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傳[三國志人物傳記]

趙雲傳[三國志人物傳記]
趙雲傳[三國志人物傳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雲傳》是陳壽為蜀漢名將趙雲立的人物傳記,選自《三國志》卷二十七《蜀書第六》,陳壽將其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人合傳。

基本信息

傳記原文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①《雲別傳》曰: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

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托。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

②《雲別傳》曰: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范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雲無纖介。先是,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雲鄉里人,少小相知,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 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第二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①《雲別傳》曰: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 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 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②《雲別傳》曰: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余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謚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謚。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謚。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謚。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謚,時論以為榮。①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①《雲別傳》載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書籍概要

《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由陳壽所撰,包括魏志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計65卷36.7萬字,書中有440名三國歷史人物,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陳壽依據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基本材料,又自行採集蜀國史事,最終成書。《三國志》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它是三國分立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三書已合為一書。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並《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終於完成了歷史巨著《三國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