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青瓷精品五百件(全兩冊)

越窯青瓷精品五百件(全兩冊)

《越窯青瓷精品五百件(全兩冊)》是由陳國楨編寫,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信息

作者陳國楨 編著
ISBN:10位[7807352434]13位[9787807352433]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1
定價:¥688.00元

內容提要

我長期從事越窯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五年前結識了陳國楨先生和他的夫人黃玉文,在他的豪宅里,看到堆滿了從各地淘回來的越窯瓷器,有許多還是以前沒有見到過的東西,看到有這么多的越窯瓷器集中在一起,倍感興奮。
陳國楨先生還專門為他的那些寶貝申請了一個“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以便更好地保管那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收集來的東西,他還準備把他所收藏的越窯瓷器出一本圖集,介紹給大家,要我寫序。我理解、尊重他的情誼,但是覺得自己並不合適,所以一直沒有答應。但是拗不過陳先生的一再請求,那就寫幾句吧,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序,只是想說幾句心裡話。
越窯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主要分布在浙江上虞、慈谿一帶,不僅生產民間用瓷,而且早在唐代就設定貢窯,宋時“置官監窯”,燒制高檔的宮廷用瓷,其產品在唐代晚期開始大量外銷,在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發現過越窯青瓷,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傑出貢獻。其中上林湖越窯遺址於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世紀30年代,陳萬里曾考察越窯遺址。50年代後,文物部門多次對越窯遺址進行了踏勘。1990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對上林湖庫區及周圍諸如白洋湖、上岙湖、杜湖、古銀錠湖等窯址群進行了專題調查,對其中的荷花芯窯址、寺龍口窯址、低嶺頭害址進行了發掘。越窯青瓷開創於東漢,歷晉、南朝,到唐、五代、宋時得到蓬勃發展,北宋中晚期經歷了兒鼎盛到衰落的過程,南宋初,又進入一個短暫的繁榮期。
從東漢、三國到西晉,越窯的中心窯場在上虞的曹娥江流域,共發現窯址100餘處,另在慈谿、餘姚、鄞縣、寧波、紹興等地均有零星分布。產品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有罐、壺、鍾、洗、碗、虎子、燈等,也有許多明器出現,特別是穀倉,成了這一時期的標誌性器物。主要裝飾有弦紋、水波紋、格線紋、連珠紋、鋪首、人物、佛像及各種動物造型等。瓷胎灰色,釉青。
東晉、南朝時期,越窯遺址數量發現不多,相對處於一個低落階段,上虞曹娥江中游自西晉以後窯址劇減;而在慈谿古銀錠湖一帶,則有了進一步發展;另在蕭山、餘姚、鄞縣、奉化等地有零星分布。這一時期的產品主要有碗、盤、缽、罐、盤口壺、雞首壺、硯等,西晉時期流行的明器基本不見。常見紋飾有弦紋、蓮瓣紋等,另外還有褐色點彩裝飾。
唐、五代時期,越窯的中心窯場從上虞曹娥江流域轉移到慈谿的上林湖一帶,窯址數量激增,遍布除浙北和浙南以外的所有地區,在胎釉配方、造型裝飾、窯具和燒制方面均有重大改進,制瓷工藝顯著提高,且在九世紀上半葉創製和使用了匣缽,特別是細質匣缽釉封接技術的出現,有效地保證了瓷器燒成時的還原氣氛和防止落渣的發生,使瓷器的質量明顯提高,秘色瓷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名牌產品。器形有花口碗、葵口盤、海棠杯、荷葉形盞托、執壺、粉盒、瓷枕、水盂等,其修坯之精細、釉面之瑩潤、造型之端莊、燒成之優良,折射出以釉色和造型取勝的時代風尚。在追求如冰似玉的效果的同時,另有一些簡單的裝飾,如劃花、瓜棱腹等,還採用釉下繪彩工藝及在部分貢器上鑲嵌金邊、銀邊等。

目錄


原始陶罐
原始幾何印紋硬陶罐(鼻祖壺)
西周
四系平口瓮
錢紋紋瓮
原始印紋硬陶罐
原始瓷印紋三足蓋罐
原始青瓷尊
西周仿青銅器印紋四龍二系硬陶簋
原始青瓷簋
西周仿青銅器連坐簋
仿青銅器兩系鼓型罐
仿青銅器印紋硬陶獸耳壇
原始青瓷杯
原始印紋硬陶罐
原始瓷弦紋雙耳罐
原始青瓷印紋罐
原始瓷折肩直腹罐
原始瓷印紋兩系罐
原始瓷如意紋筒形罐
原始青瓷斜線紋尊
原始青瓷如意紋蓋罐
原始青瓷兩系罐
原始印紋兩系瓷罐
原始青瓷如意紋兩系罐
原始瓷盤口尊
原始缽
原始印紋硬陶瓿
原始青瓷連蓋壺
原始青瓷如意紋蓋罐
原始瓷如意紋盂
原始瓷如意盞托一套
原始青瓷如意紋盂
印紋硬陶簋
如意紋筆豆一對
春秋
仿青銅器兩系罐
印紋尊
硬陶印紋雙系罐
戰國
特大獸頭瓦楞紋雙耳連蓋罐
原始瓷獸形提梁壺
原始帶鏨硬陶罐
印紋硬陶雙把罐
原始印紋鴨形硬陶壺
……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書摘

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