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波[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趙海波[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趙海波,1977年8月出生於湖南寧鄉,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99年、2002年、2007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熱能工程專業分別獲得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

2006年11月破格聘為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2009年6月聘為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首批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11月破格聘為教授;

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得到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Foundation)資助以洪堡學者(Research fellow)身份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niversity Duisburg-Essen)進行研究;

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在洪堡基金會和德國研究基金會(DFG)的聯合資助下在University Duisburg-Essen以訪問教授身份進行合作研究;

2010年8月至9月在教育部2010年度DAAD/DFG中德學者短期合作交流項目的資助下在University Duisburg-Essen進行合作研究 。

研究方向

科研方向包括湍流氣固兩相流的建模和數值模擬、離散系統動力學的隨機算法、電廠專家分析平台、化學鏈燃燒和環境熱經濟學等。

多相流模型與模擬(離散系統動力學演變過程的顆粒群平衡模擬(Monte Carlo方法);

氣固兩相流的格子Boltzmann-格子氣介觀模擬、氣相製備納米顆粒過程模擬等);

燃煤CO2減排(化學鏈燃燒);

環境熱經濟學(氧燃燒電廠的技術經濟評價、化學鏈系統的分析和最佳化);

可吸入顆粒物(氣溶膠乾/濕沉降、高效除塵器等);

電力系統自動化(基於web和遠程實時運行資料庫的燃煤電廠專家分析平台)。

主要貢獻

基金項目

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

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顆粒尺度分布時間和空間演變過程的Monte Carlo描述(20606015)”、

“格子Boltzmann-格子氣-直接模擬Monte Carlo的四向耦合介觀模型(50876037)”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優選資助課題“複雜多相流動與化學反應體系的基礎研究(114017)”。

先後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多相湍流反應流體力學(G199907012)"、

“燃燒源可吸入顆粒物的形成與控制技術基礎研究(2002CB211602)”、

燃燒源一次顆粒物的生成、成核與生長機制(2002CB211602)”、

“燃煤CO2分離與富集(2006CB705800)”、

“燃煤重金屬脫除的研究(2006CB200304)”

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西部煤中礦物質及特有污染組分在燃燒與轉化過程中的遷徙、演化行為(90410017)"等。

學術成就

至2009年共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論文被SCI收錄18次,被EI收錄31篇次),出版專著1本(趙海波, 鄭楚光. 離散系統動力學演變過程的顆粒群平衡模擬. 科學出版社, 2008),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項。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09)、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08)、湖北省優秀碩士論文獎(2003)、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8)、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07)等獎項。

獲獎記錄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獲得者、洪堡學者、霍英東教育基金獲得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