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

江山秋色圖,原無作者款印,舊題宋代趙伯駒畫。趙伯駒 (12世紀)字千里,宋宗室,太祖七世孫,建炎(1127~1130)初,官至浙西路鈐轄,善山水木石,兼工花卉、翎毛,長於畫人物。此圖絹本,重設色,縱56.6厘米,橫323.2厘米,是一幅精采的工筆青綠山水畫巨作。作者以複雜的構圖、精湛的筆墨和絢麗的設色,描繪了秀美壯麗的山川景色,具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之勢,又極為清幽,且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

正文

原無作者款印,舊題宋代趙伯駒畫。趙伯駒 (12世紀)字千里,宋宗室,太祖七世孫,建炎(1127~1130)初,官至浙西路鈐轄,善山水木石,兼工花卉、翎毛,長於畫人物。此圖絹本,重設色,縱56.6厘米,橫 323.2厘米,是一幅精采的工筆青綠山水畫巨作。作者以複雜的構圖、精湛的筆墨和絢麗的設色,描繪了秀美壯麗的山川景色,具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之勢,又極為清幽,且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此卷無明代以前收藏印記和題跋,明初藏於內府,後幅有洪武八年(1375)文華堂(即太子朱標)題一則,始定此卷為趙伯駒畫。清代初年歸梁清標收藏,後入清內府,《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有梁清標及乾隆、宣統諸印璽。民國初由溥儀攜出宮,抗日戰爭期間又攜往長春,抗戰勝利後為人民政府所收。現藏故宮博物院
此圖自明初朱標起,一直沿稱為南宋趙伯駒所畫,近年來,國內鑑定家們認為,此圖就畫法和時代風格而論,要早於趙伯駒,或出自北宋畫院高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