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麥皮蟲

超級麥皮蟲是麥皮蟲的一個新品種,外殼的蟹殼質較少,較易被消化,長約 2 英寸,活動比其它幼蟲快,容易吸引動物食它,不可冷凍.

基本信息

超級麥皮蟲(Zophobas morio)大麥皮蟲,大黃粉蟲
適用:雜食的水龜、盒龜、蟲食性蜥蜴類、陸生蠑螈、較大的蜘蛛
在早期算是很高檔的活餌飼料,當初一般都是用於投餵龍魚使用的,因早期台灣尚未有繁殖紀錄,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現在台灣已經有不少繁殖成功的紀錄,所以已經逐漸普遍,越來越便宜,甚至有取代萬能活餌蟋蟀的現象了。
超級麥皮蟲跟一般的黃粉蟲(Tenebrio molitor)都是步行蟲的幼蟲,不過品種不一樣,當然其習性也不盡相同,由於超級麥皮蟲體型比一般的黃粉蟲體型要大上兩三倍,然而其外殼含有的幾丁質也比黃粉蟲來的低,所以目前現在是最熱門且最被推薦的活餌飼料。
超級麥皮蟲很難私下繁殖,但可長時間保持健康;保存超級麥皮蟲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在飼養缸中鋪滿木糠,並間中放入切片之蘋果或蘿蔔,供它們食用即可,但需注意,一定要避免缸內潮溼,否則它們很快就會死亡。
死掉的超級麥皮蟲,很短時間就會屍身發黑,並滋生出小飛蟲,而且還散發霉臭味道。還有,放置養有超級麥皮蟲的容器,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高溫過熱,也會使它們死亡。有關一般在雀鳥店買到的普通麥皮蟲,其保存方法跟超級麥皮蟲一樣,但那些普通麥皮蟲,在溫暖的環境中,很易結蛹,並羽化成難以食用的甲蟲。但普通麥皮蟲很易再次繁殖,並產下幼嫩的麥皮蟲幼體,很適合供蛙類、蠑螈等幼體食用。
超級麥皮蟲的食性非常雜,與黃粉蟲相似,麥麩、各種果菜殘體、人工飼料、動物屍體均可採食。目前人工養殖以麥麩為主料,添加各種果菜殘體,補充味素、糖、維生素、魚粉、骨粉等;水分的獲得主要通過根莖類、厚葉片類蔬菜及瓜果皮的採食補充,以免環境過於潮濕而導致蟲體死亡。同時,麥麩等料體又是大麥蟲活動棲息的場所。
超級麥皮蟲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歷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從卵孵化到成蟲羽化大約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成蟲體色變黑即為性成熟,具有持續交配和產卵的習性。交配時,雄性個體為與雌性個體體上,產卵管和授精管伸出,接觸完成交配。雌蟲交配大約2~3天后,在取食並生存其中的麥麩糠雜中產卵,並且多次交配多次產卵,連續產卵600~1000餘粒,直至死亡為止。 由於該蟲同類相食嚴重,成蟲可能將初產的卵及初孵化、蛻皮幼蟲捕食,因此,成蟲產卵2~3天后即應該移入到新的產卵盤中,保持每周移動兩次,在新產卵盤中繼續交配產卵。初孵幼蟲密度很大,呈蠕動狀態;在2~3周內,幼蟲的生長速度很快,可以達到0.5cm~1cm大小,經過4~5周的生長即可達到6~8厘米的最大體型。
由於超級麥皮蟲體型較大,體壁甲殼質所占比例較小,有利於飼餵對象的消化,完全可以替代蟋蟀或與蟋蟀、蝗蟲結合利用。尤其對於體型較大的捕食性動物、蜥蜴、兩棲爬行類更具有獨特的優勢。該場做過這方面的試驗,用超級麥皮蟲和黃粉蟲分別飼餵塘角魚,結果顯示,大麥蟲可以90%的消化,而黃粉蟲的皮基本沒法消化,被整個拉出來,這就是人們寧願用高於黃粉蟲十多倍價錢購買大麥蟲餵養高檔觀賞魚和寵物的原因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