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計算機平民化

超級計算機平民化

這也刺激了一些全球頂級計算機專家和科學家努力推進這一進程,從而將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釋放出來。 然而現在的想法是,這些科研機構可以藉助科技行業的趨勢來完成比以前大得多的任務。 Lewis)說:“這表明超級計算技術是普通機構買得起的,該技術已經走出了象牙塔。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美洲豹”(Jaguar)超級計算機是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擁有22.5萬個處理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美洲豹”(Jaguar)超級計算機是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擁有22.5萬個處理器
導讀:美國《紐約時報》網路版今天撰文稱,“雲計算”(cloudcomputing)的快速發展不僅對行業趨勢產生了影響,甚至有望改變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式。目前有多家科研機構都在嘗試通過雲計算來提供大量科研數據和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以便推動科研平民化的進程。
以下為文章全文:
計算能力平民化
幾十年來,超級計算機一直都被大學和政府牢牢控制。但是如果能夠讓普通大眾訪問這些設備,又將發生什麼事情呢?
超級計算機的價格正在快速下滑,部分原因在於這類產品與普通PC採用了相同的元件,而且這些元件都是現成的,無需定製。這也是上周的一次超級計算機大會所明確的一條信息。如今,只要有數百萬美元的資金,任何組織都可以購買或者組裝一台一流的計算機設備。
與此同時,像IBM、惠普、微軟和英特爾這樣的科研團體和企業也在尋找新的方式,通過所謂的“雲計算”來提供大量的信息。
這些優勢降低了密集型計算研究的門檻。這有可能引發計算能力的平民化,從而讓普通人在擁有一些新奇想法的時候也能有機會通過強大的計算能力來對自己好奇的事情進行研究,或許還能夠帶來一些意外的收穫。
分享科研數據
這也刺激了一些全球頂級計算機專家和科學家努力推進這一進程,從而將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釋放出來。其目標是在超級計算機中存儲科研數據,使任何人都可以通過PC訪問這一系統,其中也包括業餘科學愛好者。
SGI公司CEO馬克·巴倫茨(MarkBarrenechea)說:“這是很好的想法。技術有了,需求也有了,此舉將引領全球科研成果出現爆炸式增長。”
科研院所分享信息並非什麼全新的理念。全球資訊網的雛形最初就是為了幫助科學家遠程分享數據。除此之外,大學和政府實驗室也是“格線計算”(gridcomputing)的早期倡導者,這種技術可以將計算能力分散到多台計算機中進行。
然而現在的想法是,這些科研機構可以藉助科技行業的趨勢來完成比以前大得多的任務。如今,無論機構規模大小,甚至普通大眾都可以參與到相關的進程中。
“麥哲倫”項目
科學家從谷歌的網路辦公軟體、圖片分享網站以及亞馬遜的網路數據中心租賃項目中得到了啟發,他們希望將這種基於網路的技術套用到實驗室中,從而處理大量的數據。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阿貢”)領導計算設施總監皮特·貝克曼(PeteBeckman)說:“桌面套用已經被導入雲中,如今科研也將遵循同樣的路徑。這是個很好的想法,並將有助於科研平民化。”
在獲得了美國能源部3200萬美元的資助後,阿貢已經開展了一項名為“麥哲倫”(Magellan)的項目,該項目旨在創建一套雲計算基礎設施,使得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均可使用。貝克曼認為,這種系統將減少規模較小的大學和實驗室對計算基礎設施的投入。
另外一大好處是,由於科研人員不再需要通過自己的電腦來分析數據,所以也就不必花好幾天的時間來下載這些數據。他們只需要將指令輸送到麥哲倫項目,就可以獲得答案。就連那些處於學術界邊緣地帶的普通科研愛好者也將有機會深入鑽研氣候變化和蛋白質分析等高深的問題。
貝克曼說:“俄羅斯的部分數學家會說:‘我有一個想法。’如果他想要試驗一下這個想法,門檻會很低。所以,此舉會極大地拓展探索者的隊伍,希望也能相應的多獲得一些成果。”
行業發展使然
計算行業的發展使得這種討論成為可能。世界頂級的超級計算機以往都依賴於價格昂貴的專有元件,而政府實驗室則支付了大量的資金來使用這些系統從事機密項目。但是過去10年間,超級計算機的重要元件都已經逐步進入主流視野,購買這類產品的組織也日趨多樣化。
在本次超級計算機大會上,開展了一項由本科生參與的低價迷你超級電腦競賽。而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的排名中,一款來自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的美洲豹(Jaguar)計算機則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該產品由數千片主流AMD晶片組裝而成。
全世界排名前10的超級計算機中,有7台使用了AMD和英特爾的標準晶片,在排名前500名的超級計算機中,有90%使用了這兩種晶片。AMD商業解決方案與軟體部總監瑪格麗特·劉易斯(MargaretLewis)說:“這表明超級計算技術是普通機構買得起的,該技術已經走出了象牙塔。”
顧慮猶存
雖然麥哲倫和一些與之類似的項目發出了積極的信號,但研究人員也警告說,在對外開放這些有價值的信息之前,需要進行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例如,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軟體,可以用來評估人體大腦和心臟的掃描數據,從而確定一些有可能導致問題的異常現象。為了利用這種技術,研究人員需要通過對數千人的軀體進行掃描來訓練這款軟體。
但即使是可以將個人信息刪除,也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說服各大醫院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等政府機構分享掃描數據。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喬治·比洛斯(GeorgeBiros)說:“醫學院不會開放這些數據。”
美國華盛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院高級科學家比爾·豪(BillHowe)已經多次催促科研組織分享信息。他說:“我們所蒐集的所有科研數據都應當公開,而不是像如今這樣封閉。”他認為,如果有機會,高中生和所謂的平民科學家都能夠發現一些新的成果。他說:“當普通學生也能夠訪問這些信息時,究竟會發生什麼?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鼎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