楊金龍,黃昱,等:醫源性氣管節段性閉鎖1例。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5,21:128

8. 趙鳳瑞,吳雄,馬振東,等:可回收 Sigma 支架治療繼發性氣管食管瘺。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6 , 22 : 401-403

9. 趙鳳瑞,張銀合:人工氣管。張國良主編:實用胸部外科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7 年,北京。第五篇氣管疾病,第四章人工氣管( P296-307 )

10. 趙鳳瑞,張銀合:氣管重建與趙氏人工氣管。劉奇,劉會寧,彭忠民主編:實用胸部腫瘤外科學。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07 ,北京。第二篇肺部腫瘤,第十六章氣管腫瘤( P306-323 )

11. Zhao Fengrui, Zhang Yinhe, Yang Jinlong, Xing Xuezhong, Ma Zhendong: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f Two-Stage Reconstruction of Trachea with “Sandwich”Pedicle Artificial Trachea. 日本呼吸器外科學會雑志( The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Chest Surgery, Jpn J Cest Surg )。 2006 , 20 ( 3 ) :21,138

趙鳳瑞 趙鳳瑞

12. 趙鳳瑞:趙氏人工氣管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第 23 屆日本胸外科年會(第 23 回日本呼吸器外科學會総會 )大會特邀報告,日本東京Park Tower 大酒店,2006年5月25-27日

13. 趙鳳瑞,等:趙氏人工氣管臨床套用遠期隨訪 1例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8 ,24:220-222

14. 趙鳳瑞,陳萬生,等:趙氏 II 型人工氣管實驗研究。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8,24:224-226

15. 趙鳳瑞,馬振東,楊金龍,等: Sigma 覆膜 支架治療食管氣管瘺 22 例 臨床分析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08 ,7:619-621。

16. 趙鳳瑞,張曉,等:長段氣管置換術後遠期隨訪1例。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8 ,24:121-122

17. 氣管切除與人工氣管重建成手術25例麻醉方法分析。中華外科雜誌2008,46:981-984

18. 趙鳳瑞,等:趙氏人工氣管臨床套用遠期隨訪。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8,24:220-222

19. 趙鳳瑞,等:趙氏II型人工氣管實驗研究。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8,24:224-227

19. 趙鳳瑞,等:趙氏II型人工氣管實驗研究。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2008,24:224-227

組織學習及參加學會

90年代協助辛育齡教授研究推廣電化學療法,在全國舉辦幾十期學習班,並參與組織和主持了第一及第三屆 國際學術大會(均在亞運村國際會議中心)。

1993年9月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二屆電化學療法國際學術大會上做《電化學療法治療肺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專題報告。1994年德國慕尼黑電化學國際研討會上做《電化學治療肺癌》專題報告。

1995年第九屆世界針灸大會上做了第一個大會報告《電化學療法在中國的發展》。

1996年瑞士盧賽恩第二屆國際物理療法學術大會上做《電化學治療腫瘤》專題報告。

04年14屆世界胸心血管外科醫師大會

全國第五屆胸心血管外科學術大會

第二屆普胸學術大會

天津市第二屆胸心外科大會

山東省第四屆胸心外科大會

長春第二屆國際胸外科研討會大會報告

日本第36屆胸外科年會特邀專題報告

00年主辦全國《肺移植、肺減容及胸外科新進展》學習班,美國J.D.Coope大會報告,同聲翻譯。04年14屆世界胸心外科醫師大會再邀Cooper教授在京為全國代表講授《肺移植和肺減容》,同聲翻譯。

趙鳳瑞 趙鳳瑞

並出訪過二十餘個國家和地區並做過大會專題報告,包括冷凍外科,電化療,及趙氏人工氣管等。

01年裡斯本11屆國際冷凍外科學會大會報告《冷凍肋間神經預防開胸術後胸痛的實驗與臨床研究》,03年率20位專家倫敦12屆國際冷凍外科學會,大會報告《冷凍外科在中國的發展》,理事會投票選舉為國際冷凍外科學會副主席並授證書。04年應邀日本冷凍學會大會報告。05年希臘13屆大會報告,並投票競選成功北京14屆大會舉辦權,任大會執行主席。

趙鳳瑞 趙鳳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