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城遺址

趙長城遺址

趙長城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保留比較好的一段在包頭石拐公路10公里處。趙長城橫亘於包頭市轄區的中部,位於固陽縣境內的大廟村,大約在趙武靈王二十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前300年)修築。它迤邐於陰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山南是狹長的土默川平原,水草肥美,古代是兵家必爭之地。

遺址介紹

從市區乘車向北行駛約20多公里,就到了固陽縣境內的大廟村,在路邊的一處山坡上,可以看到豎著一塊近2米高的石碑上書"中

趙長城遺址趙長城遺址
國長城遺址",這就是包頭境內的趙長城了。趙長城橫亘於包頭市轄區的中部,大約在趙武靈王二十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前300年)修築。秦漢繼續使用。它迤邐於陰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山南是狹長的土默川平原,水草肥美,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苑囿,也是南進中原的跳板,另一方面,當時中原的漢族若想排除遊牧民族的侵襲,也必須占領陰山南麓的沃野,扼守陰山的主要路口,因此,在戰國群雄兼併戰爭中,這黃河北岸平原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途經包頭段的趙長城約130公里,高約5米,下寬約5米左右,站在土築長城之上眺望,可隱約地看到遠處這一線土築長城從大廟起,東向邊牆壕村,西向昆都侖區,迤邐而去,非常壯觀。烽燧沒在城垣上,平面呈方形,其寬10餘米,台間距1公里,障城在險要處設定較多,一般為800-1000平方米之間。趙長城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保留比較好的一段在包頭至石拐公路10公里處。

相關詩句

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

翦伯贊

騎射胡服捍北疆

英雄無愧武靈王

邯鄲歌舞終消歇

河曲風光舊莽蒼

望斷雲中無鵠起

飛來天外有鷹揚

兩千幾百年間事

只剩蓬蒿伴土牆

遺址的歷史

趙長城遺址趙長城遺址

位於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南麓。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眼騎射”,向北面擴張領土,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北攻林胡、樓煩,並在陰山南麓修築長城,東起河北省蔚縣,西至內蒙古巴彥淖爾盟境內。

為了鞏固新占領土地,防止北方胡人的侵襲,趙武靈王開始修築長城。這條長城從宣化附近開始,迤邐而西,沿陰山山脈,一直修到河套狼山山脈的高闕塞。現有趙長城烽燧遺址,還斷續綿亘於大青山、烏拉山、狼山的山頭上。

經歷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這條趙國北部長城只保存下局部遺蹟,而以在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腳下的這段較為清楚。這段趙長城大部分是用土夯築的,在一些土壤不多的山谷口多是用石塊壘砌的。呼和浩特市西北方的烏素圖召後面保存的一段長城,殘高3米左右,雖還不是保存最好地段,但以其交通方便,在遊覽召廟之後就可登臨趙長城,東西瞭望尤如長纓縛住陰山,遠處茫茫蒼蒼,壯麗景色盡收眼底。

史上有關趙長城的記載

西漢的《史記·匈奴列傳》載“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

另外,《史記·趙世家》(趙武靈王):廿六年(公元前301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上述記載中提到的“九原”位於何處,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九原”在今烏拉特前旗最東面的三頂帳房古城;另一種認為“九原”在今昆都侖河西的孟家梁古城。但三頂帳房與孟家梁也僅相距三十公里左右,都離包頭不遠。“九原”在當時是雲中郡的同縣,雲中郡的郡治位於今托縣東北,所以“九原”是包頭最早的歷史地名。

資料來源

中國通用旅遊

包頭酒店預定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