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后新用事

趙太后新用事,是戰國策,屬於戰國時代的記敘文。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趙太后新用事》

【作品出處】戰國策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文學體裁】記敘文

作品提要

“觸龍說趙太后”此章已成為千古名篇,古往近來的學生士子們無不從小誦讀。就此章的主旨而言,說明真正的關愛孩子、考慮孩子的前程,就必須讓孩子分擔國難、經受磨練。就此章的語言技巧而言,它成為向在上者、領導者遊說、使用“釣語”的典範。

作品原文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官,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作品譯文

趙太后剛剛主持國政,秦國就加緊攻趙。趙國向齊國請求救援。齊國說:“必須讓長安君來做人質,我們才會出兵。”趙太后不肯,大臣們都極力勸諫。趙太后明確地告誡左右大臣們:“誰要是再提起叫長安君做人質的事,我一定吐他一臉唾沫。”

左師觸龍言說自己想拜見太后,太后怒氣沖沖地等待著他。觸龍進宮後慢慢走上前去,走到太后跟前就向她謝罪,說:“老臣的腳有毛病,一直無法正常行走,很久沒有拜見太后您了。雖然自己原諒自己,但仍然擔心太后您的身體欠安,所以希望能拜見一下太后。”趙太后說:“我只能靠車子行動了。”觸龍問:“每天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靠喝點粥維持。”觸龍說:“老臣最近很不想吃東西,就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漸漸地喜歡吃東西了,身體也舒服了。”太后說:“我可做不到這點啊。”太后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些。

左師觸龍說:“老臣我有個兒子叫舒祺,年齡最小,沒什麼出息。我已經年老體衰了,私下裡很疼愛他。我希望他能充當一名王宮衛士,來保衛王宮,因此我冒死來向太后提出這一請求。”太后說:“好吧。他今年多大了?”觸龍答道:“十五歲了。雖然年紀尚小,老臣還是想趁著自己沒死之前把他託付給您。”太后說:“男子漢也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吧?”觸龍答道:“比婦人家還厲害。”太后笑著說:“婦人家疼愛小兒子才特別厲害呢。”觸龍說:“老臣私下裡還認為您疼愛燕後要超過長安君呢。”太后說:“你錯了,我疼愛燕後遠不如疼愛長安君厲害。”觸龍說:“為人父母的疼愛子女,就應該替他們做長遠打算。您送別燕後時,在車下握著她的腳後跟,為她掉淚,因為您想到她要離家遠嫁。這就是愛她啊!燕後走了以後,您並不是不想念她,祭禮時總是要替她禱告說:'千萬別叫她回來。'這難道不是替她做長遠打算,希望她的子孫世代為王嗎?”太后說:“正是這樣。”

左師觸龍問:“從現在起,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到趙氏立國的時候,趙王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後代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后答道:“沒有。”觸龍又問:“不只是趙國,就是其他諸侯的子孫,他們的後代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后答道:“沒有聽說過。”觸龍就說:“這些封君們,有些是自己取禍而亡;有些是禍患延及子孫而亡。難道說國君的子孫們都不會有好結果嗎?只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卻無功於國,俸祿豐厚但沒有為國出力,只是擁有大量的金玉珍玩而已。現在您使長安君的地位很尊貴,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貴重的金玉珍玩,卻不讓他趁現在為國立功。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長安君將依仗什麼在趙國安身立命呢?老臣認為您替長安君打算得不夠長遠,所以說疼愛長安君不如疼愛燕後。”太后說:“好吧,那就任憑您怎樣安排他吧!”於是為長安君準備一百輛隨行的車輛,送他到齊國充當人質,齊國這才出兵援救趙國。

子義聽說了這件事,感嘆道:“君主的兒子,是骨肉之親,尚且不能倚仗沒有功勳的高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長期守住金玉珍玩,更何況是做臣子呢!”

作品評析

觸龍以謀國之忠、施展老謀深算,終於使不願開口提人質事的趙太后應允了國家的決策。觸龍深知要使自己的說辭得到採用,必先拉近與遊說對象的關係,與之情投意合,一旦情投意合,就會變敵對、抵抗心態為接受、應允心態。所以他以老年人拉家常的方式開頭,既解除了戒備,又拉近了關係。

《鬼谷子》一書曾講“釣語”,“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常持其網驅之,其不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釣語是言談開始時的導引性、啟發性言語,以便引出對方的話頭以及對方不願外露的思想情感。清人俞樾釋曰:“釣語謂人所隱藏不出之言,以術釣而出之。”就象釣魚投餌一般,用簡單而富有引誘力的話語引導、開啟對方,使得對方非得開口說話不可。觸龍就是用釣語讓趙太后說出了她自己不願說而且也禁止他人說的長安君為質的事情。

經受磨難方能擔當起重任、在國事上有所作為。蔣經國1925年到蘇聯學習,但1927年後由於蔣介石叛變國共革命,使蔣經國被蘇聯政府滯留、不準回國,期間被下放到工廠、車站,作過學徒、搬運工甚至流浪漢,直到1937年,經歷了大苦大難的蔣經國才回到中國。這一段刻骨銘心的非凡歷練使蔣經國成為蔣介石几個兒子中最有能力、能擔當國事的一位。如果沒有這番磨練,說不定蔣經國或成為紈絝子弟或政治上平庸無能。

作品出處

《趙太后新用事》出自《戰國策》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