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臣

趙虎臣(公元1897—1944年),後化名趙選,榆次烏金山鎮東左付村人。出身貧寒,自幼愛好武術,曾與東長凝人鄭世恆,南沙溝人鄭夢芝兩位武術名家拜為結義兄弟。後赴天津比武,在榆次一帶頗有威名。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趙虎臣投軍入伍,任晉軍第二路司令、陸軍第十旅旅長蔡榮壽的馬弁。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國民軍樊鍾秀部隊經峻極關攻入山西遼縣,蔡榮壽兵敗,趙虎臣即離開蔡的部隊到口外做保鏢。當時,晉中特委在和順縣石拐村組成中共壽陽(路南)抗日縣政府,趙虎臣為首任縣長。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趙虎臣(公元1897—1944年),後化名趙選,榆次烏金山鎮東左付村人。出身貧寒,自幼愛好武術,曾與東長凝人鄭世恆,南沙溝人鄭夢芝兩位武術名家拜為結義兄弟。後赴天津比武,在榆次一帶頗有威名。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趙虎臣投軍入伍,任晉軍第二路司令、陸軍第十旅旅長蔡榮壽的馬弁。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國民軍樊鍾秀部隊經峻極關攻入山西遼縣,蔡榮壽兵敗,趙虎臣即離開蔡的部隊到口外做保鏢。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趙虎臣到平定任教。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初,趙虎臣入犧盟會,投身抗日救亡。是年冬,在平定縣組建一支140餘人的抗日游擊隊,任隊長。11月,率隊參加了廣陽伏擊戰。嗣後,他進入“晉中特委學習班”接受培訓,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晉中特委在和順縣石拐村組成中共壽陽(路南)抗日縣政府,趙虎臣為首任縣長。他帶領政府一干人,相繼組建圍後、景尚兩個區政權和縣警衛大隊。8月,調任河北省永年縣抗日縣長兼縣大隊隊長,此時化名趙選。是年,國民黨軍隊敗退,日軍於10月8日侵入永年縣城近一個月,然後撤出,繼續向南進犯。

日軍撤走後,趙選帶領幹部發動民眾,開展武裝鬥爭主動出擊消滅土匪,全縣局勢逐漸好轉。11月,日軍二漁翁攻占永年城,趙選率領幹部和部隊撤退到城東開展游擊戰。隨後轉移到縣北五灣、二莊一帶重建根據地。

當時財政極其困難,趙選親自掌管財務,節衣縮食,以140元經費竟能支持30餘人四個月的開支。其間,他的部下從來沒有拿過民眾一針一線。趙選病倒,民眾送他一隻雞,他立即讓警衛員退還。他身體雖然有病,但依然辛勤工作,宣傳組織民眾抗日剿匪,一舉殲滅了欺壓勒索百姓的兩股“黑團”勢力,並將繳獲的白面、肉類、粉條等物資分給當地民眾。“黑團”頭目被鎮壓後,民眾稱讚趙縣長:“比旱天下了四指雨還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