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準生

趙準生

1938年夏,趙準生在馬頭區校任教時,共產黨員周振國奉命來新豐開展抗日統戰工作,以新豐縣民眾抗日趙準生自衛團統率委員會政訓員的身份,在新豐宣傳抗日。 1939年1月,周振國調離新豐時,把趙準生等一批進步青年的情況介紹給當時駐河源縣開展抗日工作的共產黨員李光中。 在李光中的宣傳發動下,趙準生與錫場區的進步青年,成立了“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新豐錫場分隊”,趙準生任隊長。

簡介

趙準生出生於馬頭鎮軍屯村,曾就讀當地一間初級中學,做過軍屯國小校長、河源日報社校對、馬頭區校教師等工作。 中共新豐縣黨組織創始人。

簡歷

1938年夏,趙準生在馬頭區校任教時,共產黨員周振國奉命來新豐開展抗日統戰工作,以新豐縣民眾抗日

趙準生趙準生
自衛團統率委員會政訓員的身份,在新豐宣傳抗日。趙準生、鄭選民、龍景山、鄭大東等一批進步青年積極回響,參加了在馬頭舉辦的壯丁訓練班。
周振國發現趙準生等人積極追求進步,思想傾向共產黨,便介紹他們閱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論新階段》等文章和一些進步書刊,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教育。1939年1月,周振國調離新豐時,把趙準生等一批進步青年的情況介紹給當時駐河源縣開展抗日工作的共產黨員李光中。李光中按東江特委書記尹林平的指示,以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的名義到新豐縣錫場區宣傳抗日,開展建黨工作。他一到錫場,首先就找到在錫場區署當區員的趙準生。在李光中的宣傳發動下,趙準生與錫場區的進步青年,成立了“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新豐錫場分隊”,趙準生任隊長。李光中發現趙準生在當地青年中頗有威望,在政治思想方面進步最快,表現最好,認為趙準生參黨條件已經具備,經中共東江特委書記尹林平同意,便以介紹人兼監誓人的身份,批准趙準生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中共東江特委的領導下,趙準生參與組建新豐抗日先鋒隊、中共新豐黨小組、黨支部、中心支部、縣工委、新豐人民抗日游擊隊、紅色人民政權和新豐縣人民政府,並先後發展了鄭選民、龍景山、鄭大東、梁泗源等人入黨。
1943年趙準生遭遇了“茶峻山事件”,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在獄中,他面對敵人嚴刑拷打,不低頭,不背叛,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到1945年1月,日軍進攻粵北,國民黨的第十二集團軍向南雄和江西撤退,趙準生等人才幸運地死裡逃生。
回到新豐後,他沒有被白色恐怖所嚇倒,馬上投入黨的懷抱,發動組織了20多人的鋤奸團,後鋤奸團全體成員都參加了抗日游擊隊,從此他跟隨部隊做民運及統戰工作。
東縱北撤後,他奉命到香港從事地下黨工作,1948年初回到了新豐,雖然在此期間他失去了三個親人,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但他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隨著革命高潮的來到,他任過區、縣各級領導職務。
建國後,趙準生遭遇了一系列錯誤的不公正待遇,被撤消副縣長職務,成了“控制使用”幹部;被降職降級,長期得不到提職提級。尤其是在“文革”期間,他肉體和心靈受過重創。但他是一位有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從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時起,對黨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勝利,共產主義一定能實現。
1943年,國民黨的監獄沒有壓垮他的錚錚鐵骨;1952年,莫須有的“叛徒”罪名,沒有動搖他的革命意志。即使是1966年開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錯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受到隔離審查,批鬥遊街,同樣絲毫不能改變他對黨的赤膽忠心,絲毫不能動搖他對實現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